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皇贵妃又在装深情(231)
把李莞然看得心里头毛毛的后又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你爱弘昀吗?”
李莞然:??
大哥你这不是废话吗,李莞然给了胤禛一个甚是无语的表情,斩钉截铁道:“弘昀和十安都是我十月怀胎生下的怎么能不爱呢。”
说着李莞然决定在拍一下胤禛的马屁,状似羞涩道:“更何况他们还是我与您的孩子,身上留着我俩的血脉。”
她抬眼想瞧瞧胤禛现在是个什么表情,没想到正好撞进了胤禛笑眯眯的双眸。
李莞然抿了下嘴又低下头,这时胤禛却又伸出宽大的手掌将她的脸缓缓抬起。
他问道:“那日后他们若是犯了很严重的错,您会怎么做?”
看着胤禛满脸认真表情,李莞然心中虽有些奇怪但还是认真思考回道:
“人的心都是偏的,大义灭亲这次虽然好听,但我大抵是做不到的。”
她望着胤禛的眼睛道:“我就是个普通人,如果我养大的孩子犯了错,虽会失望,但我还是会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说到这她歪着头俏皮一笑:“人活一世不可能步步都走的完美,谁都会儿行差踏错的可能。”
“除非他真的到了无药可救地地步,或许到了那一日我才舍得彻底撒手不管吧。”
她说这话也是思虑过的,她不知道胤禛为什么会突然这么问,但这恰好给了她一个很有理由让胤禛知道她不是那种完美的父母。
日后弘昀或是十安真要做了什么伤及己身的事,她肯定做不到坐视不理。
李莞然感受着胤禛手掌的传来的温度,抬眸只见胤禛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情绪,他勾起嘴角道:“是啊,毕竟是自个亲手带大的,关一次又怎么能忍心呢。”
说罢,李莞然还没来记得问他为什么这么问的时候,胤禛一个囫囵便起起身了。
“哎?”李莞然疑惑脸,这又是怎么了?
胤禛笑着屈指刮了一下她的鼻尖,便唤苏培盛进来伺候他换上外袍,“突然想起一事要去书房同人商议一二,晚点再来看你昂。”
李莞然疑惑的望着他出去的背影,仔细想着方才的一字一句,可惜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能有什么。
她用扇子轻敲了一下自己的小脑,在心底感叹:还是不过聪明啊。
进来伺候的半夏正好将她方才的举动收入眼底,一头雾水道:“您作什么用扇子敲自个?”
李莞然收回思绪,支手倚靠在靠枕上,笑道:“没事。”
想不通就不想了,只要对她没什么坏处就行。
*
回到外院书房的胤禛立即将门下都召进了书房,由苏培盛同张起麟一齐在外头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直到天幕暗沉,灯笼高挂,胤禛这才从书房出来往东院去,翌日一早,胤禛早早起身整理好朝服带着昨日写好的折子前去上朝。
朝堂上,背地选好派系的大臣们为了立太子一事吵得不可开交,一个个气急了互骂的模样与他们最瞧不起的乡野间所谓泼妇骂街还要不堪。
保持中立不愿掺和进这些麻烦事中的臣子则是藏起眼底的嫌弃,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一旁乐得看戏。
胡子已经花白的皇帝冷着脸静静地看着下面这一出出闹剧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怒火,心里却也渐渐涌上一股无力。
到底还是他老了...
他的目光在地下安静站着,仿佛一切与他们无关的儿子们身上一一滑过,良久,才冷冷地开口:“吵够了吗?依朕看干脆今日朝也不用上了,把时间都用来给你们这些,我大清的好臣子们吵架如何?”
最后一句皇帝说的尤其讽刺,底下的吵闹声瞬间杳不可闻。
个个赶紧跪下额头紧贴手背高呼:“皇上息怒。”
皇帝嗤笑:“息怒?我看你们个个心里都巴不得把朕气死。”
只是等底下人说完不敢后,他又状似被他们吵妥协了似的,问道:“吵吵闹闹这些日子朕也烦了,既然你们如此关心此时,那不知各位臣工又有什么好的人选?”
这话说的大臣顾不上吐槽,忙迫不及待得就要推举自己支持的皇子,毕竟这可是皇上废太子以后头一回主动让他们推荐人选。
就连一直安静的几位皇子们都忍不住呼吸急促了起来,这事他们也不好主动开口说觉得自己就挺合适的当太子的,皇上你直接让我当太子吧。
这时候也只能希望支持他们的官员给点力,说动皇帝了。
安静没一会儿的朝堂再一次热闹起来,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争的那是脸红脖子粗得。
只是见皇帝光听也不发表意见他们渐渐也安静下来,个个眼巴巴地看着龙椅上的皇帝,期待着他开口定下自己所站之人。
但就在此时,胤禛在所有人惊讶的眼神中走出队列,从衣袖内掏出折子低头双手呈上:“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皇帝面不改色的看着站出来的四儿子,示意旁边的大太监将折子取上来,心中却也好奇老四要做什么。
在一片鸦雀无声的寂静中,皇帝将胤禛的折子逐字看完,眼神也逐渐复杂起来。
他看了看折子和胤禛,又看了看下头神色各异的老大,老三等人,或是有了对比,皇帝看胤禛怎么看都觉得比其他那些糟心儿子顺眼多了。
“老四啊,你这折子上所言可是真心?”皇帝笑道。
理郡王看着皇帝明显开心不少的表情,心里莫名有些不好的预感,抓心挠肺地想知道胤禛在折子上写了什么,能把老爷子给哄开心了。
不止他一人,还有诚郡王和八.九十几人也同样好奇,看着胤禛的背影眼神逐渐幽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