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242)
“路上小心,千万别受伤了。”
“陆小将军,小道愿你一帆风顺。”
听完两人真心祝愿,叶隐走出房门后,警惕地向四周打量,确认有遮月楼的人一直在外监视,方才的确无人靠近,遂快步向城门赶去。
他远远见锦衣卫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拜别了郑德后,带上易小闻上马与叶辞川踏上返都的路。
易小闻快马紧跟着叶隐,趁锦衣卫没注意他们,驾马凑近了些低声禀报道:“主子,庆都的消息遮月楼也是刚刚得知,朝廷此次传信如此紧迫,看来那位的确撑不住了。”
叶隐抿了抿唇,冷笑了一声,说:“赵辛知道轻重,谢元叡不会死得这么容易。”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观阅!
第124章 毒药
刑部一如既往地忙碌,衙门口多的是人进进出出,门内每走几步便会撞见急匆匆地捧着公文经过的官员,穿过正堂侧厅,大老远地便能听见张英奕不耐烦的斥责声。
“让你找份永昌八年夏末的公文,怎么这么慢,还要本官等你多久!”张英奕的眉头紧锁着,看着似乎再这么等下去,他就准备亲自找了。
李主事害怕得颤了颤,手不自觉地开始发抖,欲哭无泪地辩说:“尚书大人,这些公文先前都是陆侍郎负责整理的,下官刚接任……”
未等他说完,张英奕更是满脸愠色,丝毫不给李主事开脱的机会,冷声驳斥:“从前是从前,现在是你负责公文,为何上任这么久了还不熟悉职务?”
李主事自知理亏,明白再说下去,只会惹张尚书更加不悦。他闷头比对着名册与书架上的公文,总觉得寒芒在背,愈发手忙脚乱。
“永昌八年夏末的旧案在丙号二层外侧。”
张英奕听这声音很是耳熟,循声回首望去,见本该在闾州城公干的陆寒知竟回到了刑部衙门。
“你怎么回来了?”他当即询问,随后朝陆寒知身后看去,没见着其他随行的刑部官员。
叶隐合手行了一礼,这才从容诚表:“下官听闻皇上重病,加之有刺惕部异动的消息传来,便急忙返回庆都述职。尚书大人放心,朝廷指派刑部所做的事下官已经处理妥当,那些煽动百姓起事、在任渎职的官员全被缉捕,现已在返都的路上。”
“你办事本官还是放心的。”张英奕满意地点了点头,见旁边都是人,于是将陆寒知拉到了一边,这才低声说话,“不止是刺惕部,北境的鞑瓦布王族近来也在朝奎州边界靠拢,今早内阁便在谈论此事。”
张英奕言罢,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刑部衙门人多嘴杂,有些话实在不适合多说,但皇上刚传出病重的消息,敌国就有了反应,他隐约猜测朝中可能有人在通风报信。
可近来他一直在暗中观察,暂未发现可疑之人。
看清张英奕眉眼之间的犹疑,叶隐便约莫猜到了对方此时心中所想,不过时下的确不可提及那些,于是他顺着张英奕之前的话问道:“内阁议事的结果如何?”
张英奕回过神来,想起晨时的内阁议事便觉得可笑,嗤声后道:“还能如何?朝中重文轻武多年,如今能领兵抗敌的将领屈指可数,那些文官却要求朝中立即调出精兵悍将抗敌,真是不知所谓。”
他说着,望向了陆寒知,沉重地叹了一口气,闷声说了句:“要是你父亲他们还在……”
要是镇国将军府与骠骑将军府尚在,他们便是顶天柱石,大齐的天还会如此沉郁吗?
叶隐不禁苦笑,事到如今,他的家人已无法死而复生。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问:“皇上的病情如何了?”
“还没有准确消息,但太医院忙进忙出的,这段时日都是太子在辅佐朝政,看样子……”张英奕说着,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他看了看天色,问:“现下时辰还早,你要入宫述职吗?”
叶隐点了点后,紧接着听到一阵急切的脚步声靠近,而后便见一名刑部官员朝他们走来。
官员连忙禀报:“尚书,侍郎,宫里来人说皇上知道侍郎回都了,召他即刻入宫。”
叶隐垂眸微思片刻,随即快步走出衙门,见司礼监的太监果然就在门外等着,便与他一道向宫门走去。
北镇抚司。
叶隐被召入宫的消息不消多时便传入了刚返回衙门的叶辞川耳朵里,他正走在去通政司寻找孔琦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担忧地微蹙眉头。他们刚回庆都,谢元叡就急着找叶隐,他有预感不是什么好事。
叶辞川命暗处的戈绥继续盯着宫内动向,便继续朝通政司走去,却见指挥使平日办事用的房间大门紧闭,敲了几次房门无人应答。
“叶千户回来了?”
叶辞川回首望去,见有人前来,于是向他询问:“孔指挥使不在吗?”
此次前往闾州平事的锦衣卫大多出自北镇抚司,便有镇抚使韦游负责带头,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孔琦领着剩余锦衣卫坐镇庆都,守卫龙体安危。孔琦不在锦衣卫衙门待着,会去哪儿?
前来查看的锦衣卫回答道:“指挥使这几日一直都在宫中,伴君左右。”
叶辞川迅即意会,看来谢元叡已到性命垂危的时候了,如此他更加想不通谢元叡召叶隐入宫究竟是为了什么。
皇宫。
叶隐跟随太监靠近了皇帝寝殿乾心宫,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召见。
听说谢元叡病倒后,无力再理朝政,便不继续住在勤政殿偏殿,而是搬回寝宫安心养病。
叶隐候在门外,敏锐地闻到了殿内刺鼻的药味以及连续不断的咳嗽声。他眸光微闪,抿唇暗道:看来沈良业在朝堂上摆了谢元叡一道,失了颜面这件事对他打击颇深,现下连召见都无法起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