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四爷养崽日常[清穿](227)+番外
康熙和四阿哥互相看了一眼,忽然异口同声道:“聪明汤!”
李德全在旁边听得一愣,他之前听传教士要让人聪明的方子还觉得是无稽之谈,怎么忽然之间,皇上和四阿哥就真的说出这样的药方来了?
康熙跟四阿哥提起白晋的事,也是有点调侃的意思。
哪里想到说完之后,他的脑海中灵光一闪,跟四阿哥同时想到了这个药方还真有!
不过跟白晋想象中有所不同,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辅助的汤药。
比如这个聪明汤就是前朝一位名医为孩童斟酌的药方,孩子发育慢,容易忘事,舌苔白,喝这个汤就能好一些。
药方里的药材不多,只有百茯神、远志和石菖蒲等等。
因为康熙小时候感染天花的缘故,对医药十分感兴趣,自学了一段时间,更是背下了不少医书。
四阿哥则是这一年闲着的时候,跟邓大夫借了不少医书来看,想要了解一番。
邓大夫还特地记录了自己这些年遇到生病的孩子,每一种病症和治疗方法都写得十分具体。
以后如果找不到继承人,自己对儿科的心得也不会因为他去世而彻底消失,起码留下了痕迹,让后人能够学习。
邓大夫也记下了他这些年曾看过的医书上面的药方,聪明方赫然在上,就让四阿哥记住了!
康熙看着四阿哥,觉得这儿子跟自己倒是心有灵犀,不约而同都记起了这个前朝的药方来!
作者有话要说:
聪明汤确实有,是出自明代著名医家龚信编写的《古今医鉴》~
第56章
四阿哥回想了一下邓大夫的笔记,里面有很多适合孩子用的药方。
虽说只是辅助,但是听康熙刚才的意思,传教士明显对这些针对孩子的药方非常感兴趣。
于是他笑笑道:“皇阿玛,儿臣府上擅长哑科的大夫手里头的笔记,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方子。”
“最近也有不少人送信来,想跟邓大夫交流一番。这位大夫也希望能够出一些平常的方子,让平常人家的孩子能用上。”
康熙听着很感兴趣道:“不错,老四你整理一番,回头让人送来给朕看看。”
四阿哥应下,回去后就找邓大夫提起此事。
邓大夫早就有想把儿科发扬光大的意思,但是就他一个人,实在太难了。
如今确实是个好时机,因为他治好了四阿哥府上的孩子,又治好了五阿哥和七阿哥府上的小阿哥,算得上名声大噪。
这时候邓大夫要推出一些适合大部分孩子用的药丸和汤药,自然很快被人所接受。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不是什么人的汤药都敢用的。
更别提是这个年头,孩子出生不容易,没长大夭折得就更大,擅长儿科的大夫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只是很平常的病症,哪怕没有大夫在,也能尽快给孩子用上,就能挽救孩子的性命。
不过四阿哥却道:“暂时还不能上这些药方,只推行辅助的比较好。”
虽然他明白邓大夫想要尽快推广儿科的心是好的,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邓大夫也知道四阿哥想保护他,推广儿科的事也需要徐徐图之,于是点头道:“属下都听主子的。”
“很好,”四阿哥低头展开手里头属于邓大夫的笔记,勾出了几个方子来。
除了他之前想起的聪明方,另外还有读书丸、强记方和粥方。
读书丸适合读书太久后,夜里出现头疼失眠,在临睡前用能改善很多。
许多人家的孩子从小严格教育,读书的时间过长,年纪不大的话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毕竟谁都想孩子出人头地,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
强记方则是能加强孩子的记忆力,要是精神萎靡,面色发白更为适合这个方子了。
粥方是让容易疲倦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能恢复,读书的效率就能增加不少。
邓大夫看四阿哥圈出来的几个方子确实都是辅助,甚至都是适合刚读书几年的孩子。
他忍不住问道:“主子,这样适合用这药方的孩子只怕就要少了。”
各家都有读书的孩子,但是刚读书的孩子应该没有太多才是。
如果能包括更多年龄的孩子,那人数就多了,就能给四阿哥增加不少收入了!
邓大夫虽然一心推广儿科,却也不想四阿哥因此吃亏!
如果他的药方能让更多人受惠,又能让四阿哥从此得利,这才是最妥当的办法!
四阿哥一听就明白邓大夫的担忧,开口解释道:“正因为适合刚读书的孩子,范围小,刚开始来说,这才是最适合的。”
年龄范围大了,读书久了的人这些身体上的毛病就没那么严重,可能已经适应了,用药后效果就会差上很多。
这就会坏了药方的口碑,还不如只集中在刚读书这几年的孩子,药效要好,就更容易推广出去了。
至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也想服用,他们用后如果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年龄不适合,药效会差一些。
事先说明了对年龄大点的孩子作用没那么大,他们也不会质疑药方了。
邓大夫说这些药方都曾亲自在数年来给差不多年纪的孩子试过,药效都很好,但是大一点的孩子偶尔会出现几个并没有太大效果的。
如今四阿哥这样确实更稳妥一些,邓大夫就放心下来,全权交给四阿哥来办了。
四阿哥不打算另外开个医馆,还让大夫在里面坐诊,而是直接卖药。
汤方也能搓成药丸,更方便服用和携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