关灯
护眼
字体: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369)+番外

作者: 吃西红柿不吐番茄皮 阅读记录

这个高大的胖子此刻已有些说不出话来,只伏在地面喘着粗气。

言淡发了善心,扶其坐起身,见着对方面色渐渐红润些许,思忖着应该是没有生命危险。

心中稍安,她踱步走到屋内,将几个屋子完整搜查了一圈。

果然在右侧房间的桌椅缝隙中找到了血迹,桌子和地面上也发现了部分刀痕。

这里可能就是几个案件的第一现场,受害者就是在此处毙命,刀痕是行凶反抗时留下的,受害者死亡后被挪到别的位置焚烧,只为了完成凶犯的某种仪式。

又踱步走到废弃的厨房中,在柜子里发现了几把柴刀,刀尖锋利,刀身也被擦得干干净净,倒是看不出用过的痕迹,相比其他常年正常使用的柴刀要新上不少。

柜子侧边还找到了两个废弃的竹筒,里边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装,只余些许腐臭味残留其中。

“言捕头。”

院外有捕快的声音传来。

言淡连忙走出屋子,打开了院门,便见着之前派出的一名捕快正焦急望着自己。

“程河刚刚跑了。”捕快有些内疚地锤了锤自己,“他见着我守在路口,毫不犹豫地转身就跑,是我没隐藏好……”

“凶犯狡诈,不必太过自责。”言淡安慰了一句,稳住对方的情绪,“你来得正好,我如今怀疑这处便是被害人被杀的第一现场,程秋的言行可疑,还试图袭击我,你同我一起将他押送到分部审问。”

“袭击……言捕头,你没事吧?”

“没事,凶徒已被我制服了。”

制服了?

捕快跨入门槛,望见院子中熊一样浑厚的凶徒,又看了看他粗壮得几乎和头一样宽的脖子,不由得吞了吞口水。

不愧是捕头,这么危险的凶徒也能单独制服,果然威武雄壮。

言淡派去的另一个捕快也很快回来与他们汇合,他询问了传出消息的几个酒友,发觉这些人都只是听闻柳跃离开的传闻,却并未亲眼瞧见他搬走。

而传闻的源头还是在程河身上,是他大醉之后同其他人说了些醉话,至于这些话的真实性只有他、程秋和葛玉三人知晓。

三人一起扶起颓丧的程秋,快步朝奉公门分部走去。

第442章 算计.焚烧案

将程秋交给袁承继,尤悠则负责勘察现场,言淡将审问的重心再次放在了葛玉的身上。

有了程秋说漏嘴的几句话,借着这些内容,略施小计诈了一下葛玉,果然击溃了对方的心理防线。

葛玉承认杀害了葛环和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子。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七爷爷需要祭品,每年七爷爷都会选出几个祭品献祭给神,以此来实现部分信众的愿望。

今年被选中的执行人是葛玉和程河。

由于献祭时常发生,只不过执行的人不同,因此葛玉等人早已听说过此事,并不觉得怪异。

七爷爷承诺二人如若完成献祭,便能满足他们的心愿,不论是银钱还是珠宝都能赐予他们。

这祭品由他老人家亲自卜卦选择,他将女子的外貌特征以及路线告知于他们,二人只需守株待兔等在路上,便成功将此女捉获。

可惜在献祭的仪式上出了些问题,程秋把猪油装在竹筒里放在了东厨,而程河没有检查便将竹筒带了出来。

本该使用黑犬之血压制亡魂,谁知却用成了腌臜的猪油。

仪式失败,葛玉和程河害怕七爷爷怪罪,也怕影响了自己许愿……两人一合计,决定找个替死鬼代替祭品,重新完成献祭。

只要时间隔得不远,料想七爷爷发现不了。

不过,短时间内哪能随便找到合适的人选。

葛玉出于羡慕嫉妒各种复杂的心态,推举出了自己的堂妹葛环。

对方与祭品年龄相近,又都是女子,还算是合适。

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她计划将葛环约到茶馆,在茶馆假装与其分别。

实际葛环并非真的与她分别,而是受她所托,将准备好的物件送到程河家中。

葛环早就通过姐姐葛玉认识了程河,且在心中对他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因此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送东西过去,想着还能见心上人一面。

却不知这是葛玉设下的陷阱,等待在那里的是早已准备好的必死之局。

言淡记录下了葛玉的杀人计划,注意到猪油是程秋带回来,又想起之前的大汉曾说过‘那程秋膘肥体壮,原先还屠过豕,血气重,力气也大得很’。

屠过豕……

她蓦然开口问道:“程秋在来此处之前,是否做过屠夫?”

葛玉神情有些木然,她轻轻颔首,“是,他原先跟着一位姓张的屠户学过一段时间,后边因为和其他学徒相处不好便离开了。”

“那屠户可是叫做张金?”

“好像是这个名字。”

言淡得到回答,又问,“焚烧尸体的位置是谁选择的?”

“第一个是程秋选择的,他说村后边那处位置鲜少有人去,对那一片很熟悉,我们害怕被人发现,便听他的选了那里。第二处位置是我选择的,我想着早些将尸体处理掉,便选了离县南不远的地方。”

程秋故意选择了张金与其妻散步的地方焚烧尸体,导致那妇人动了胎气。

这其中可能有些许报复的心思。

一步步验证了心中的猜测,言淡微微弯了弯嘴角,随之又恢复为肃然,“程秋可有说过他那豚膏是何处所得?”

“好像是前几日去探望了他师傅,他师傅家中有些喜事,心里高兴,分给每个学徒几斤豚肉和大罐豚膏,程秋这个离开了的学徒,自然只得了一小罐……”说到此时,葛玉心头火起,忍不住骂了两句,“这傻子尽会坏事,不仅将装豚膏的罐子摔坏了,还用竹筒来装,也不和大家说一声,害得程河拿错了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