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四爷养崽日常[清穿](192)+番外
回头她忽然想起大格格来,又开始逼着女儿学这个学那个,压根不顾大格格年纪还小压根承受不住。
如今李格格来请教,顾嬷嬷也不能拒绝,就不怎么客气了。
“格格在小阿哥面前说他不如别人,他心里自然难过。毕竟在生母嘴里都不如别人,那别人会怎么看他呢?”
“贝勒爷让格格和小阿哥不见面也是为了格格好,毕竟格格这话不好听,小阿哥好不容易恢复了,见一次难过一次,没心思读书,这功课就得落下了。”
“小阿哥再是不够十全十美,那也是贝勒爷的孩子,格格这么说必然叫贝勒爷不高兴。”
谁乐意听见说自家孩子不好的话呢,更别提李格格还是亲妈了!
李格格抿着唇不服气道:“我这不是想让弘时多努力,就能好起来。”
顾嬷嬷更不客气道:“格格这话说的,倒不如努努力,多识字多读书,把四书五经都读过了,也能给小阿哥指点一二了?”
努努力就能成,李格格怎么不努力多读书成为才女,以后也能指点弘时的功课去了?
这话把李格格噎得不行,偏偏还反驳不了。
她真要努努力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别说指点弘时了,跟四阿哥都有共同语言,岂不是更让四阿哥喜欢吗?
但是李格格有自知之明,她真能读得了,那母猪都能飞上天!
顾嬷嬷打完一棍还是给了点甜头,建议道:“不过格格如今识点字,脾气更温和一点,跟小阿哥以后相处就能好起来。要是有时间,那就抄抄经书,既能练字,又能心平气和。”
李格格琢磨了一下也对,这经书抄完后还能送去护国寺供奉,求两个孩子和四阿哥平安,却也不错。
于是她就让顾嬷嬷帮忙准备了文房四宝和不少经书,开始抄了起来。
叶珂也没想到李格格知道自己没能管家后,不但没闹,还去抄经书了,不由惊讶。
她后来得知是顾嬷嬷的主意,心里默默给这位嬷嬷竖起了大拇指。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弘晖也从太傅陈廷敬那边带回来一堆功课和一箱子书,打算在路上看,塞进了行李的单子当中。
他们整理了几天,原本想轻车出发,如今是不可能的了。
四阿哥要一个人去,带点替换衣服,被褥和惯用之物直接就上路。
如今要带上叶珂和弘晖,他就要更周全一点才行。
五阿哥的孩子已经好起来,后边只要按照方子来用,另外请太医隔三差五请平安脉就行了。
四阿哥索性把邓大夫和邓夫人带上,路上要有什么事,两人也能照应。
两位大夫去,自然准备不少药丸、药膏和药材,一并带上船。
叶珂还得处理好铺面那边的事,不过有管事嬷嬷在,其实平日也不怎么需要她操心。
她只需要交代一番,回头有什么紧急又棘手的事,让管事去找九阿哥或者十三阿哥就好。
两人对买卖上的事比较清楚,也能处置一番。
原本九阿哥会更擅长,不过怕他贵人事忙,不好找到人,索性叶珂就把十三阿哥加上了。
后顾之忧都处理好了,他们一家三口就上船出发。
一路上很是顺利,叶珂和弘晖从一开始兴致勃勃,在甲板上一起呆上好久,到处张望。
到后来两边的景色都差不多,他们也看厌了。
弘晖就拿着书看或者做功课,叶珂偶尔看看游记,有时候就去帮四阿哥磨墨。
四阿哥在去之前,就已经派人先行一步。
他是个谨慎人,大张旗鼓过去,那些官员要是掩盖什么,估计就会提前动手遮掩,自己过去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于是四阿哥就让人先去看看,打探一番,再传信过来。
这天叶珂就见四阿哥皱眉看着手里的信笺,明显心里极为不快,连平日温和的表情都要保持不住了。
四阿哥放下信笺后叹道:“皇阿玛还想着这是个轻松差事,让我出去走一趟,算是散散心才回去,如今有的忙了。”
言下之意,山东赈灾的情况没有康熙预料中那么乐观。
不说收尾,问题还多得要死,偏偏当地官员还报喜不报忧!
派去的人还没打探太多,但是路上死去的百姓就跟禀报康熙的数量不一样,起码报的死亡数字要少上一倍不止!
四阿哥当机立断,让船只停在一个大港口上,然后对外说路途疲倦,要在当地歇息几天再继续出发。
其实是另外雇了一条小船,换了一身衣裳过去。
不过他们再怎么换衣服,布料不会差到哪里去,说是装作贫民那是不可能,那通身气派就遮掩不住,就只能装作富商。
四阿哥假扮富商,带着妻儿出外,身边有护卫就很正常了。
船家是父女二人,父亲年迈,女儿风吹日晒,也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皮肤晒得黝黑,双手也满是茧子。
两人见一行人来了坐船,多少有点战战兢兢。
不过弘晖说话一团和气,小脸笑眯眯的,让两父女没那么害怕了,只觉得这家人十分和善。
他们给的银钱也爽快,又不嫌弃船只有点老旧和窄小。
四阿哥对他们的说辞是山东的买卖出了点问题,要过去看看,临时雇不上别的船,然后顺势问起那边的情形。
他会选上这对父女,也是因为打听到二人就是山东本地人,一直是打鱼为生。
只是干旱了,人都没吃的,更别提是鱼了,于是就做来往船只的买卖,赚点辛苦钱,勉强能果腹。
老船夫一听四阿哥问起就满脸低落:“田地的作物都旱死了,土地都裂开,井水里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