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敬”就说的是贾敬了。
甚至都还用了明朝那位著名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皇帝朱佑樘的典故,点明了宁国府的问题就在于贾敬孩子生的太少,没有给宁国府留下合适的继承人。
不管贾敬跟他嫡妻的感情是不是有那么好,就单说只有一个儿子能够继承家业这点儿,倒是跟朱佑樘一样。
而贾珍这个独苗苗跟朱佑樘的独子朱厚照也是一样的荒唐。
加上贾敬出家、他的嫡妻又死了,诺大的宁国公府就只有贾珍这个浪荡子一个人说了算,那还不可这劲儿造?
果然,靠着这位珍大爷一个人就把宁国府几辈子的积累都给造光了。
这事儿虽然是贾珍动的手,但是归根到底也还是贾敬这个上任继承人的责任。
你说你自己不想接班,那就努力多生几个孩子啊。
这样还能择优选一个袭爵继承家业,就跟隔壁荣国府似得,老大贾赦不行,至少老二贾政还有拨乱反正的可能,但是若是只有贾赦一个儿子,那就不过是贾珍和宁国府这样悲剧的翻版罢了。
因着这一点,好多人看完了原著之后,都会感叹这位敬大老爷既不多生孩子、也不管好好教养孩子,只顾着自己悲春伤秋、寻仙问药、自己快活,宁国府里头的事儿啥也不管,完完全全地不作为才是造成宁国府那么混乱的根本原因。
却根本没有人关心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虽然不够客观通用,但是显然在贾敬的身上倒很是适用的。
就比如莫郁在了解了这些过往之后,再面对着贾敬的时候,就也有点儿说不出什么责备的话了。
他的确不靠谱、没有责任心,但是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
就,说来说去,也都只是被命运开了玩笑的人而已。这一切看似反常、叛逆、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过只是绿帽侠的倔强罢了。
所以说,这位敬大老爷今儿忽然自己从城郊的玄真观大老远儿地回来,是为了什么事儿呢?
难道说,是有比先夫人去世或者隔壁堂侄子高中或者堂侄女入宫更重要的事儿,需要他亲自跑这么一趟?
莫郁满腹狐疑地抬起头,跟林如海、贾赦、贾政、贾珍、贾蓉等人一起站到了门口,准备迎接这位传说中的敬大老爷。
第81章 礼物
贾敬进门来的时候是穿着道袍的。
虽然以他的身份,碍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真正地在玄真观出家,但是这三四年来,他日日夜夜居住在那里,跟里头的道士们同吃同住、同起同坐,一心求道也从来不跟外头的人交流,其实跟真正的出家也不差什么了。
反正他所信奉的玄真观的观主推崇的那一套所谓“道家真髓”理论,也倡导什么“无为”“清静”“顺其自然”之类的理念,正好也是摒弃这些世俗的虚礼和讲究就对了。
修道的事儿,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只要有一颗执着修道的心,那么出家不出家,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贾敬对这一套说了等于没说的理论接受得十分良好,还特别吃玄真观观主的这一套忽悠大法,所以几年下来,虽然没有出家,但是也成功过上了自费修仙的幸福生活。
简单说来就是虽然吃住都在玄真观,看起来很“与世无争”“岁月静好”,但是不管是衣食住宿的费用、还是念经、焚香、最重要的是炼丹药的费用,都得自己给。
神仙也是要花钱的,何况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神仙。
好在贾敬当然是不在乎钱的,贾珍也是一样。
特别是贾敬要钱,那他没有不给的,还生怕不够,要五毛至少得给一块那种。
说起来,这位珍大爷也是个千年难遇到一回的极品人物。
虽然他一贯表现得十分孝顺,到处哭诉自家大老爷抛家弃子跑去出家,但是贾敬这一回任性离家、常住在玄真观“修道”这件事儿,最高兴的就是他贾珍了。
原因无他,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罢了。
有贾敬在,哪怕他只是在府里头“修仙”呢,对贾珍来说也是个威慑——父母在堂,哪怕是再混蛋的人,也会收敛一二。
何况贾家一向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光荣传统,就算贾敬大约从来没有对贾珍动过手,但是贾珍也本能会对他心存畏惧。
这大约就跟刻印在贾家男丁们的基因里头一样,属于本能反应的范畴了。
总之,幸好最后贾敬并没有选择在宁国府“清修”——在这种红尘俗世之地,哪里有玄真观那样的世外净土效果好呢?
哪怕贾珍在之前那两三年装大孝子每天往玄真观跑,想要请贾敬回家“清修”,为此都主动在宁国府正院儿里头给贾敬修了一个类似于道观的清修专用院落,人家贾敬都不干呢。
如此,贾珍面子功夫做足,任谁都觉得是贾敬一意孤行,他贾珍这个儿子再孝顺都没有了,他才终于心满意足地暂时收手,从此就彻底迎来了自由的时光。
没有想到,他这自由的时光才过了不到二年,贾敬居然自己回家来了,这谁不懵逼呀。
至于贾赦和贾政,倒是对此反应不大。
毕竟是隔房的亲戚,大家说起来也就是堂表兄弟的关系,不说感情没有那么深厚了,便就是有几分感情,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淡了很多了。
特别是,贾敬生来就是那么一副冷心冷情的模样,就算是想要跟他亲近也亲近不起来呀。
不过好歹也是堂表兄弟,还是比一般人强些,故此贾赦和贾政的脸上也露出了礼貌性质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