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来好色(70)

作者: 一零九六 阅读记录

这让他想起陈夏,他们俩都是简单而通透的人,忙有忙的充实,不抱怨,闲有闲的打算,不停滞,对生活有着稳定的热情,给人的感觉很放心。

也难怪花神被吸引,徐骁想,好感的产生虽然并不需要特别有说服力的原因,但源头并非无迹可寻,两个相似的人,遇见了就会起反应,只是,他似乎很难想象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不知该归因于对某一方不够熟悉,还是对某一方过于熟悉——亦或是,他并不愿意去想。

接下去的几天,他照常上班。5号这天,他陪着家人去墓园扫墓,孙如非并没有什么话要跟母亲说,二叔却在献完花之后在墓前驻足许久。

他和孙如非站在山腰的阶梯上等他。

孙如非幽幽发问:“你觉得我该给我爸找个老伴吗?”

徐骁很少见到二叔这样忧郁的背影,毕竟不管在公司还是在家,他只有公事公办、和蔼可亲两种模式。

他不好答:“你要找,他肯定是先答应,但之后肯定不作数。”

“唉,我要是能遗传到我爸的深情基因就好了。”

“你没遗传到吗?这东西不是传女不传男?”

孙如非笑,等到父亲下来,回家的路上却提起别人家的事。徐盛启也听到了石林村的风声,和徐骁聊了几句,又顺嘴说到越南项目张政的调动:“我和你爸的意思是,等卢城那边进度过半,一切稳定,你可以先调回来。”

张政大概率驻外,他这边中了姜氏大厦的标,合作已经开始,加上其他工程,暂时腾不开身,而晟凯高层如果出现人事调动,保不齐会搞大动作,他们要做好准备。

徐盛启点到即止,徐骁没有立即给出回复。他行程安排紧凑,陪完母亲陪花神,7号又飞回了卢城。

他逐渐习惯,也逐渐开始享受忙碌。和以前相比,现在没有牵绊,没有干扰,的确适合学习和做事。

至于二叔的提议,他还在权衡。

他既想把卢城的事情干完再清清爽爽地回去,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他们明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他混了几年,仅仅因为江晟回来了,就要开始重用他?盛安和晟凯斗了这么久,双方都有稳定的市场,竞争也不会突然变得更激烈。

他猜不透父亲和二叔的想法,隐约觉得他们瞒了他什么,只能更关注各方面的消息。有时忙了一天,晚上神经还兴奋着,入眠就变得困难起来。

夜深人静,心不定,会想找人说说话。而当他翻遍通讯录找不到适合的对象,免不了想起和他有约的某人。

他答应她五一回去请她吃饭。

吃什么好呢?

没有答案。

拿过手机,他随意地翻开朋友圈,本以为跟工作无关的事会让他慢慢放松,谁知很快划到陈夏晒的一张票根。

他点击,放大,看清时间和地点。

他的脑袋忽然变得清醒,以至于心生烦躁,到底开灯坐了起来。

第41章

清明假期,陈夏回家扫墓,原以为母亲会因为陈卓买车的事跟她多生口角,但显然,陈卓已经提前跟母亲进行了透彻而有效的谈话。

陈夏听她爽快表态:“你们自己商量,我不掺和。”准备的一肚子话便没了用处。她不禁问:“那你当初为什么要自作主张?”

“我想岔了,我错了,行吗?”母亲难得露出尴尬的神色,又忍不住提醒:“不过,姐弟俩也不要算得太清,免得叫人笑话。”

陈夏才不怕笑话,她自信和陈卓远未到锱铢必较的地步,更何况那钱她可以借,也可以给,反而是因为母亲亘在中间,她才不能表现得十分慷慨,否则母亲又会把他们的关系好作为无条件帮扶的理由。

因为陈卓没回来,当天下午,父亲开着运菜的小货车,和陈夏去了乡下。

和过年那次相反,母亲对陈卓留在岚城听之任之,父亲则意见很大:“除夕不回来还有正月补,清明不回家是什么意思,公司指着他加班?还是翅膀硬了,人懒了,有了老婆就忘祖了?”

陈夏没做声,过了会儿,拿了清香纸钱下车:“爸,如果我不回来,你会不会骂我,你是不是也觉得儿子更有祭拜的义务?”

陈父一愣:“说什么呢,你只要没嫁出去,就得来拜。”

“可我嫁出去也要拜。”陈夏想,婚姻制度最伤人的一点就是默认了女人的婆家比娘家更重要,而从为人女到为人妇的过渡,就是硬生生地把情感的羁绊从这一方转到另一方。

她捕捉到父亲脸上和母亲相似的尴尬,算了,她感到无奈,她无法控制和改变父母的想法,只能重塑自身观念:不管男女,生来都先属于自己,再是属于他或她的家庭,而不是为了成为规则的牺牲品。

她在爷爷奶奶的墓前祭扫完毕,回程时又听父亲谈起陈卓的婚事:“我和你妈省吃俭用这么多年,大本事没有,只存了四十来万。本来想拿它在县城买房,现在看来,陈卓大概率要落在岚城。这点钱,付个首付都不够。”

“那陈卓什么想法。”

“他提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林可家也出点,付完首付他来还贷,一个是先租房,过两年再买。”父亲有些犯难,“其实林可爸妈私底下找过我们,说她家里有好几套,婚房不用愁,但我和你妈也在考虑,对方条件这么好,我们是不是算高攀……”

陈夏想,或许在很久之前,她的父母也对她和孟清明进行过类似的讨论。两个人的结合,主观上分感情深浅,落到现实里都得经受具体而细致的考量。

上一篇: 答案 下一篇: 乌云下的橘子树(出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