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来好色(53)

作者: 一零九六 阅读记录

她在得知陈卓的决定时就替他捏了把汗,眼下面对母亲的炮轰,也怕引火上身。好在母亲没对她进行无差别攻击,没过多久,母亲便在外头喊:“用不着你多劳心,早帮你们把被褥换过了。”

“嗯,我就整理下衣服。”她打开行李箱,把新买的大衣拿出来挂好,再简单把桌椅床头柜擦了一遍。

她的房间是书房改的客卧,没有内卫,方方正正的一块配上朝北的窗户,即使少有杂物和日常生活的痕迹,空间也算不上大。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前她觉得这儿比宿舍好了不知多少倍,现在觉得雅枫比这儿更让她舒服自在。

她刚往椅子上一坐,陈卓发来信息:“姐,妈表现怎么样?”

她没答,只问:“你确定初二回来?”

“确定,初二开始拜年,我带上林可走亲戚,保证爸妈高高兴兴。”

陈夏心想他也惯会盘算,两边都不得罪。可是,她也奇怪,陈卓和林可谈的时间不算长,和那位考研成功的前女友分手后,哪怕无缝衔接,新恋情也不过半年多……她不由得担心他幼稚,怕他思量不周:“在别人家做客还是要注意礼貌。”

他却不服:“说什么呢,我在未来爸妈家,怎么是客。”他又发了个摆手的表情,“你别操心,也别拿你的那套来教我,我和她爸妈早就接触过了。”

也是,他这么快就能收到对方父母的邀请,表明他给他们的印象并不差。陈夏觉得自己不必多管闲事,也不必去指导弟弟的感情,无奈一笑,没再回复。

她在房间待了会儿,出去时父亲已经开始忙活晚饭。她去厨房打下手,边打边听父亲聊起从前的过年准备:“你还记得吗?二十九这天是要换对联的。”

“当然记得。”她还记得那时爸妈没在城里安家,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的老屋。老屋是传统的三间式,外加个猪栏,一个厨房,二十九这天要把里外所有的大门侧门换上新装。

父亲脸上浮现出感慨:“还是以前过年像样。”

母亲却正好走近:“怎么,你也觉得今年过年不像样了?”

“……”

“你们俩看我干嘛。”陈母叫陈夏出去休息,“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别抢着干活,明天年夜饭再忙吧,今天让你爸烧。”

“没事。反正我闲着。”

“闲着就去看电视。”陈母坚持,等她走了才对丈夫说,“在她眼里,哪哪儿都是活,谁娶到她真是有福气,也就是那个孟清明不长眼。我本来还想呢,要是今年嫁出去,她这会儿该在别人家,谁知跟陈卓掉了个个……”

陈父嗔道:“你闭嘴吧,这话被孩子听见寒不寒心?”

“有什么寒心的?规矩一直是这个规矩,我女儿我自己知道,不会生气,倒是对儿媳,我们俩以后的确要谨慎些,哄着些。”

陈父没有接她的话,陈母也知自己是怨念上身,可惜实在按捺不住。直到三十晚上,他们接通了陈卓和林可的视频电话,看着对面热热闹闹的,又和林可父母打了招呼,陈母的心情才轻松畅快些,等到挂断,她问陈夏,“你弟好像瘦了,那个什么大公司,真的很忙很累吗?”

“应该吧。”

“难怪他又想辞职了。”

“辞职?”陈夏意外,前几天不还和同事开心聚餐吗?

“他跟你提的?”

“嗯,被我骂了几句,才刚转正,又往外投简历了。还说什么跟着同事一起跳槽,他一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哪儿都做不长久,也不是个好兆头。”

陈夏没出声,由着她嘟囔完了去邻居家打麻将。陈父则很快洗了碗,陪她去楼下散步。

近两年城区乡镇都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除夕夜只有万家灯,没了天上火。除去一些模糊的笑声谈话声,周围都是静悄悄的。两个人走了几圈,回到家,陈父在客厅看春晚看到睡着,被陈夏劝了才肯回房休息。

小时候想守岁,守不到十二点就眼皮子打架,现如今熬夜成了常态,不到十二点没有困的模样。

陈夏听着电视里的背景音,觉得得给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增添些仪式感,于是,她去厨房拿了刚才喝剩的红酒和洗净擦干的酒杯。

酒是凉的,喉咙是热的。凉意一路往下,带走她星星点点的愁绪。这样美好的夜晚,她为什么会发愁呢?翻看手机,从黑夜到白天,从一众的新年愿望和寄语,到高速路上的堵车线,各人家里的中国结……最后定格在一场纷扬的大雪。

大雪是吴智华发的。五个小时前,连着两条,一条图片,一条视频。

雪下进灰蒙蒙的天色,也铺向平坦萧瑟的田野。吴智华穿着厚厚的军绿色大棉袄,满脸笑容,和两个比他年纪稍轻的男女以及几个孩子,开心地打着雪仗。

她点了赞,再退出,喝完两杯酒,思绪飘飘然的。

她也编辑了一条动态。

灯光下的杯子装着浅浅的葡萄酒:“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她以为假期最大的好处是能陪陪父母,但父母似乎并不是那么需要她。

那就好好陪陪自己吧。

她把电视音量调小了些,听见了父亲轻微的鼾声。

徐骁抱着发财窝在沙发上,对着电视的小品打哈欠。

团圆饭早已结束,难得的铺张好菜,大家尝完却分道扬镳了。母亲要睡美容觉,父亲和二叔出门至今未归。闲着没事干的孙如非则在客房给崔阿姨敷面膜,横竖剩下他一个。

怀里的发财呜咽了一声。他低头,对上它水汪汪的大眼:“干嘛?”

上一篇: 答案 下一篇: 乌云下的橘子树(出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