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告诉,崔如英觉着像麻辣豆腐和青椒茄子这两样,别人略微琢磨,也能做出来。
告诉一两样行,但不能全告诉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崔如英对赵掌柜笑了笑,“我试着做做,要是拿出来卖,肯定不像今儿这样,放这么多菜和肉。”
虽然这两大盆也不太贵,但是做生意嘛,要兼顾好吃和成本。
铺子里的确没像样的汤,这等天冷了,喝酸汤吃包子,肯定舒服。
崔如英那会儿还想上酸辣粉的,但也就搁置了,现在铺子里包子焖面卖得都不错,上新菜没准儿生意更好了。
不过又要去村里收酸菜,每家的酸菜也不一样,实在不行,就还上包子。
崔如英吃过饭后没回家,而是在铺子准备包子馅儿。
豆腐都吃完,她拿着豆子出去换了一块儿。
试菜不必做太多,每种馅料多试几种口味,尝尝味道就行。
崔如英一边做,一边记方子,每样还做了标记,她做这些的时候,二丫就在一旁看着,还看了崔如英写的方子。
“这俩字是豆腐吗?”
崔如英抬起头,她二姐也能认字了?
崔如英对照着方子给二丫念,“一斤豆腐切小块开水下锅煮,煮开之后捞出来,放两大勺辣椒面,四两葱,两小勺酱油,一小勺盐,小半勺糖,不用拌匀,淋上热油。”
这还只是一个方子,香辣豆腐的包子崔如英做了三样,就是不知道二丫能不能全记住。
二丫皱着眉,重复了一遍,也是大差不差。
崔如英就奇了怪了,这可真神奇,书上的不会念,方子上的就会,她把方子拿给二丫看,“你先看着认认字,不认识的字问我,这个以后要做的,得记住了。”
她还得做别的包子呢。
二丫用力点点头,从前就两三样馅儿,卤菜都是崔如英配好了,焖面也好做,她能背下来,但多了肯定得照着方子做。
这包子馅儿是崔如英试着来的,只有些调料份量不一样,包出来做个记号,让他们尝尝哪个最好吃。
青椒茄子的崔如英也做了,二丫活的面,做出来直接上锅蒸,不能耽误下午送书院的酱肉包子。
过了未时,包子也就蒸好了。
崔如英接锅盖的时候,二丫忍不住哇了一声。
崔家卖的包子汤多,总是能把包子皮给浸透了,有人觉得丑,但也有人觉得这样的好看。
这回的豆腐包和青椒茄子包也是如此,白净的包子皮儿透着黄澄澄的油,因为是辣的,所以颜色偏橙黄。
胖了不少的包子穿着橙色的衣裳,整整齐齐站在锅里,等着人吃的。
闻着是香浓的面味儿,还有热气,这会儿的包子馅儿味道淡,可也香香辣辣的。
每个包子蒸得都不大,毕竟是试菜嘛,又不是往外卖。
中午吃得饱,崔如英和二丫都不太饿,捡了不同记号的三个,然后一分两半,姐妹俩就蹲在厨房尝的。
二丫洗干净手,用手拿着吃,咬这个一口说好吃,咬那个一口也说好吃,吃哪个都觉得好吃。
崔如英无奈道:“姐呀,你这都说好吃,到底哪个最好?”
二丫看看妹妹,苦恼道:“我分不太出来呀。”
她是真觉得好吃,这个豆腐特别软,包子皮也软,虽然辣,却是香辣,没到辣得人不舒服的地步,吃着是正正好。
豆腐怎么能这么好吃,好软呀!
真的,每一个都可好吃了。
她本来想着中午吃的酸汤鱼里面的豆腐就足够好吃了,可是还有更好吃。
二丫本来不饿,但还是把三个一半的包子都给吃了,还没让辣油流出来,“是真的,都好吃!”
说完,还打了个嗝儿。
崔如英尝了尝,有的不那么辣,有的不那么咸,得细细品尝才能察觉出来,大口吃的确没区别。
一会儿等赵掌柜他们来了再尝尝,若是尝不出来,那就看成本,哪个低选哪个。
第九十六章 临近中秋
虽然一个包子里的调料是少的,也没多少钱,可做得多了就显出来了。
既然味道大差不差,那肯定是用调料最少的本钱低。
她端出去给别人尝尝。
四郎五郎就不说了,无脑吹,李丰收和刘婶儿也没尝出什么来,崔大山也是,还问这几个有啥区别,“咋还包不一样的?”
崔如英打算等赵掌柜过来再看看。
赵掌柜今儿来得也早,他娘子还说,回回去那么早,都快把铺子当家了。
赵掌柜道:“人崔老板仁义,铺子伙食比在家里吃得还好,我去铺子还省着惹你心烦,多好。”
今儿下午说好了试菜,他得早点儿过去。
赵掌柜娘子也没法反驳,因为赵掌柜说的是实话,来铺子干活这几个月,人都胖了一圈。
以往嘴馋还会出去买点儿吃的下酒,如今用不着,钱全带回来,如此她也就不便说什么了。
到了铺子,赵掌柜发现自己还不是来得最早的,刘婶儿要做包子,比他早,李丰收不回家,也比他早。
他们已经吃上了!
崔如英端出来包子,招呼赵掌柜,“赵叔你也来尝尝,他们都说尝不出哪个更好吃。”
赵掌柜看着,这包子是真好看呀,馅儿的颜色也好看,“我来试试。”
这东西的确是不好分辨,三个一半的,看着样子还不一样,赵掌柜去洗了手,捏起来半个两口咬完,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