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笑着道:“娘,这样也好,都轻省些。你再睡会儿吧,等吃饭了我喊你。”
许娘子摇摇头,“不急,田娘子性子好,今儿昨儿都没迟过,我也不觉得累。”
就是连着看的两天,也有丫鬟帮衬,她也能抓着挤着睡觉的。
崔如英拿出了个鸡蛋,“那娘吃个煮鸡蛋吧,我看你的饭菜里还有鸡蛋呢,肯定能吃。这是爹早上给我的,我路上吃了两个,现在六丫吃蛋羹,不过我看大哥二姐他们瘦巴巴的,让爹赚了钱平日也吃好些,这回可算舍得买鸡蛋了。而且我想着和娘在侯府吃得好,这回回家,还买了条鱼炖了吃呢。”
许娘子不是对孩子抠搜的人,加上赚了银子,孩子们吃了她更高兴。
许娘子摸摸崔如英的脑袋,“行,吃点鱼补身子。”
崔如英:“还有上回回去,还炖了只鸡。”
许娘子道:“吃就吃吧,咱们家里现在也赚钱了,只要不大手大脚乱花钱,补补身子是应该的。”
崔如英道:“娘你说得对,咱们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才赚钱的嘛。”
母女俩这样说着话倒也温馨,说说家里事儿,许娘子最爱听的就是这个。
她把鸡蛋给吃了,清香扑鼻,最要紧的是这是家里带回来的。
崔如英把烤红薯给吃了,正好能坚持到吃中午饭的时候。
临近正午,秋月进来,却没送饭,而是对她们道:“许娘子,崔小娘子,三娘子请你们二位过去说话。”
许娘子愣神,请她们过去,难不成是做事没做好?
崔如英看了许娘子一眼,赶紧道:“秋月姐姐,我和我娘收拾一番就过去。”
今儿三月二十六,离月底没几天了。
崔如英想,难不成发月银,可等过去之后,却不像是这事儿。
月钱李嬷嬷发就是了,哪儿用特地见一面。
陆云蓁坐月子也十天了,身子恢复得不错,以往见陆云蓁都是靠坐着或是躺在床上,现在穿得整齐,只头发披着,在罗汉床上坐着。
见二人过来,喊了声锦月,锦月便搬来矮凳给二人坐。
许娘子行了个礼,“见过三娘子。”
崔如英也行了个礼,“三娘子好。”
陆云蓁笑了笑,“坐下吧,今日请你们二位过来,是有事相商。”
许娘子心里又紧张起来,心跳得快,耳朵和脸也慢慢热了。
陆云蓁慢声道:“许娘子不必紧张,放心,不是坏事儿,先坐下吧。锦月,看茶。”
崔如英大概能猜到是什么了。
崔如英猜,应该是名字的事儿。
早先在璋哥儿洗三那日,崔如英求陆云蓁帮忙改名字,陆云蓁就提过让跟着府上姑娘去读书的。
这是个折中的法子,今天不会说的就是这个事吧。
崔如英和许娘子一块儿坐下,锦月又端上来茶水,这茶清香扑鼻,喝了两口放到一边,崔如英问:“三娘子,不知你想说的是何事?”
陆云蓁:“前两日听三爷提起大房的女儿下个月就要去府里学堂启蒙了,为人母为子女计深远,只不过璋哥儿还小,我身边的孩子只有三丫一个,我便想到她了。
许娘子,你孩子多,应该比我体会深刻,我是觉得她聪颖伶俐,甚至于说比二房的女儿还要聪慧懂事,各中难得,想来你也知晓。”
这可不是一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能说得通的。
陆云蓁笑着看向许娘子,“所以我想着让三丫也跟着去学堂读书,女儿家虽不用考取功名,可能识文断字,对日后来说也有好处的。这是我的意思,但你是她的母亲,此事还应该问过你才是。”
崔如英是许娘子的女儿,如今才七岁,大事她做不了主,陆云蓁也做不了主,该如何还是得听许娘子的意思。
崔如英看了许娘子一眼,许娘子也低头看了看她,她也说不准许娘子会怎么想。
毕竟来时许娘子嘱咐过多次,不可乱跑,不可生出旁的心思,本分最要紧,或许在许娘子心里,女儿家想读书也是一件不本分的事。
男儿能建功立业,可女子又能做什么呢?
崔如英也在这儿生活好几年了,别人家的女儿十五六岁就嫁人了,比起读书,会绣花女红好,会做一顿好吃的饭菜,好似更重要。
她想,假如许娘子不同意,她就求着改个名字。
反正也读过书,攒些钱自己看书练字,不是难事。
崔如英暗自想着,陆云蓁也在等。
半晌,许娘子说道:“多谢三娘子为三丫打算,只是这……”
第二十五章 去学堂
许娘子看看女儿又看了看陆云蓁,“只是这束脩,该如何算?我每月月银三两,三娘子,不然束脩就从月银里扣吧。”
家里就大郎读过书,当时每年有三两银子的束脩,后来家里穷,满打满算也就读了两年。
说实话,许娘子当然更愿意把这个机会给大郎,大朗是男娃,读些书以后的路更宽,可聪慧是女儿聪慧,三娘子愿意如此也是因为女儿自己。
她这个女儿的确聪明,看人包包子,就能记下来给家里带来一桩大生意,进侯府也得三娘子喜欢。惦着家里,从侯府到崔家来回一个多时辰都记得路,她顾念不到总是女儿来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