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问道:“咋还有肉?”
崔大山:“这不想着你回来了,家里吃点好的吗。”
崔如英皱了皱眉,道:“你们自己在家吃就是,何必等着我。”
崔大山:“正赶上一块儿了,前些天包了顿饺子,昨儿和前天下雨也没出摊儿,家还炒鸡蛋吃了呢,你不在的时候我们吃的不差。”
刚开始还会吃肉那天把包子卖光,现在就不会想着,今儿没赚钱,随便糊弄着吃了。
崔如英这才点点头,把五花肉掂起来,这块儿肉好看,形状极其标准,她道:“要不然爹你和二姐做包子,我做晚饭,等你们回来吃?”
要是有空,她也包包子。
这块五花肉不错,可以做个卤肉饭,家里还有鸡蛋一块卤着,等她走了还能留崔大山他们慢慢吃,或是当个早饭,总吃包子也吃够了,这都快四月中旬了,家里的红薯她也快吃完了。
崔大山正求之不得呢,平日他做饭,有时崔大郎二丫也做,东西还是那么些东西,也都是肉鸡蛋啥的,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差了许多。
包包子他和二丫就成了,用不着三丫。
崔如英打算今儿直接焖一锅白米饭,然后用大锅卤肉。
不过光有肉还不够,崔如英又去街上买了几块香菇,除此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胡葱,后人管这叫洋葱。
这东西不算贵,不过太辣眼睛,崔家只吃过一次,就没买过。
更何况家里就有院子,种小葱更好。
这东西差不多齐了,崔如英也开始忙活了。五花肉整条焯过水,然后切成手指大小的块,像那次做红烧肉一样,给煎金黄,把油脂给逼出去,省着拌饭吃太过油腻。
然后就该煮鸡蛋,炸胡葱酥了。
把胡葱切成丁,刚煎肉的猪油烧热一些,小火慢炸,等葱丁脱水变色,炸的金黄透着一丝红后捞出来沥干油。
把香菇丁跟着煎好的肉还有刚炸好的胡葱酥一起放到大锅里,加上酱油等调料香料,糖崔如英也放了一勺,能调味儿,调料炒匀然后加热水,小火慢慢烧着就好了。
鸡蛋没一会儿也煮熟了,剥开放在锅里一块儿卤着,鸡蛋崔如英都放了八个。
卤肉饭里胡葱酥是关键,做出来和红烧肉不一样,到时候直接盖在饭上,拌着吃就是了。
她买东西做菜时间也耽搁了不少,弄好这些,崔大山他们包子都快煎差不多了。
第三十章 卤肉饭
锅得留人守着,这菜别人还不会做,崔大山和二丫就挑着扁担去卖包子了。
两个人性子都老实,不过有崔如英在城东城西两处地方叫卖几天,崔记包子的名头也打了出去。
名声不小,不少人都记得崔记生煎包的味道,以及那个口齿伶俐的小姑娘,也不怎么用叫卖,包子也能卖出去。
一边各一日,买的人还真多了些,生意好了点,每日加上酱肉包,偶尔能到七百文钱。若是日日这样,一个月也有好些银子呢。
不过这个月下雨多,这刚要到下旬,就下了两日雨了。
下了雨后生意还更好了,还有穿得光鲜的一早赶去城南包子摊买酱肉包子吃,谁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两文钱一个还好吃,有人一下子买六七个。
不过崔大山也没把这两件事儿想到一块儿去,只知道生意好了,却没想明白为何,就当财神爷保佑了。
崔如英也见现在生煎包煎的多了点,生意是好了。
崔大郎还没醒,崔如英就在灶膛边看着火,偶尔进屋看看六丫。
六丫中间醒了一会儿,许是带她的人多,崔如英不常回来,妹妹见她也不哭。
都两个多月了,这会儿正忍不住抬头,六丫像许娘子多些,也白,崔如英怕妹妹突然会翻身掉地上,厨房屋里来来回回地跑。
终于,崔大郎醒了。
崔大郎早上起得早,刚开始还成,时间一长就不像崔大山年纪大扛得住,下午总得多睡一会儿。
以往崔大山和二丫临走时会把他叫起来,但今儿崔如英在,能看着六丫,就一觉睡到了现在。
精神总算养足了,崔大郎眼里也有惊喜,“三妹回来了!”
崔如英道:“上午下了课就回来了,爹他们出去卖包子了。”
崔大郎笑了笑,“我来看着火吧。”
烟熏火燎的,他烧火。
崔如英点点头,“小火慢慢烧就成了,还差小半个时辰呢。”
崔大郎总烧火,知道大火小火之分,“我知道。”
崔如英回屋看着妹妹,给喂了几口羊奶,没一会儿六丫就又睡着了。从屋里出来,她看见崔大郎守在灶膛边,里面的火苗也在他眼睛里跳跃。
这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每日早起包包子看妹妹,做的事儿是最多的,其实也是孩子。
崔如英喊了声大哥,大郎回过头,“怎么了?是不是六丫哭了?”
灶膛里劈里啪啦柴火烧炸的声音,他听不太清里面。
崔如英摇摇头,道:“不是。大哥,我以后估计都五日回来一次,给你背书吧,这些你以前学过,就当温故了。若是日后有机会再回去读书,就不必再花时间温习以前的书本了。”
崔大郎读书还是三年前,总不看,就算当初会背也早就忘了。
崔如英以前听崔大山和许娘子夜里说话,还有偶尔透出不能让大哥读书时惋惜的神色,也知道,大哥功课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