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同人)[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433)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能一日无皇太子。
怎么能够说不立就不立呢?
这个不满意,可以看看下个啊皇阿玛\万岁爷……
在短暂的懵逼之后,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对这件大事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场可以说是十分热烈,然而康师傅却根本不管这些。
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到了顿悟,总之,好似从刚刚开始,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别人还在暗暗思忖康师傅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脑子进水了或者秀逗了,居然这么突然地就做了这个决定。
但是莫郁却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如果是康师傅的话,会忽然做出这事儿来原本也并没有什么出奇的。
事实上,康师傅现在才这么干,已经算是反应慢了的。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他康师傅本人才是这个大清江山唯一的主人。
太子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终究还是在一人之下。
而康师傅就是这唯一的“一人”了。
那么他当然有权利决定谁来做这个太子了,也当然也能够决定,要不要设立这个太子之位。
至于什么等到临终的时候再决定谁继位,这一点倒是正好跟大清历史上真实的情况一模一样。
据历史记载,康师傅两次立胤礽为太子之后,又两次废了他,自此之后,直到他去世,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就再也没有立过太子。
不管内阁大学士们或者是左都御史等肱骨大臣们如何上书请求立太子,康师傅都不为所动。
主打一个“我的江山我做主”,只要朕不想立太子,你们谁都别想强迫朕。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康师傅才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皇帝。
虽然此前经历过两立两废太子的折腾,但是考虑到最后十年的真空期,以及最后即位的根本就不是最开始立的太子胤礽,而是经过康师傅最终考核决定的四大爷,那么把这整个儿的传位过程称作“秘密立储”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
关键这个时候,这种立储方式还是原创的。在此之前,除非突发疾病或者意外来不及的情况之外,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是采取的明立太子的方式来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人选的。
自从康师傅这么干了之后,这种“秘密立储”制度才正式确定了下来。
而四大爷作为康师傅的继承者,不过就是有样学样,也把传位的这一套东西直接照搬过来就完事儿,严格说来根本不是什么原创。
当然,要说完全照搬,也有失偏颇。想来四大爷也是从康师傅当皇帝最后这十年的安稳时光里头看出了门道——胡萝卜要吊着才有用,太早揭晓谜底,反倒不美。
因为不管谁成为明确册封了的皇太子,那都要成为一个活靶子,少不得要被所有想上位的阿哥们围攻。
这么一来,不立太子,反倒是对真正的皇位继承人的一种保护了。
毕竟,在明立太子的情况下,不管是谁上位,都得经过层层考验,不但自己要优秀,还要防着别人陷害设计。
而如果不明确谁是太子,只说“能者居之”,那所有人都多多少少会顾忌着大局不会那么过分。
虽然也可能会因此造成更多的内耗与拉帮结派,但是,如果参与竞争的阿哥们足够多,那倒是可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让大家相互监督,反倒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
真有那种傻瓜想要弄死别人,做这个出头鸟的话,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不过真有这种人的话,就算立了太子结果也是一样。
甚至可能因为太子这个目标太过于明显而逼得其他原本想要采取温和方式参加竞争的阿哥们也出狠招——之前的“九子夺嫡”就是如此。
而前朝里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儿——比如著名的“玄武门事变”,那不就是秦王跟太子大战,最后成功获胜的事儿嘛。
所以说,选择继承人这种事儿,一旦涉及到皇位更迭,那肯定就会是十分血腥的了。
还不如秘密立储,反倒会因为神秘感而让大家保持表面的和平。
说起来这个事儿跟立遗嘱也是一样一样的。
没有知道答案之前,人人都觉得自己有份儿,那立遗嘱的人就能够掌握最大的利益,安心度过晚年。
轮到皇位继承这个事儿上,那当然也是一样的。
康师傅到了最后临终之前才把人都叫到自己床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这事儿就做得极其成功。
也就难怪四大爷要学了。
他之后传位给乾小四,也是用的这个法子。
不过他并没有把人都叫到自己的病床前,而是用的遗诏。
这传位诏书就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任谁也看不到,毕竟四处都是巡逻的人,想要在这么多人的眼皮子底下查看诏书,那真的是不太容易。
而且看了之后又能如何呢?
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也没办法强求。
当然,你要是李二凤那种大佬倒也没有什么影响,感觉不对,直接干掉别的兄弟就完事儿——当时在玄武门,他可不是只针对他大哥李建成,也还是顺带手地把他四弟李元吉也给料理了的……
父皇您不是觉得仨儿子有点儿多了吗?
没关系,二凤我呀,一定帮您解决这个烦恼,只要我把多的那俩给弄没了,您就再也不用发愁要把皇位传给谁啦,因为没有别人可以选,就只有二凤我了呀……
说起来都是泪。
一遇到这种级别的大佬,不管是明立还是暗立都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