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境(66)+番外
“嗯,我会努力的。”
“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是雷……”
“对,雷明,他考上了县三中。”
“哇塞。”罗慧眼睛一亮,“真的?”
“真的。”
“我去告诉奶奶。”
“我和你一起。”
陈清峰的好成绩像风一样传遍了陈家村,而当陈秀春听见两个孩子来报雷明的喜,一颗心终于稳稳当当着了地:“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陈清峰环顾四周:“雷明人呢?”
“他一考完就跟师父出活去了,说是永涧镇那边有厂房赶工,包吃包住半个月,但这两天应该得回来一次。”罗慧解释说。
“肯定得回。”陈清峰点头,“再忙也得记着日子。”
三个人没说几句话,清娟小跑着来了:“你们俩叫我好找,赶紧回家吃饭。”
闻言,陈清峰拉着罗慧走了,陈秀春想叫人没叫住,一时竟有些不爽,只好怪起雷明不知轻重,害她一个人在家都不知如何庆祝。
她吃完饭,收拾完院子,想起去观音阁五神庙还愿。转了一大圈再回来,日头已经西斜,而同一时间,雷明走进了镇上的修车铺。
老头的眼镜耷拉在鼻梁,他从上面的缝里瞧他:“哟,这谁啊。”
雷明把一大篮杨梅放在桌上:“我的车呢?”
“全好啦,你多少钱收的?”
雷明报了个数,老头不由佩服他的精明:“你就使唤我吧,我帮你把链条车胎刹车线全换好了,就连坐垫我也找了个舒服的,跟新的一样。”
雷明不上他的当:“拉倒吧,你换的也是二手的。”
老头笑:“你原来那辆呢?”
“在家,我从永涧镇回来。”
“够发狠的啊,大忙人。”老头说,“我真以为你是个不读书的,结果还是个秀才,县三中以前不怎么样,这两年还行吧。”
雷明奇怪他怎么知道,老头却说:“学校、镇政府还有菜场门口,几张红纸都快被人看烂了。”
雷明放松地挑眉,他刚从学校过来,看见名字时,这几天没日没夜干活的疲倦仿佛一扫而空。
想不到他雷明也有今天。
他仔细检查了遍车,掏出钱给老头。
“这么客气。”老头摘下眼镜,指指他那篮杨梅,“永涧镇的?那里山多,杨梅熟得晚。”
“嗯,最后一批。”
“你把它全给我,我不收你车钱,今年杨梅贵,我没舍得买,烧酒也没浸。”
“你这人就会占便宜,”雷明让他摸着良心说,“这一篮杨梅够你改几辆车?”
老头嘿嘿笑:“材料不贵,我人工费贵。”
雷明心情好,不但把钱塞给他,还给他留了一大盘。老头识货,知道这比前段时间街上卖的要好,便让雷明替他看会儿店,自己洗了手,一边往嘴里塞,一边送去家里给老太婆吃。
二十分钟后,雷明提着篮子,骑车上路。
这些杨梅花了他半天的工钱,好在量足,新鲜,酸甜可口,奶奶一定喜欢。
那——罗慧会喜欢吗?
会吧。
他加速蹬了两下踏板,这车比他那辆更轻便,更灵巧,再按一按铃,声音清脆悦耳,像泉水叮咚响。
晚霞染红了半片天空,他抬头,轻轻哼起了小曲。
这车,想必她也会喜欢吧。
第三十五章
夏至过后的白天比夜晚更长。罗慧去地里拔完草,回到家,父亲和罗阳在整理布满灰尘的抽水管,母亲则在灶台屋往汤罐里加水。
“你爸和你哥说中午吃太饱了,吃不下,你饿不饿,饿的话我煮点面条。”
罗慧想起江华叔中午太高兴,拉着父亲边喝边聊,一顿饭吃到两点才结束,罗阳剃完头回来,也去蹭了好些卤鸡爪和卤小肠皮,想必是过足了嘴瘾。
她还没来得及答,罗庆成在屋外叫她:“你去江华叔家借下皮圈和柴油,再晒下去田里要抽水了。”
“哦。”罗慧应了,小跑而去,只是还没到陈家门口,就见两道熟悉的身影从院子里出来。
她一喜:“雷明!”
对面的人闻声看她。
陈清峰把手插进裤兜,微微耸肩:见到雷明就这么高兴?
被叫的人倒没什么反应,只看清峰一眼:“走了。”
“嗯。”
罗慧见清峰朝自己挥了挥手,也伸手冲他示意。而当他转身进了院子,雷明已经走到她跟前。
“找我?”
“不是。”她笑着,“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才。”
“那你知道成绩了吧。”
“嗯。”
“奶奶特别开心,她给你做什么好吃的了?”
“还没做。”他一到家就被奶奶支使来这,眼下送完杨梅,他把大搪瓷罐从右手换到左手,“给你看个好东西。”
“什么?”
“跟我来。”
他带着罗慧往家走,一路上听她问他在永涧镇干得怎样,还要不要去,录取通知书大概什么时候到。他告诉她他在那边干得不错,通知书明天先去学校领,再去县三中报到,报完到就直接从县里坐车去永涧镇。
“厂房的活这么急啊。”
活再急也没有他急,雷明解释:“这是包工,我提前做完拿到钱,能早点接其他的。”
罗慧不解:“什么是包工?”
“包工就是给一个总包和期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过后统一结账。点工是按天算,你干多少给你结多少。”
“那要是同样的活,点工会不会故意拖吗?”
“会,但名声坏了下次就没人敢请。”雷明说,“大家心里都有数,点工干活没那么拼命,拿的钱也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