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152)+番外

作者: 蘅皋向晚 阅读记录

“阿弥陀佛,可算是老天有眼,父子团圆。”

“姜家那位长子是不是姜璟,在锦衣卫当差,小小年纪已经是从四品了,如今又回了姜家,那日后前途无量。”

“怕是姜夫人要难受了。”有个夫人似乎与姜迢的夫人不和睦,话里都是嘲笑的意思,“她虽是续弦,可前头没孩子,日后姜家太夫人的位子定是稳当当的,如今横空出现个嫡长子,可不要坐立不安了。”

“但姜国公不是立了世子了吗?”有人发问。

黛玉本来想拉章凝离开,但是听到涉及到了姜家的事,她就做了一会小人,在一旁偷听。

“京城里哪家王府公府不是早早的,等孩子立住了,就请旨册封,就知道姜国公府,世子都那么大了,姜国公是因为受过重伤,以为自己熬不过去,怕后继无人,因此才立的世子。”说话的夫人对姜国公府的事很是清楚。

“说起来,姜国公和谢夫人才是天作之合。”其中一个人感慨着。

这句话得了周围人的附和,“只可惜红颜薄命。”

之前嘲讽姜夫人的人又开口了,“姜国公对谢夫人才叫一个百依百顺、爱如珍宝。除了逢年过节,谢夫人诞辰、忌日,孙氏都得执妾礼去磕头。”

这段话引起了惊呼声,“若说有什么不足,就是婆媳关系不好,但当年姜国公可是一心护着谢夫人,若不是姜国公外出公干,姜太夫人也不会把谢夫人气走,导致谢夫人因意外身故。”

“谢夫人也是温婉贤惠之人,为何姜太夫人如此不喜?”有人好奇发问。

这位夫人似是很了解姜家的往事,“姜太夫人当年并不同意这桩婚事,是姜国公用军功求来的。所以姜太夫人一直不喜欢谢氏。而且谢夫人嫁入姜家迟迟无嗣,姜国公又不肯纳妾纳小的。”

“我妹子当年嫁入姜国公府,可没少受谢夫人照拂,当然也没少受孙氏的气。”

黛玉可算是听明白了,这位夫人和姜家的交集。

“这就奇怪了,若是姜国公和谢夫人如此恩爱,当年的事怎么就草草了事,旁的不说,但就这嫡长子,也不该随意就认定死了呀。”

“这我倒是不清楚,但太上皇当时因为谢阁老之事多次叱责姜国公。至于孩子,那个孩子是寤生,出生时要了谢夫人半条命,而且护国寺的大师说孩子克母。所以姜国公不太喜欢这个孩子,但谢夫人却爱之如命。”这位夫人唏嘘不已。

自从那日和林璟袒露心迹之后,黛玉就再没见过林璟了,不,现在他已经是姜璟了,被姜家认回去了,他的名字也写在姜家的族谱上,也住到了姜国公府里。

姜璟隔三差五都会去晏先生那里的,只不过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有意为之,黛玉一次都没碰见过。

黛玉是知道他回姜府的日子不会安稳,但是今日听了这些夫人的议论,她才知道姜璟的日子是很不好过,一个是出色的嫡长子,一个是平庸的世子,即便姜璟不争,别人也会认为他会争。

“小姑姑?”见黛玉走神,章凝忍不住出声喊了一句,“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还不是咱们刚刚听来的事。”黛玉指了指屏风,这几日妙华阁在修整三楼的雅间,前来的女客只能在二楼,二楼是用屏风将客人隔开。黛玉和章凝本不想来,只是潘盈要定亲了,黛玉和章凝前来挑选贺仪。

俩人选中好款式,又做了些修改,才算是定下了。

“自从阿盈定了亲事,我娘就整日盯着我了。”章凝小小抱怨一声,“生怕我嫁不出去。”章凝是比黛玉大一些,到了说亲的年纪了。赵氏那日还前来林家,请贾敏帮忙打听,看有无合适的人选。

黛玉听贾敏说过章凝的婚事,章家门楣不低,但是章凝的父亲才华不显、前途有限,且章父又非长子。章凝的婚事便高不成低不就。

回到家里之后,贾敏笑着问黛玉:“选好东西了?你的钱够不够,我给你补上吧,你自己攒私房钱不同意。”

黛玉笑道:“这点钱我还是有的,而且爹爹和您都平日都没少补贴我。”

“什么?你爹爹就背着我补贴你银钱了?”贾敏很会抓重点,黛玉支支吾吾、左顾右盼的。

“回头我再说他。”贾敏轻哼一声,又问黛玉,“选的什么首饰?”

黛玉一一说了,又说起了章凝的婚事。

贾敏叹口气:“我和她娘也选了几家,可是不是这里有毛病就是那里不妥当。”

“还有你。”贾敏话题一转落到了黛玉身上,黛玉有些诧异,佯装不懂,“我怎么了?”

这时,丫头来通报,说是林丛默过来了,说是想借几本书。黛玉便过去了,这些日子林丛默在书院苦读,瞧着整个人清瘦了不少。

黛玉关切问道:“怎么瘦了那么多,是不是书院里伙食不好?”

林丛默笑道:“大概是我废寝忘食了。”说笑一句后,才和黛玉解释,“书院里人才济济,我觉得自己差得远,每日都将心神用在读书上,自然清瘦了一些。”

“我回头让人送些补品,趁着在家休息的时候,好好补补身子。”

林丛默谢过她的好意,黛玉一边给林丛默找书一边问:“书院里先生同窗可还好?我听说有的书院风气不好,同窗之间相互勾心斗角。”

林丛默摇头笑道:“书院里的人大都是一心向学的,至于那些心思叵测的,我从来不理。”

“还真有这样的人?”黛玉反问,“若是有人欺负你,一定要前来报信,别一个人吃了暗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