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57)+番外

作者: 吃西红柿不吐番茄皮 阅读记录

怎么会找到花园那里,上面可是种满了花?

后又镇定,那些尸体放了许久,早已腐败,只剩下骨架,必认不出身份。

没有身份的死人又有何惧?

李景然面色稍缓,眉头微抬,转了转指节上的玉扳指,“你们奉公门,就等着被弹劾吧!”

……

言淡本只是带路去私牢把人救出,带人出来之时因人太多,有部分还要抬着,所以换了经过花园的那条正路。

那园中花朵鲜艳多姿,微风拂过,花丛高低起伏轻轻晃动,香气四溢。

路过的言淡不经意的一瞟,在枝叶的间隙,猛然见着了隐藏在其中的黑色字体。

【被李泗毒死的史争鸣】

蛙趣!

花丛埋尸?

言淡几步跨到近旁,发现不止这一处有字。

已知黑字备注距离死者的距离是相同的。

拨开花丛,望见地面露出了半截的黑字,应是埋得深些的。

再看远处,有的整行字完整露在上边,仿佛字直接站于地面一般,这种应埋得不太深。

更甚有一行备注字体浮于空中,埋得太浅,尸体露出了个指节在外边,看上去还未完全腐化,周围的土也是新的,看来埋得时间不久。

这个也给了言淡发挥的借口。

“此处有异。”她指着露出的骨节大喊。

众人闻讯而来,看见露出的那部分好似人体指节,更加慎重。

“你们几个,跟着言捕快,配合她办案。”马捕头是分部的老人了,做事雷利风行,当机立断便做好了分工。

“是。”

分部一共出动十六人,留了十二人护送救出的人去医馆,派出一人去报信,剩下三人跟着言淡一齐刨开了花丛,向地底更深处挖去。

第47章 被害人身份.元和案

花园大约三百平米不到,用古代的计算单位,便是半亩都没有,并不算大。

就这么一个精致小巧的鸟语花香之地,花团锦簇下,却挖出了完整十九具尸骨。

“这也……太多了……”

小捕快放下手上的铲子,他年前刚入的分部,便跟着办了这么个大案,累得有些恍惚。

言淡也有些震撼,虽知晓这和郡王府一定是个反派角色,但没想到小小的一个别院中便藏了如此多的尸骨。

这是什么癖好?

不说抛尸野外吧!竟然把尸体藏于花园的泥土中。

不知是因为这些人的身份不简单?还是郡王世子的个人趣味?

“可惜这些人都已化为白骨,最完整的这具也面目全非,身份已是无迹可寻。”

听到小捕快在一旁默默感慨,言淡摇了摇头,“并非无迹可寻,可根据尸骨现状推测其死亡时间,再查查那段时间的失踪人口,对比身份。”

她四处看了看,花园里的泥土已被翻得凌乱。

“再找找这土里有没有其他物件,说不准死者给我们能留下些许辨认其身份的信物。”

“是。”

几个捕快年纪都很轻,并无偷懒耍滑的意识。

默默记下言淡所说的话,开始一丝不苟在土地里翻找起来。

言淡也没闲着,她正一个个看着尸骨的姓名。

史争鸣、何燕绥、褚冠之、周云生……

争鸣,取自‘翔必以时,肯争鸣而作怪?’

燕绥,则是‘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

这些名字要么出自于典故,或是来源于某个诗句。

有些比较生僻,言淡未曾听过的,也别有巧思文采,不像是普通人家取名。

可以往读书人家或是书院的方向查一查。

每排黑字的底端,皆多出一行备注【指使李泗毒杀XX的李景然】

这李泗和京城的那个杀手杨淄,一样听命于李景然。

杨淄已死,但这李泗可能还活着,也许能作为突破口。

言淡又从最左侧重新看了一遍,试图记住所有的名字。

记在纸上倒是比用脑袋记住更为简单准确,但那纸上信息一旦被其他人发现,又是另一种麻烦,因此这种内容还是放在心里比较靠谱。

看到中间名为杨旻昪的尸骨身上时,因两个字生僻,字形又稍微有些相似,便多看了两眼,谁知这一看让她发现了头骨牙齿咬合处,似乎有个白色物体。

因其和白骨颜色相似,初次看的时候便没能发现。

此刻用手轻轻掰开,便见着小巧玲珑的方形物件。

这是个白玉雕琢而成的小章子,比大拇指的指节还小上一点,恰好卡在牙齿和下颌骨的缝隙之中。

看章子底下雕刻的字,清晰可见,刻有杨旻昪三个字,应是这具尸骨的私印。

言淡猜想此人应是知晓了郡王世子想要杀人灭口的想法,害怕时日久了自己的身份无从查证,便藏了私印,被迫服毒后,把身上的小章子放入口中……

又忙活了许久,除了这个意外发现的印章,整个花园再无所获。

把所有尸骨收敛好,一个个运到衙门准备好的房间,刚好伏清合等人也到了此处汇合。

有了印章上的名字做引子,查案的方向也暂且明了。

他们最先翻找了今年元和郡所有相关失踪案卷,企图从中发现此人的身份,却一无所获。

“难道是路过的人?”潘昊翻得累了,仰头叹了口气。

“加大范围再找找,仵作的结果还未出来,但看着十几具尸骨中间间隔时间不短……”伏清合揉了揉眉头,“不过也不排除家中并未报案的可能性,这元和郡情况复杂,可能案卷也有问题。”

言淡也是如此想,她轻轻颔首,“伏捕头说得对,所以我想查查元和郡的户籍册子……观那些尸骨有男有女,大多已及冠,找找这个年龄范围内的人,应能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