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189)

作者: 旧雪新烹 阅读记录

走之前还留下厚厚一摞书笺:“这是下官从家中翻找到的管事与江南来往的书信,粗粗翻了翻,里面都是些日常问候。下官愚钝看不出什么,世子或可一阅,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线索。”

*

闻承暻一行人快马加鞭,每日有店投店,无店则就地扎营。他们人多势众,又有李家商队照管,根本没有宵小和恶吏敢上前纠缠,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淮安地界,坐上了由李家当地管事孝敬的官船。

此时距离他们从京城出发,仅仅是过去了十数日而已。

到了淮安,平南公府的招牌就不好使了,李家船上的打了一对写着“钱”字的红灯笼,高高的悬在船头,桅杆上亦是挂了面钱家的旗帜,白天黑夜都十分醒目。

李家管事解释道:“凡是在苏杭、淮安一带来往的商船,除了在当地布政司挂号外,还要在钱家的柜上领一面通行令牌,以备各大码头官差们的查验。”

“至于咱们家,因为常年做些北地物产的生意,钱家老太太尤喜上好的裘皮,他家便格外行了方便,允许咱家的商船借一借威风。”

管事没有夸张,钱家简直是威风得不得了,商船不过是挂了他家的字号,便有如江面一霸,过往船只见了纷纷避让,腾出中间宽敞的水路随便他们行驶。

虽然对曹陈罗钱几家在江南的威势了然于心,但纸面上的文字和亲眼见到的冲击力终究不是一个量级。

见到在四家里面垫底的钱家都能如此作威作福,闻承暻的脸色一路上黑得锅底似的,吓得就连最粗神经的沐昂之都不敢靠近。

直到上了岸,与早就等在这里的冯修微、闻明钊等人汇合,太子殿下的面色才稍稍有所缓和,问道:“一切都准备的如何了?”

闻明钊道:“曹家人嫡支无论老幼俱已归案,旁支却跑脱了不少,还有本地县令伙同曹家家奴藏匿家财,隐匿田产,士绅百姓一道抗命,臣实在无计可施。”

冯修微也道:“臣这些天暗暗查访,曹家虽不敢养兵,却也有数千家丁训练有素、令行禁止,肖似行伍出身,只怕其他几家也是如此。”

曹家俨然苏杭地界的土皇帝,就算曹平芳被下了大狱,本家嫡支也万万想不到会有人敢在江南地界冲他们动手,依旧毫无防范地过着歌舞升平的太平日子,这才被闻明钊找准了机会来了个一锅端。

有曹家殷鉴在前,其他三家肯定做足了准备,很难能够再兵不血刃地将人拿下。

但闻承暻不辞劳苦地来一趟江南,为的也不是杀几个人泄愤那么简单,他所图谋的,是某样能掘掉江南士族根基的东西——土地。

四大家族的人该不该死?

当然该。

他们死绝了之后能不能解决江南的沉疴?

不能。

权利不会有真空,一个曹家倒下去,千千万万个曹家站起来。

闻承暻不惜牺牲程序正义也要尽诛曹家,为的就是在江南权力失序的混乱期里,迅速地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

土地的重新丈量与划分,便是整个江南六道权力格局的一次彻底洗牌。

*

“砰——!”

先是一个茶杯,紧接着又是一个,接下来又是茶壶、砚台、花瓶……各种有的没的东西,稀里哗啦地碎了一地,却仍然无法消解半分陈瑛胸中的怒火。

他气得两眼赤红,额上青筋迸起,一旁的闻承晏却老神在在,甚至还悠哉悠哉地重新沏了壶茶水,大方地分给陈瑛一杯:“老世翁何必如此动怒,仔细伤身。”

看着面前的老狐狸如此愤怒,闻承晏心中实在是有些暗爽。

前些天他力劝陈瑛仔细排查太子行踪的时候,这老东西是怎么回复他来着?

闻承晏依稀记得,当时陈瑛好像是一边大笑,一边满不在乎地嘲讽他——

“王爷难道担心,他会神兵天降,奔袭江南,把老夫一家上下杀个片甲不留么?”

结果怎么着?

江南的消息刚传来的时候,闻承晏差点没笑出声,因为太子干出来的事,竟然与陈瑛所说的一般无二。

太子领着一队不知道从哪里的钻出来的精兵,先是将曹家嫡支和苏杭两地属官杀了个干净,转手将陈家上下扫了个干净。

更绝的是,陈家府邸本有数十条密道以备不测,谁知道太子就像开了天眼似的,事先命人堵住了密道出口,将陈家嫡系子孙挨个瓮中捉鳖,一气杀了个干净。

当然,江南行事的那人一直未曾言明身份,明面上太子仍然好好地在奉先殿跪灵思过,只是纸包不住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现今太子身在何处。

完全想不到在杀了这么多人以后,太子预备怎样收场,但是闻承晏很乐意看到陈瑛被逼迫到极限、风度不再的模样。

而陈瑛在听闻汴州查出大量无主良田,当地主官黄理乾宣布凡首先发现良田者,一律可登记为田地主人,苏杭等地新到任的主官亦是纷纷响应新政时。

他的绝望和怒火,终于达到了顶峰。

第100章 江南(五)

秋浦州,江南钱氏宗祠所在之地。

钱家现任的家主,如今正面色僵硬地坐在祖宅议事厅的上首,下面乌泱泱且吵闹的人群,则是这些天纷纷从江南各地赶回来的钱家子弟。

其中有人是从苏杭回来的,亲眼见证了曹、陈两家被血洗的惨状,那场景无需任何添油加醋,便已足够骇人听闻:“那伙贼人堵了陈家的大门,径直杀了进去,听说贼首手里还拿着他家的族谱,怕是打着赶尽杀绝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