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26)

作者: 旧雪新烹 阅读记录

刘秉琳觉得很不应该,又重新开口试图让他与自己共情:“年伯,您也是苦读出身,我辈读书人,有多少囊萤映雪几十载,却依旧不能出头的。这些人却仗着祖辈的功勋尸位素餐……”

“够了!”

越说越蠢,汤怀远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他反问道:“所以呢?将这些人全都踩下去,空下来的位置,就能轮到你我了?”

刘秉琳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只能强辩道:“虽然未必直接惠及你我,但至少能有更多读书人可以出头。”

汤怀远都被他气笑了:“这些话都是你那起子江南的同年教你的吧?”

见他还想反驳,汤怀远一摆手:

“你不用编瞎话唬我,你与他们往来也不是一两日,长眼睛的人都看到了。”

“我只问你,这些年会试得中的才俊,其中七成之数,都出自何地?都是何姓?”

自世宗皇帝以后,朝廷大兴文教而抑武事,及至本朝,已经是满堂朱紫,尽皆儒生。

可权力不会有真空地带,武功起家的旧勋贵纷纷退避,空出来的地盘自然会被新贵们迅速占据。

那些江南百年书香的士族,早已经生长成了新的庞然大物。

朝廷每三年才有一次会试,录取的进士不过百余人,却几乎有七成出生江南士族。他们再通过互相保举,快速的占据了朝中各个重要职位。

像汤刘二人这种北地的进士,就算得中三甲又能怎么样呢?

还不是只能在光禄寺这种无关紧要的地方蹉跎一生。

此时汤怀远点破这一层,刘秉琳这才仿佛醍醐灌顶般惊醒。

他回想起自己先前的所作所为,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不由的满面羞惭地看向自己这位早已被现实磋磨出一脸风霜的年伯。

汤怀远叹了一口气:“你光看到武官勋贵盘踞高位,却看不见江南士族的滔天气焰。所以我说你糊涂!一时激愤就去做了出头的椽子,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刘秉琳惭愧至极,只道:“愚侄明日便去向萧世子负荆请罪。”

虽然萧刘二人都曾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幸而有靠谱的长辈为两人点破迷障,直到万寿节前都再未起任何波澜。

*

万寿节。

萧扶光如果仅仅只是个太官署令,那肯定是没有资格入席的,可谁让他还是侯府世子呢?

入仕之后,今年他不但可以入席,甚至还得了个离兴平帝不远不近的位置,可以一窥圣颜。

因为太子和怀王都是美男子,萧扶光原本对皇帝的长相充满了期待,谁知等真的见了……

【先皇后一定是个大美人吧。】

萧扶光沉重道。

小美:【。】

闻承暻坐在兴平帝左下首,正准备领杯祝酒,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起身的动作都滞涩了一下。

见怀王投来关切的眼神,他微微摇头,以示自己无恙,依旧起身领杯向兴平帝祝寿:

“儿臣敬贺父皇万寿,愿父皇龙体康泰,福泽万年。”

大宝贝儿子难得这么乖顺,兴平帝喜之不尽,一口喝干了他的敬酒,准备开口叫赏,却又听得闻承暻接着说道:

“儿臣还要贺父皇,文治武功,德被天下。”

兴平帝饶有兴趣地问他:“文治武功,这武功从何而来啊?”

闻承暻这才一撂袍子跪下,大声奏报道:“启禀父皇,适才边关八百里急报,月前柔然集结十万大军犯边,已被北师提督领兵击退。昭勇将军更是带兵追出三百里,击溃夷狄行伍,重伤柔然三王子!”

虽然文官们对太子执意兴起北疆战事一直贬大于褒,可谁会不喜欢听到打胜仗的消息?

于是满朝文武尽皆离席,在太子的带领下齐齐向皇帝下拜道贺:“陛下文治武功,威震四海!”

在自己的万寿宴上听到边关大捷的喜报,实在是喜上加喜。

兴平帝在席上朗声大笑,连着痛饮三杯,难得的豪气干云。

就在这一派喜庆祥和的氛围里,萧扶光却突然听到系统久违的机械音。

“【系统任务发布】

【任务等级】:强制任务;

【任务内容】:前往雁门关外,拯救昭勇将军冯修衡;

【任务时间】:三个月;

任务倒计时已开启,请宿主尽快完成。”

萧扶光:??!

【昭勇将军?刚才太子不是说他立了大功吗?怎么突然又要被拯救了?!】

还未等到系统的答复,萧扶光便见高处的太子骇然转身,目光如电的朝自己看来。

……

--------------------

很快小萧就要和太子独处了(*σ??‘)σ

继续求收藏求评论,谢谢留评收藏和一直追文到这里的暖心小天使们~努力日更ing感谢在2024-06-25 17:18:49~2024-06-26 13:48: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我只是一个孩子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章 父子

大雍军事疲敝,并非一日之功。

立国已近一百五十年许,天下承平日久,闻氏皇族早已忘却了先辈征战四方结束乱世的不世武功,“兴文教、抑武事”的思潮逐渐成为主流。

到仁宗皇帝时,因他并无子嗣且崩4逝得过于突然并未留下遗诏,导致文武官员为了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打起了官司,最终还是文官们棋高一着,成功拥立世宗皇帝登基。

世宗皇帝身为旁系子孙却得以承继大统,后来或许是为了回报政治盟友,也或许是因为记恨,他在位的早年间对对武将的打压是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