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四爷养崽日常[清穿](197)+番外
四阿哥点头道:“哪怕没有名单,查起来还是要容易得多。这么多的粮食哪怕分批送出去,也不是少数目,那段时日必然有商队来去,查一查就知道是谁了。”
哪怕县令为了混淆视听,这些商队未必都做交易,也可能只是叫过来做别的买卖,却是个不错的线索。
果真很快就打听到几个商队来往次数颇多,除了失踪的那一队人,另外还有两队。
说是商队,四阿哥写信给九阿哥询问的时候,却从来没听说过。
能吃下这么多粮食的商人必然不可能是无名之辈,但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没有谁接到过大宗的粮食买卖。
运送出去那么多粮食,又消失在什么地方去了?
四阿哥写折子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给康熙,另外把账本誊抄了一份作为备用,好追寻粮食的下落。
康熙的回复非常快,另外还送来调令,让四阿哥能调动周边的士兵,拿下了当地官吏。
四阿哥还在那个商队失踪地方附近查探到有人居住的痕迹,很快发现山顶有个山贼窝。
最有趣的是,那个所谓消失的商队其实就是山贼假扮的。
他们伪装成商队,在半路的时候被人怀疑,就立刻用了金蝉脱壳的办法,把粮食送到山上藏起来,人也换了装扮分散逃开。
这就让人误以为商队是不是遭遇不测,然后彻底失踪了。
因为找不到线索,最后府衙不了了之,其他人只觉得这附近诡异得很,更是不敢靠近。
这就中了山贼的下怀,他们就能安全藏匿在山上,这些粮食还能为他们所用,哪怕几个月不下山都不愁吃喝了。
另外两个商队也是山贼伪装,帮着县令把粮食拆开送别处去卖,换成银钱。
县令不能随意离开,又不能亲自做,只能让心腹勾结这些山贼,好帮他把粮食运送出去换钱。
虽说山贼会私吞一部分粮食,但是他们的人手更多,能分散各地零星去卖粮食,丝毫不引人注意。
如此化整为零来消化掉这些庞大的粮食数量,也难怪两年下来根本无人能发现了。
县令得了这个好买卖自然不会透露出去,山贼有了这个营生更是会保守秘密,算得上狼狈为奸。
四阿哥另外派人把师爷和家眷都保护起来,送去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毕竟他是个重要的证人了。
叶珂也终于明白师爷为何那么害怕了,毕竟县令的帮手是杀人不眨眼的山贼,根本毫无人性可言。
他哪怕不想做同伙,为了家人的性命着想也不能不做。
被拉入伙,上了贼船,师爷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只能为县令卖命。
师爷哪怕戴罪立功,只怕最后也要被判罪,死罪要是免了,却活罪难逃,想必还得流放千里。
但是对师爷来说,这却是个解脱,让他终于不用跟县令继续做这种糟心事了,眼睁睁看着百姓们继续因为县令故意拖延开仓赈灾而饿死。
康熙派来的士兵冲上山,把山贼也一窝端了,只留下两个领头作为证人押送回京。
事情一解决,叶珂也听到了系统的播报:“新任务已完成,弘晖独当一面获得账本,查明赈灾粮食失踪案,奖励6点。”
这奖励真是大手笔,叶珂愉快地加到弘晖的运气上。
如此一来,弘晖的运气终于突破了及格线,到达了尚可的地步。
叶珂还以为这事算是彻底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康熙重新派来新的县令,再好好开仓赈灾,安置好灾民。
她就见四阿哥还在埋头写折子,希望能修正开仓赈灾的规矩。
他这些天都在琢磨这个问题,要如何具体起来,让当地官吏能够按照规矩办事。
既不会过早开仓,也不会能够故意拖延。
最后四阿哥想到的,就是一个比例。
受灾的范围通常很大,包括了许多个县。
县令就需要统计当地受灾的田地和灾民的人数,要是占了当地总数的一半,就能够开仓。
如果没占到一半,那就不能开,需要上面特许才行。
虽说是一刀切,没达到半数甚至很接近都不能开仓,却比如今这样受灾的人已经达到八成,还要苦苦等待开仓的允许下来要好得多了。
还可能被当地官吏拖上一段时间,原本能活下来的人都因此被拖死了。
人是劳动力,当地的人口骤然变少,田地荒废,无人耕种,当地就会变得萧条起来。
所以人很重要,就不能随意让人口骤然减少。
如果当地官吏没遵循这个规矩,让人口大幅度减少,哪怕赈灾的手段上没什么问题,也该问责才是。
四阿哥写的折子再次送到康熙手里,康熙召见内阁大臣来商讨此事。
内阁大臣有赞成的,也有质疑的。
毕竟这个比例还是有操作的空间,多点少点,当地官吏肯定能不做就不做。
至于惩戒这个,当地人口的比例也是多点少点,就不好定罪了。
也总不能当地官员在努力赈灾,却因为多死了两三个人,超过了比例就要治罪,这就让底下官员心寒,救灾更不会积极为之了。
康熙听后就笑道:“老四这个法子不过是划出一条线来,给当地官员一个准则,不会长时间犹豫或者故意拖延时间来开仓赈灾。”
“但是只有这么个准则,对想救灾的人是一件好事,他们也能自主决定。对不愿意赈灾的人来说,还有可控的余地。”
听到这里,有质疑的大臣以为康熙是赞同他们,这是不打算接受四阿哥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