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红楼同人)[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311)

这种情况之下,宁国府作死一样地大肆庆祝他们的嫡长孙喜得嫡长子,还广邀各路亲友,特别是这种早就明确了站队的王公贵族,多少就有点儿作死的意思在里头了。

不过这种事儿,荣国府肯定也不会阻止。

一来没有立场,二来,他们家里头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出这中间的厉害。

想想他们一家子现在还得靠着贾母这个老太太出来话事儿就知道了。

大老爷贾赦那个模样一看就是个指望不上的——他那个“赦”字儿就透着一股子怪异的感觉,再加上字“恩侯”,就更感觉是犯了什么大错儿还被人抓住,最后皇帝开恩赦免了的意思。

关于这个,也的确有个非常劲爆的八卦来着。

不过早就是个陈年老瓜了,莫郁觉得吃起来已经没有啥意思了。

反正,贾赦是个不中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贾政,那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假正经罢了。

这俩兄弟都是这副模样了,第三代也不是什么可以争气的类型。

贾赦那边儿就一个贾琏,虽然已经娶了妻子王熙凤,但是显然也不是个长进的。

一般的俗务倒是可以勉强应付,但是说到朝廷大事儿、局势评估这种需要格局和智慧的东西,他就完全没招儿了。

可以说,在把握大局方面,他连他老婆凤姐儿都比不上,更加不要说他奶奶贾老太太了。

至于贾政这边儿,长子贾珠读书挺好,就是死的太早。留下一个贾兰,虽然也是聪明伶俐,各方面都不错的好苗子,奈何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这个意思了。

可能还没等这个能干的贾兰长大,贾家已经不行了。

至于贾宝玉和贾环,不提也罢。

一个是脂粉堆里头打滚儿的纨绔子弟,一个是上不得台盘儿的小冻猫子……可见贾政作为当家老爷、王夫人作为当家主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多失败了。

荣国府是这么个情况。

宁国府就更加不用说了。

贾敬之前中了进士之后就放飞自我,跑到城外玄真观出家的事儿,显然影响挺大的。不单让那些沾亲带故的王公贵族们感叹宁国府完蛋了,连带着他自己的独子贾珍、嫡孙贾蓉都是一个比一个还不成器的。

现在这位敬大老爷忽然跑回了家里,虽然对外头释放了一个“浪子回头”的信号,但整个局面也并没有改变多少。

贾珍只是表面“乖”了,其实里子更疯癫了。

贾蓉也不遑多让,跟他爹比着发疯。

原著里头秦可卿就是被他们父子俩这么发疯给逼迫死了,但是显然,现在这个秦可卿却是大不一样。

她居然挺过了那么疯狂的炼狱,又不知道寻到了什么法子,搞了一个儿子出来。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儿。

不但自己没疯,还找到了依仗,简直就是女中豪杰、人生赢家啊。

不知道她会不会来一招“去父留子”,那就牛皮了。

莫郁不敢深想,幸好这个时候北静王已经在万众瞩目之中闪亮登场了。

莫郁站在人堆里头看去,只觉得这北静王看起来比想象中更加年轻俊朗,实在是个极品美少年。

书中他初次出场的时候,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

那个时候,贾宝玉已经有十二三岁,而他年约弱冠。

现在秦可卿不但没死,还生了个嫡长子,他却又来了。

就,很难不让人觉得秦可卿的身世跟皇家有点儿啥关系。

反正人家北静王还是很给这位小蓉大奶奶面子的。

不但丧事儿变成了喜事儿,就连时间也提前了好几年。

莫郁在旁边儿默默计算了一下时间,如今他是六岁多了,姐姐小黛玉七八岁,贾宝玉那破石头八岁多九岁,也就是说这北静王如今也不过十七八岁年纪。

果然端的是俊朗无比,清秀无双。

仔细看去,居然还跟那柳二郎有几分相似,就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了。

想想那柳二郎还跟理国公柳家有些渊源,这个事儿也不是不可能。

谁不知道四王八公家里头基本上都有联姻,那么后代子孙里头长得有些相似也是很正常的。

这北静王一进门儿,就被贾敬、贾赦、贾政、贾珍等人上前迎接。

连贾琏都只能在旁边儿当一个小透明,就更加不要说贾宝玉、贾蓉等人了。

至于贾环,这种场合,从来没有他露脸的机会。

问就是,“姨娘养的上不得台盘儿”。

也是个惨。

北静王虽然年轻,但是人极其矜贵,规矩也是齐全的很。哪怕他身份地位贵重,却也很讲礼仪。他客客气气地跟贾敬、贾赦、贾政、贾珍几人打过了招呼,便就开口对着贾政询问道:

“听说贵府上有位衔玉而生的公子,不知是哪位?”

这台词儿简直就是脱口而出,自然的程度让莫郁都忍不住感叹:好么,这就是剧情的力量吗?

哪怕今儿的主角还是宁国府,这位北静王爷念念不忘的人果然还是贾宝玉那块破石头。

隔壁宁国府办喜事儿,贾宝玉肯定不可能不来参加,所以贾政一招呼他,他就屁颠儿屁颠儿地过来了。

北静王见到了贾宝玉之后,也果然如同原著里头那样伸手就拉住了他的手,死死不放开,眼睛也跟涂了胶水一样黏在贾宝玉的脸上,就跟没看过男人似得……

眼看着就要进行到当场赠送香珠手串儿的环节。

众人却忽然听见了莫郁外放的心声。

【艾玛,这真是让人感动的兄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