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416)+番外

作者: 吃西红柿不吐番茄皮 阅读记录

其中自然包括扫墨。

尽量把视线从对方头顶的标注上挪开,言淡将这波人都打量了一遍。

给他们增加压力的同时,心里却想着其他事。

碧荷指甲断裂,地面也有被蹬踏过的痕迹,说明死前有过短暂剧烈的挣扎。

很有可能在扫墨衣物以及手上留下抓痕,亦或是踢踹到扫墨的腹部腿部形成些许淤伤。

再看她嘴边有明显的淤痕和擦伤,必然是扫墨害怕她大声呼救,所以用力捂住其嘴巴所造成。

一边捂嘴,一边用刀行凶。

这么近的距离,扫墨的衣物和鞋面都极有可能沾染上不少血迹。

案件发生在夜间。

扫墨若是想要烧毁血衣,就需要准备火盆,处理过程中不仅有火光还会有焦味和灰烟,太容易被人发现。

若是将血衣洗干净,不仅要打水还需得晾晒,血渍也不是那么容易处理。

所以最好的方法只能是将其藏起来,等到事情过去再找机会处理。

这案子很简单,扫墨行动范围有限,即使没有标注的提示,也能很快找到他的破绽。

想到此处,言淡先让每个人逐一交代昨日夜间的去向。

大多人皆回答的是在屋子内睡觉。

言淡后边让所有人伸出双手,有三个人手上都有抓伤的痕迹。

仔细问过后,其中两人说是前两日争抢东西抓伤了对方的手,可惜当时只有他们在场,没有其他证人。

扫墨则称是被毒虫爬过后皮肤便有些瘙痒,不小心就挠破了,毒虫被他打死了,这事也是只有自己知晓。

言淡沉吟片刻,又朝影兰招了招手,“带我去这三个侍从的屋子看看。”

凶犯自然不可能将血衣直接藏在自己的房中,言淡本没有指望能找到些什么,只想着看看是否能在地面发现被忽视的血迹。

没想到血衣没找到,却在其中一个侍从的箱笼内发现了死者丢失的饰品。

这侍从叫做理砚,不是府内长大的侍从,是六岁时被卖入府中。

理砚平日里有些贪小便宜,人却是个孝顺的,总是积攒了银钱寄回家中,和其他人争抢东西也是为了换些银钱。

第503章 血衣.情杀案

有了收获,众人搜查的更加仔细。

不一会儿,又在床榻与墙壁的缝隙中发现了一把匕首,上边还有残存的血迹。

言淡仔细观察了匕首,发现其大小长度皆与伤口符合,极有可能是杀害碧荷的凶器。

“不是……这不是我的。你们知道我的,平日也只敢贪些小便宜,哪敢杀人。”理砚更加惊慌,他不敢求那捕头,只能用希冀的目光望着其他人,恳切说着,“你们相信我啊,碧荷姐对我那么好,我怎会害她?”

听闻此言,众人心中果然生出些许疑惑。

理砚和死去的碧荷平日关系的确是不错,他们好似姐弟一般。所有仆从都知晓碧荷时常让理砚帮忙跑腿,也会给理砚送些吃食,甚至还借过银钱给他。

他们无冤无仇,甚至感情深厚,理砚怎会杀人?

“听说理砚家中有人生了病,难道理砚是不想还钱,所以便杀了碧荷?”

突然间,有人开了口,一发言便是直击要害,仿佛早就想到了这个理由一般。

围观的仆从也回过神来,看理砚的眼神也带上了惊讶和惧怕。

“不是的,母亲的病早就治好了。”理砚连连辩解,他听出之前说话的是扫墨,他恨恨朝其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随即跪在了黑衫捕头的面前,“大人,奴才真没拿过这些东西,一定是有人要陷害奴才……这扫墨就十分可疑,他一向嫉妒碧荷姐姐与奴才亲近,说不准就是他杀了碧荷,之后嫁祸给奴才。”

“你胡说,分明是你贪财,所以……”扫墨也涨红脸反击,却在触及捕头的目光之后,心虚地缩了回去。

言淡心中赞同理砚的说法,面上神情却未变,“虽找到了财物和凶器,但行凶时所穿的血衣还未见着,这附近还需要仔细搜查一番。”

她观察扫墨和理砚二人,一个瘦小一个高大,两人身量差距太大,所以衣物的尺寸必然也有所不同。

这扫墨即使要陷害也不敢将血衣藏在理砚的房间,不然一旦发现血衣大小与理砚的身材不符,反而会引起怀疑。

言淡扫视四周,这罩房所在的院子不大,一眼望去地面平整,物件都井然有序地摆着,并未发现什么好藏东西的地方。

她踱步走出罩房,绕着房间走了半圈,见着最右侧的罩房和围墙中恰好留了个比肩宽稍大些许的缝隙。

这条缝隙中间并未铺设石板,处于墙壁之间的潮湿之地长出了不少杂草,泥土上隐约能看到些许脚印,朝最里边延展而去。

众人眼睁睁望着言淡走了进去,又从拐角绕到了罩房的后边。

拐角后的缝隙更加窄小,即使言淡紧瘦的身材,也只能贴靠着墙壁前行,走得非常困难。

她并未急着继续深入,而是蹲下仔细打量着周围的土壤。

前边两步内的土壤颜色比起周围更深,呈现出一种不太自然的暗褐色。

那处除了颜色深,还有翻动踩踏的痕迹,比起周围紧实的泥土显得更加疏松。

找准地方,言淡很快便挖出了血衣。

她拿着物证又从缝隙中钻了出来,即使着衣物有所损坏,展开也能看出尺寸大比起理砚高大的身材要小上太多。

“你们能看出这是谁的衣衫么?”言淡望向一直跟在侧旁的影兰。

“主家心善,每年府内都会给所有的仆从量体裁衣,绝对不会出现衣衫不合适的情况,所以这衣衫应当不会是理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