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崔如英提的开铺子,说她是最关心铺子生意的人也不为过。
怀着盼天晴的心情,崔如英把麻薯做好,出门一看已经下了雨点子,下了雨自然不好回去,只能等明日了。
次日是四月二十一,天气算不得太好,但是依旧得上课。
楚玉珠也打着伞来了,高高兴兴用个早饭,下课之后留在学堂把作业写完。
她觉得这样也行,回去之后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只管玩就是,而且她母亲也不说她了,不仅如此,还会夸她,可高兴,什么玩具都给备好了。
三房的孙惠茹还觉得奇怪,前日回来那个脸色,昨儿就好了,今儿也高高兴兴的。说到底还是得有人能治住她,没想到这么娇蛮任性的女儿,爹娘的话都不听,却听了一个小娘子的话。
孙惠茹今儿还来了三房,跟陆云蓁说起这些的时候啧啧称奇,“你说怪不怪,我和二爷的话她都不听的。”
陆云蓁笑着说道:“也是两个孩子性子投缘,年岁又相近,所以能玩儿到一块儿去。”
孙惠茹点点头道:“说得也是,可我就这一个女儿,如今懂事了都是如英的缘故,也不知怎么感谢如英这孩子。”
陆云蓁道:“孩子们相处,咱们大人就不必插手了,操心太多反而不好。”
若是闹脾气了,却拿了二房东西,又该怎么办,犯得着为了点东西受委屈吗。陆云蓁不希望崔如英这样。所以前头钱夫人赏东西,她没非得让崔如英收下。
今儿也没搭话茬。
孙惠茹却执着,“明珠也是我们给惯坏了,如今如英肯帮忙,我心里总觉得不敢承受,就想着做些什么。”
陆云蓁想了想,“既然如此,那就告诉二嫂一个法子吧。崔家开了铺子,暗地照顾崔家的生意,也算帮了忙了。不过那孩子聪明还懂事儿,上回我让人去,多给了不少。小本生意,赚什么钱,怕还贴钱呢。”
陆云蓁的意思是,若是被发现了,反倒是帮倒忙了。
孙惠茹明白了,她道:“弟妹这主意好,我会小心的。”
崔如英自是不知这些事,这几天天气不好,她都在侯府待着,一连上了四日课。
可谓是风雨无阻。
转眼就到了二十三,今儿没下雨,上午天放晴,崔如英打算下了课就回家。
楚玉珠还有些不舍,“你家怎么这么忙,什么都要你回去,你回去能干得了什么呢?我们什么时候能一起出去玩呢,这几日又有人约我出门的。再过些日子,就踏不成青了。”
楚玉珠每日要做的事就是读书,读完书就是玩儿,一群丫鬟陪着她玩儿。
哪里能想到还要做包子还要赚钱呢。
楚玉珠每月都有月钱,一个月十两银子,根本不知缺钱是什么滋味儿。
崔如英道:“铺子刚开业,我得回去帮忙,等以后有空着吧。”
楚玉珠:“啥时候有空?”
自从那日她单方面生气又和好过后,楚玉珠就很喜欢崔如英,虽说不上形影不离,但是也一块儿上课一块儿说话,连作业都一块儿写。
时间长了,自然越来越亲昵。
不夸张地说,一日十二个时辰,除去睡觉的,剩下的时间楚玉珠多半都和崔如英在一块儿。偶尔还会去燕归堂找她玩儿呢,这马上放假了,她舍不得。
而且楚玉珠没有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跟大房的不亲,璋哥儿又小,头一个年岁相仿的,感觉比什么都亲。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楚玉珠如今就这样。
崔如英道:“有空的时候自然就有空了呀,你今儿先把作业写完再回去。这两日好好玩儿,大后日不就又能见到了。”
楚玉珠都想去崔家,但又怕住不习惯,所以压根没说。
不过她提了崔如英也不敢带呀,万一到晚上再嚷嚷着送她回去,这还远着呢。况且,她也不知道家里现在什么样。
这几日天气不好,就怕因为这个生意不好了,崔大山又胡思乱想,尤其这还是头几日。
卖什么东西都有淡旺季,连找工作都有金九银十之说呢。下雨而已,可不至于的。
楚玉珠:“那好吧,你早点儿回来,大后天晚上,我去燕归堂找你玩儿。”
崔如英点点头,把大字写完,她就回燕归堂了。没吃饭,直接收拾好东西去铺子。
她带了点心回去,肉松卷和蛋黄酥,是昨儿新做的。这两样点心,如今常出现在燕归堂。
一路上,崔如英都在担心,她没在下雨天摆过摊儿,也鲜少冒雨出门,不知道天气如何。
这几日天不好,四五月份雨水尤其多,连着下了两日雨,若是摆摊,必然是不可能出摊儿的,不过家里有铺子,还是能开门做生意。
崔记包子周边是有客栈的,有人不乐意下雨天出门,但有人乐意。文人墨客更爱赏雨,觉得颇有意境,总爱出门的。
不过下雨那两日崔大山想着下雨客人少,就跟崔大郎一块儿去的,让二丫留在家里看着弟弟妹妹。
昨儿生意虽然比不上开业的第一日第二日,但也不错,一天下来,也有四五十桌客人。
而且轻巧呀,不像第一日那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