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红楼同人)[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347)

孝庄皇太后、顺治爷、康师傅,这三位大佬都是喜欢佛教的,那不得赶紧跟着走吗?

阿山就这么一个人,他手下的那些狗腿子当然也是一个德性。

便是也有几个脑子清醒点儿,看出来不对的,也没有办法提醒他。

他们自己也受限于这个“不可说”的禁制,根本没有办法提醒啊。

至于其他的人,那都是准备看阿山笑话的——这种东西都能坐上两江总督的位子,可见康师傅的选人用人眼光是真的不怎么样。

狗腿子们都是些乌合之众,加上围观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儿大,阿山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之中。

莫郁的心声外放,清清楚楚、信息量极大,从他跟陈鹏年结下梁子的缘由开始,再到内容的剖析,细致入微,简直是把他们俩人的前世今生,都给说出来了。

所谓的当场把底裤都给扒了就是这个意思了。

关键是他还根本反驳不了。

也从来没有想过反驳。

阿山承认自己本人的确是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做了很多坏事儿,但是他感觉这事儿大家都在做呀,也很少有人出事儿嘛。

既然做了,就难免走漏风声,会被人参上一本。

之前也不是没人弹劾过他,甚至都不乏御史、给事中之类的人物,阵仗那是相当大,但最后把折子都递到了万岁爷那里去了,最后却还不是不了了之?

那么些个能人们都失败了,还有啥说的呢,难道说如今换了这么一个小娃娃了,反倒还能有啥本事让他功亏一篑吗?

必不可能。

阿山打定了这个主意,便就准备继续耍赖,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

因为康师傅看着他的眼神儿变了。

作为一个出身八旗的官员,阿山的前半生过得非常舒心。毕竟是能够靠着特权入仕的人,怎么都比寒窗苦读数十载的那些同僚们要好的多。

而且他的升职之路也算是很顺利的那种,这就比其他也是走这个门路的同僚们更加幸福了。

这主要还是源自于他运气不错。

赶上了好时候,跟着康师傅亲征噶尔丹大获全胜,虽然只是做为参赞,但也沾了大胜还朝的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此仕途更加坦荡了。

当然,阿山的仕途能够这么顺当也并不是全靠运气。

与他擅长察言观色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毕竟这之前他也不能算是一帆风顺,也曾经因为说漂亮空话被康师傅识破而遭遇贬官。

说起来,那还是距今十三年前,也就是康熙三十一年的事儿了。

事情的起因也是赈灾。

当时因为陕西等地大灾,康师傅派了时任户部侍郎的阿山和时任内阁学士的德珠一起去赈灾。

这次赈灾持续了好几个月,等阿山回来的时候,都已经过年了。

康师傅对此非常感动,便就专门召见了阿山询问灾民的情况,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说是流民无处可去,已经流动到了襄阳。

加上这个冬天还挺冷的,他有些担心这些灾民的过冬情况。

按理说,这事儿你只要据实禀告,听康师傅训几句话就完事儿了。

毕竟,康师傅也知道,赈灾这事儿很难做得十分完美,只要大概意思差不多就行了,还是得想法子安抚住灾民们才是正道。

如果你是个有想法的人呢,那当然没有啥问题,如果没有什么想法,你就听着康师傅训示就完事儿。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儿,阿山还是出了纰漏。

因为他居然敢睁着眼睛说瞎话,糊弄一气,说什么“正月里头已经降雪,没有百姓流亡”,简直是当康师傅是啥都不懂的书呆子。

康师傅当然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虫,人家至少走访了不少地方,知道很多风土人情,一听这话就知道不对,当场就拆穿了阿山的谎言。

是啊,正月虽然有雪,但是二月三月不下雨也没有用啊,如此大旱,粮食还是指望不上,百姓们不流亡出来挣命才怪呢。

你现在跟朕说因为正月下雪,这么大一个旱灾就结束了?

但是你知不知道连朕都听说了,那些流民早就已经到了襄阳了。

你这是玩儿朕?

还是说真当朕是傻子?

康师傅震怒,所以阿山当即就从户部侍郎被贬为了郎中,可以说是坐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

幸好两年之后,他又抓住了机会,让康师傅看到了他,擢升了左都御史,重回了京城核心大员的圈子。

还是挺华丽地回归的。

不得不说,还是有点子本事在身上的。

本来么,他到了左都御史的位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毕竟这个时候,他的年纪也不小了,虽然还没有到老年人的程度,但是也是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了。

偏巧就在这个时候,康师傅要去亲征噶尔丹,这机会不就又摆到了阿山的面前。

年近五十的阿山当即积极响应,成为了伴驾亲征大军的一员,还很走运地成为了一名参赞,虽然是文职,但是如此一来反倒更好书写自己的丰功伟业,让康师傅龙心大悦之下,又给他升官儿了。

而且不但当年凯旋的时候升官儿,等回到京中之后也升个不停。

短短四年不到的时间里,就从礼部侍郎升到了两江总督,这个级别跨越也是相当炸裂了。

就这么着,阿山对自己把握君心的能力产生了盲目的自信,然后终于在今天翻了车。

最悲哀的是,他看出来了康师傅的情绪变化,知道自己要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