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境(191)+番外
“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明天礼拜六,我叫老黄出来吃饭,你们好好聊聊。”
“行行行。”孙浩忙不迭点头。
第二天,雷明叫上刘鑫磊和黄奕良夫妻,五个人去了附近的饭馆。黄奕良听完爽快答应:“没事,跟着我吧,雷明推荐的我还不放心?”
“不,我比雷哥笨多了。”孙浩怕丢脸,黄奕良却被他的老实劲逗乐。
“都是一个脑袋两只眼睛,谁比谁笨啊,我干活也不厉害,凡事多看多问,手脚勤快就行了。”黄奕良宽他的心,这事就算定下。回去路上孙浩觉得雷明还挺有威望,一颗心稳稳当当地放回了肚子。
接下去的一个月,孙浩一直跟在黄奕良身边。黄奕良觉得孙浩这人胆小却实诚,相处起来还挺舒服,殊不知孙浩并没完全适应,尤其是被同组的人嫌弃动作慢后,一度整理行李准备回家。
雷明没有拦,也没有劝,孙浩不知该怨谁,去车站排队,排到卖票的窗口关闭又灰溜溜地回到宿舍。
“雷哥,我来这是不是来错了?”
雷明没法回答他的问题:“想回去明天也有车。”
孙浩心生惭愧,他和雷明的不同,除了胆量还有面对困难时的毅力,学生时代如此,现在也如此。这段时间他每天六点下班,雷明通常十点才回。他听黄奕良和其他同事商量休息日去哪玩,雷明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犹豫良久,他还是放下行李去跟黄奕良道歉,然后第二天继续进车间。虽然这班越上越让他觉得脑子不够用,但好在他勤奋的表现没有招致更多是非。
领到第一笔工资后,孙浩请大家吃了顿并不奢侈的饭。这顿饭让他第一次萌生出融入他们的成就感,慢慢地,他和其他人的关系越来越热络,反观和雷明的关系却停滞不前——他听黄奕良说过多次,雷明很受老板器重,年后还升了职,可他和雷明近距离相处久了,发现他不仅封闭,而且无趣,对工作以外的事漠不关心——就连香港回归那天,大家围在黄奕良那喝啤酒守电视直播,雷明却早就回到宿舍睡熟了。
孙浩知道他忙,却想象不出他在忙什么。这天下午,他趁雷明出差回来睡觉,收拾了脸盆里的脏衣服去水池边。
李丽华经过时瞧出名堂,笑着道:“你帮他洗啊,奇怪了,怎么比女人还贤惠。”
孙浩被她说得黑脸一红,结果洗完晒完,又讨了衣服主人一通骂。
“谁让你动我东西的?”
“我看你太累了,就……”
“再累也不关你事。”雷明不耐烦,自顾自出去买饭。孙浩气恼,又有点委屈,到头来只能怪自己吃力不讨好。
过了几天,孙浩听到热带风暴预警,准备请假回家:“雷哥,你回不回?”
“不回。”
“为什么?买张票不就好了。”孙浩原本的计划是一个月回一次,现在变成三个多月,宁愿扣工资也要在家待个够,“这里夏天太湿太热,还是岚城好,昨天我跟我妈打电话,她说她都想死我了。”
雷明没试过把人想死,试过差点被台风吹死。南元县今年吸取教训,把预警工作当成重中之重:“你要回赶紧回,风暴变台风就惨了。”
“知道。”孙浩归心似箭,出发前一天的晚上睡不着,有一搭没一搭地扯话题。
“雷哥,你会想女人吗?”
“什么毛病?”
“……”孙浩觉得自己讨骂,“我的意思是,你这么拼命,都没法谈恋爱了。”
“你管我。”
孙浩笑:“我不管你,老黄管,他说你打算跟机器谈。”
“他懂个屁。”
孙浩翻了个身,不无好奇:“你们的机器比我们车间的贵好多吧,老黄说你们那是最烧钱的地方。”
“嗯。”
“新豹二号是你们研究出来的?半年卖了六千多辆。”
“研究了部分,关键技术还是买的。”雷明对销量的估计变得更乐观,预计全年能破一万五,这是他们和各方谈判的筹码,但有限的利润空间又削弱了筹码的作用,驱使他们必须加快大小器件的自主研发。
这过程就像在种树,浇水施肥的阶段最难熬,而当树上结满果子,饿了渴了就摘一个,要用什么技术就伸手拿,肯定最便宜也最保险。
孙浩理解不了他的野心,就像理解不了那些烧钱的专利:“雷哥,那你会在这待一辈子吗?”
“不会。”
“难道你要回岚城开厂?”
“我开不了。”雷明自知财力和胆识都有限,“但新川有可能把厂开到岚城去。”
孙浩一听来了劲:“为什么?新川的老板又不是岚城人。”
“但岚城能做生意。”雷明细细想过,新川汽车远没有打开长三角的市场,而岚城的工业基础在长三角一带还算突出。政府规划用地,兴建汽车城,不可能全指望这两年大走下坡路的国企,所谓招商引资,既要结合自身优势,又要精准审时抓住行业苗头。
“旁边的望城靠橡胶制品和五金配件先起了家,岚城的建材厂和玻璃厂也开始大鱼吃小鱼。等配套产业成熟后,化工、物流、车企等大型企业的落地能将资源进行整合,到时不管是直道还是弯道都会变得好走许多。”
孙浩听得一知半解,但大致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带他来这不是单纯的怜悯,不是想找个同乡陪着,而是想让他来感受、见识,然后带着本事一起回家。
“雷哥。”
“嗯。”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想女人了。想这些可比想女人费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