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111)+番外
除了处理家里的事,黛玉还得陪着贾敏一起招待前来送行的夫人们。平时贾敏顾忌着林海位子敏感,不敢太过于结交。如今离了扬州,自然没有什么顾忌。黛玉就跟在贾敏身后学着应酬,一天下来脸都笑酸了,但也得了不少见面礼,都让青鸟收起来了。
林家的东西不少,出发的头几日,已经让人陆陆续续往船上搬东西。启程那一日,也是天不亮就搬东西,在午时前,贾敏和黛玉才上了船。林丛默在京城读书,因此黄氏和林丛婷也跟着她们一起京城。
临行前,贾敏写了信给林海,还有贾府。黛玉虽然不愿意去贾府,可贾府毕竟是贾敏的娘家,虽然兴致缺缺,但也没说什么。
她们正好赶在天最热的时候出发的,贾敏又因就有些不舒服,头晕脑胀的。船上冰块不好保存,只能靠岸的时候去买。黛玉又用薄荷做了些香丸、泡了薄荷茶给贾敏用,过了几日贾敏才缓过来。
黛玉这才有心情拉着林丛婷捯饬些别的,因有吃剩下的荔枝壳,黛玉用黄酒浸泡后熬煮晒干,磨成了粉末,捏成了香丸子。贾敏闻了一下,清甜浓郁,笑道:“这香,你们小姑娘用正好。”
林丛婷从身上解下荷包,笑着说道,“我已经用上了。”
黛玉叹道:“这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到了京城,怕是不如在江南吃荔枝那么便宜了。只能闻这荔枝香了。”她们吃的荔枝,是鲜荔枝放到了竹筒里,外面用泥封住,才过了几日,味道大不如之前。若是想在京城吃到荔枝,只能连株运过去,自然是不易得。
“好了,又不会少你的。”贾敏嗔怪一句,以林家的财力自然是不缺,黛玉只是想到上辈子,每年夏日都是元春赏给贾母一些,贾母分给他们。
“叔祖母,京城和江南有什么不同呀?”林丛婷好奇问道。
“大不相同,就如同这饮食,京城的口味重些,江南的口味清淡些。”贾敏似是想起什么笑了起来,“我和你叔祖父刚成亲的时候,回门那一日,菜式都是按照京里来的,你叔祖父吃不惯,可碍着新女婿头一次进门,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回去之后,灌了好多水,连着晚上都没消息好。”
虽然贾敏当成了笑话,可是那时候她心里气坏了,怨自己娘家,因为若是看中林海,自然是顾忌林海的口味,可娘家那么安排回门宴,就说明他们轻视林海。她没忍住和父亲告了状,父亲和母亲说了,日后她再和林海去贾府,家里的菜式便是一半京菜一半江南菜。而她嫁到林家后,林家专门请了个做京菜的厨子。
“我听说气候也不太一样。”黛玉见贾敏神色有些失落,忙开口说道。
“京城夏日也炎热,但不似江南闷热,冬日要冷些。”贾敏回过神,继续说道,“冬日常下雪,所以除了要点炭盆,家家户户还有火炕,和咱们的榻差不过,用青砖砌成的,下燃温火。”
“还有些富贵那家修建地龙,其实就是在地面下青砖下修建的火道,在室外烧火,热气便顺着烟道传到房间里。”贾敏很是详细地说道。
“虽然冬日京城里屋内暖和,但有一点不好,就是太过于干燥了。”
到东昌府的时候,行程已经过半了,风土人情和江南已迥然不同,贾敏便决定带着黛玉等人下船逛逛。
“都说湖笔好,但东昌府的毛笔也不差。”黛玉提议道,“咱们也买些给父亲还有默哥儿吧。”
一进铺子,果真琳琅满目,尺寸上有可写大字的,也有可写蝇头小楷的,材质上有“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店家介绍说,他们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了,每支笔都经过七十二道工序。黛玉看了,果真“尖、齐、圆、健”。便一口气买了几套,准备送人。
她们又逛了布店,虽然这里南北通货都有,但分明不如江南的精致,黛玉仔细看了店里的棉布甚至不如她作坊里的细软。黛玉想着,什么时候她的布能卖到京城里。
但是首饰却不错,虽然不江南的精致,可很大气,贾敏便选了一些。
在东昌府停了一下后,之后她们就没再下船,一路北去。
而这时,贾敏给林海还有贾家的书信已经到了。
贾母收到信的时候,眉眼间皆是笑意,对着王熙凤说道:“你姑母要来京了,你打发人把大太太和二太太喊来。我有事要吩咐你们。”
王熙凤也带着笑意说道:“这可是件喜事,我马上让人过去。”不多时,邢王二人便到了,俩人都听丫头说了,一进屋便对贾母贺喜。
贾母的笑意都要溢出来了,“我有些话要嘱咐你们。我统共就这么一个女儿,又多年未见,自然是偏疼几分。准备接她来府里小住几日,王氏你经的事过,就带着凤丫头、鸳鸯收拾出一个院子里,里面的东西都要用好的,若是公中没有,就开我的私库或者出去买,不许怠慢了。若是出错了,我也只找你。”
王夫人和王熙凤忙起身应了。
贾母喝了杯茶,沉下脸说道:“姑爷既然让敏儿入京,八成是要在升迁了,他已经是从三品,定会再进一步成为三品大员。所以,你们也别背后嘀咕说酸话,若是我知道了,我头一个不依的。”
连着邢夫人都站起来,忙道不敢。
贾母这才让她们回去了。等回到了院子里,王夫人摔了帘子进了里间,喊道:“人呢,一个个都躲哪里去了,连杯茶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