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娇妾(133)
明婧柔一看来了这么多人,其实便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还回不去。
每夜的食髓知味, 鱼水之欢是真的, 萧珣说要把阿随接走,只把她留在这里也是真的。
她心下焦急, 不想与阿随再次分别,又担心被萧玧扔在京城的王奉容,可也无计可施。
早膳过后,萧珣在荷隐苑亲自调派了人手,这次荷隐苑足足又多了二十人,连着枕霜居那里也是二十人,再加上在杳霭流玉其他地方巡逻的又二十人,一共拨了六十人过来, 这六十个人每日轮值,一班五人,每日四班,让杳霭流玉彻底密不透风,不容外人再闯进来。
萧珣又对明婧柔道:“今日孤就把阿随抱回去。”
明婧柔早有准备,但是听见他的话, 心还是凉了半截, 她道:“不是说还要半个月,阿随才刚来也没多久, 还换了奶娘, 本来就不习惯……”
“明婧柔, ”萧珣打断她,“阿随弱小,若萧玧的人再来,或许就会对他不利,孤不信你不明白。”
她不做声了,转身往阿随住的厢房给他收拾东西。
萧珣望着她纤弱的背影看了一会儿,然后撇过头去。
阿随也是他的儿子,不仅是他的安危,他也不能不为他的前途着想。
就在此时,外面却忽然来报,说是冯夫人请萧珣过去一趟。
冯夫人在萧珣幼时也对他有过几年抚育之恩,又是郑皇后的人,萧珣对她颇为敬重,闻言立马就过去了。
枕霜居中,冯夫人已经屏退了所有人,包括自己贴身的锦欣,只静静等着萧珣前来。
萧珣原本以为冯夫人只是找他说说话,眼下一到便觉出几分不比寻常,只想昨日擅自把山壁铲平了,冯夫人虽当时没阻止,但大抵还是有些话要说的。
如今郑皇后已经没了,除去康顺大长公主之外,萧珣也只剩下冯夫人这么一个亲近些的长辈,若冯夫人真的要对他有什么教诲,萧珣也打算恭恭敬敬听了就是。
只听冯夫人道:“听说殿下这就要让小殿下回去了?”
萧珣没想到她要说的竟是这个,便点点头:“是,萧玧来过,我不放心把他放在这里。”
“小殿下的身世安排得如何了?”冯夫人问。
萧珣沉默片刻,道:“先抱回去,说是外面生的。”
冯夫人笑起来:“宫里什么事都瞒不住人的。”
“冯姑姑,您想说什么?”
“把小殿下带回去也好,宫里的孩子,长在宫里才是最好的,”冯夫人顿了顿,“但也要有一个好母亲,若王氏不那么自大,萧玧未必会像如今一样。”
萧珣听出冯夫人话里的意思,他也不惯与冯夫人绕弯子,便直接道:“没有母亲又如何,我没有给阿随安排另一个母亲的想法。”
“所以殿下是打算让小殿下自小生母已逝,也不打算让她再回宫去?”
萧珣愣了愣:“冯姑姑这是什么意思?”
“我要你把她带回去。”
萧珣没有作声。
他一时以为自己在做梦,连他在梦里都不敢再想让明婧柔回宫,冯姑姑竟然让他把人带回宫?
为什么?
早知他心中疑惑,冯夫人叹了一口气,起身走到窗边,待风吹到脸上,心里才安宁起来。
她转身看着萧珣道:“这都是从前的事了,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说出来。你可有去查过她的来历?”
萧珣答道:“她出身勾栏,被萧玧所救。依她以前所言也是好人家出来的,我亦暗中去查寻过,朝中并无明姓官员家眷没入奴籍,想来只是富户乡绅败落。”
冯夫人点点头:“你查的是仔细,但是漏下了一处。”
萧珣心里一惊,急着往冯夫人那里走近一步:“何处?”
冯夫人深深地看着萧珣:“你应该知道除了萧玧之外,你还有另一个没有长大成人的哥哥。”
“当初大郑后,也就是你的姨母去世,留下一个体弱多病的皇子,你母亲入宫为继后之后,即便悉心看顾,他的身体仍然没有好转。你和萧玧一日日长大,他却越来越孱弱。”
“一直照看他的那位太医就姓明,明家世代行医,救死扶伤,明太医当时还很年轻,在所有太医都对小皇子的身体束手无策时,也是明太医钻研出了一个方子,只是这个方子药性极烈,稍有不慎就会害了小皇子本就脆弱的性命。”
“没有人敢背负这个风险,就连陛下也无法抉择,最后是你母亲决定下的,让明太医只管试一试,好过让那孩子一直缠绵病榻。”
“一开始用药头几天,小皇子确实见了好转,当时人人都说,若是明太医真的把小皇子治好,那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可是到了第五天,小皇子却突然七窍流血而亡。”
萧珣已经猜出那个太医是明婧柔的家人,又不料也与自己有关,当年也正是哥哥的死,才使自己的母后多年来身陷害死亲外甥的猜疑之中,他不知其中细节,不想竟在今日得知。
“是药的问题?”他问。
冯夫人长久地没有说话。
许久之后,她才闭了闭眼睛,道:“不是。”
萧珣没有敢继续问下去。
“明太医的药方里本就有极少极少的□□,只不过不用猛药,小皇子的病就不会好起来,原本那药已经用了好几日,都以为不会再有事了,但有人却暗中在他的药里继续加了过量的□□。”
“既然已经知道是有人刻意而为,为何后来此事成了疑案?”
冯夫人道:“这件事,只有我和大长公主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