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54)+番外
“伏捕头。”潘昊在此级别最高,率先打了招呼。
其他人也连忙站起身,恭敬拱手。
“你受伤了。”注意到属下动作有些不自然,伏清合望向潘昊,“可还要紧?”
对方受宠若惊,连连摆手,“皮外伤,擦过药已大好了。”
“这次出了些意外,我并未被关进郡王府。”伏清合让几人围坐到桌边,细细讲了分开这段时间的经历。
“贪取税银,强抢民女,私设牢房,贿赂官员……”
潘昊喃喃自语,眸子里迸发出光亮,这些罪状在他眼中已成了自己的功绩。
见伏捕头脸色不好,他略微收敛的兴奋的神情,又问,“这里的百姓和那碧玉楼的被害女子可都是活生生的人证,捕头,我们什么时候行动?”
“我今夜探那碧玉楼,发现藏在楼中的地契,那碧玉楼并不在和郡王或其世子名下,而是以其妾室兄长的名义建成。”伏清合眉头紧凝,透出些许锐气,“即使抓到那些官员的现行,恐那郡王府弃车保帅,最多定一个失察之罪。”
“那百姓呢……”
“税银之事只知有误,却不知具体数目。以当今圣上与和郡王的关系,怕是会轻拿轻放,只让其随意交些银两,敲打一番了事。”
伏清合想到临行前父亲的嘱咐……
要治罪和郡王一定得拿到实证,一旦让对方逃脱,对方恐怕会立即反咬一口,上奏奉公门一个污蔑皇亲之罪,宫里的贤妃也会吹些耳边风帮衬……
奉公门这种直属皇帝的体系,最怕失了圣心……
就如同上次的军营投毒案一般……即使有了证据,但无法直接指证那些皇亲国戚和军权有所关联,后又沦为党派之间的斗争把柄……
皇帝为了维稳,这案子便不准再查。
如今三条线并行。
京城的包捕头等人,在调查京城那人藏到了何处……
袁承继带领几个捕快在神山县,查询民众暴动的起因……
他们那边不知进度如何,自己这边除了扰乱视线之外,还得拿到些实证才更稳妥。
伏清合沉吟片刻,“大家也不要气馁,今日我们在碧玉楼中,还看到了一位被关押的姑娘,她被特殊对待,身份应并不简单。当时我去找寻地契,这姑娘便交给了言捕快……”
说完,他看向言淡。
“言捕快,说说你的发现。”
“是。”
言淡答应着,把在心中总结好的说辞娓娓道出。
第44章 曹大人.元和案
休息一夜后,伏清合一行人兵分两路。
一部分由潘昊带领,悄悄盯着那碧玉楼,重点留意荭姑动向。
另一部分跟着伏清合,寻找监察御史曹则清探问消息。
监察御史和奉公门相似,直属皇帝派遣。
但两者又有有些区别。
监察御史可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军戎、祭祀……等。
而奉公门则比较单一,只纠正刑狱,拥有掌管并调动天下案卷的权利。
前者人员多出自于科举的二甲进士,人际关系并不纯粹,同期和座师也牵扯不清。
且一般监察御史积攒了些许经历,便有机会升迁调动,许多御史为了之后的前途也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奉公门从选拔时便是单独考试,且晋升调动只在内部。
积攒的履历够了,也最多升到渊目阁,同样独立于朝堂之外。
所以两者虽然皆有监督百官之意,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
伏清合带领手下,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留意消息,发现这曹大人行踪并不隐秘。
他出门有固定官轿,不久前还在经常巡视各县,百姓们对他的名号都不陌生。
且曹大人在元和郡并无别院,而是暂居官驿。
据说其之前曾在城内租过一个院子暂住,但后面遇见了刺杀,家中死了一名下人。
其后曹大人便退了租,自己独自一人,带了些侍卫住到了官驿,毕竟在公家的地盘,其他人动起手来也没那么嚣张,总算是安全了不少。
这官驿陈旧,久无人往来,只几个驿丞守着。
如今曹大人入住,带了五六个侍卫,整个驿站才算稍微热闹了些。
住的人少,所以进入的人员便格外显眼起来。
伏清合不想引人注目,恰好先观察下这位曹大人,看看是否和那曹姑娘说得一样清廉,没有被当地收买,才敢与他合作。
一群人分散开来……
有的在官驿附近的面馆吃面,有的伪装成过路人在附近隐秘徘徊,大家都不敢靠得太近,只时不时瞟上一眼……
好在这官驿并不偏僻,路过人群虽不多,但也不算太少,这几人的行迹便瞧着没那么可疑。
经过几日的观察,这曹大人确实生活简朴。
早晨大多数都只买碗两文钱的清汤面,在外边面馆用了。给各位侍卫也付了面钱,也算是体恤下属。
正午之后便不大出门,但看房间窗口时不时有人影走动。
观察后门官驿采买的食物,都是些清淡之物,并无大鱼大肉,因此推测这位曹大人对于饮食方面并不挑剔。
再看他穿着打扮,虽料子比起寻常百姓稍好一些,但看布料颜色已略微变白,便能知这衣物应穿了至少一两年,算是旧衫。
更别提这布料看着十分眼熟,似乎是属于官职俸禄里的常用布料。
这凌朝官员,除了渊目阁即奉公门属于朝堂外的编制,其余官员除了享受正常的俸钱之外,还会发些米粮和布料,甚至品级高些的官员还会划分些地和庄园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