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208)+番外

作者: 蘅皋向晚 阅读记录

贾母见状再加上贾敏不喜贾宝玉厮混内宅,因此每次黛玉过来的时候,贾母都打发贾宝玉出去。

薛宝钗和史湘云也知道黛玉的性子冷清,笑着打了个招呼,便不再烦黛玉,黛玉微微颔首,和三春说起话来。

贾母看到之后,心中暗叹一口气,觉得自己的外孙女是在不算亲和。

不过时平儿找王熙凤回事,被贾母听到了,原来是之前救济过的刘姥姥来了。

贾母喜好热闹,便让人请刘姥姥留下住几日。贾敏对这位刘姥姥也有一面之缘,心里也有些好奇。

在黛玉看来,刘姥姥和上辈子没什么变化,她给贾母磕了头之后,又朝着贾敏作揖。

贾敏轻笑着让人扶起来,和贾母解释:“我那日碰到她也给她一些银两。”

刘姥姥知道是贾敏,也曾去林府送些瓜菜,贾敏是收下了,但让人送了银子,刘姥姥便明白贾敏的意思,之后便不再去林府。如今见着贾敏的人,知道自己磕头贾敏定不会受,所以才作揖致谢。

黛玉侧耳旁听刘姥姥说话,虽然刘姥姥粗俗,但是也是位风趣而通透的老人家。本来贾敏想早些回来的,但因为这位刘姥姥,还在贾府用了晚饭。

林海回到家,见贾敏和黛玉都不在,还以为俩人出现麻烦了,正准备出门去接,才到二门,便见着马车进来了。

林海上前扶贾敏下了车,才凑近便闻到一股酒味,“喝酒了?”

黛玉被丫头搀扶下来,和林海解释着:“在外祖母家遇到一位老人家,挺有趣的,娘亲就跟着喝了几杯。”她已经明白人生有万般苦楚,很多人不得不为生存折腰,只要不逾越底线,这没什么值得嘲笑的。

林海来了兴致,问黛玉,黛玉说道:“都是些坊间轶事,只是她说起来声行并茂,所以格外有趣。”

林海敲了下黛玉的额头,“又用春秋笔法。”

黛玉这才一五一十说了,末了说道:“还怪可怜的。”虽然和姜璟天各一方,但是她觉得更了解姜璟了,觉得心意相通。姜璟自掏腰包购置军衣,旁人说他收拢人心,而黛玉见着刘姥姥,便明白姜璟是始终怀着怜悯之心,他是真心为那些军士考量,而不是为了其他。

“玉儿?”见黛玉走神,林海轻喊一声。

“爹爹,边关的将士可以带亲眷过去吗?”黛玉好奇问道。

林海听了眉头皱在一起,“怎么忽然想问这个?”

黛玉笑着回道:“自然是想我和阿璟成亲之后,我该去哪里呀。”

林海正准备说黛玉不矜持,被贾敏暗中拧一下,才生硬说道:“三品以下是可以的,但边关苦寒。”

“我知道呀,阿璟信中说了。”黛玉语气很轻快。

林海还想再说什么,被贾敏打断:“今日忙了一天,玉儿你先去休息吧。”

林海有些埋怨说道:“你怎么不让我说说她。”

“如果你想说你那套四德,就别说了。”贾敏嗔道,“我和女儿都是循规蹈矩的人,你没见着她之前说起怀光就有些忧心,但今日却很开心,只要她高高兴兴的,想干什么都行。”

“边关太苦了嘛。”

“那就督促怀光上进些,早日升官。”

第92章 一碗水端不平

当年为太上皇立下赫赫功劳的八公,在昭宁帝登基后,有两家相继出事被抄了家,其余人家不惴惴不安是不可能,贾母也不例外,只是贾赦和贾政都不以为然。

贾母在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也见过不少人家被抄家,转眼间就从云间跌落下来,所以她想了几日,还是把贾敏喊来,问一问贾敏。

听了贾母的担忧后,贾敏沉默着没有说话。

“你大哥和二哥说宫里有娘娘在,可保家里无忧。”贾母叹口气说道。

“可柳妃也没保住柳家。”贾敏幽幽说了这么一句。

“不是因为柳家欠了国库的银子不还,才抄家的吗。”贾母反问。

“至今还有没还银子仍旧安稳的人家呢,这不过是抄家的由头而已,而且圣旨里也提了别的罪名。”贾敏看着贾母说道,“比如勾结外官、包揽诉讼等等。”

“不过,母亲您也不必太过于担心,这两家都是罪有应得,犯了错就别怪陛下狠心抄了他们的家。”贾敏意有所指,“只有家里本本分分的,陛下不会随意怪罪的。”

贾母脸色变了变,深深叹口气,贾敏觉得她瞬间疲惫了许多,“一朝天子一朝臣。”贾母看出昭宁帝是想在朝中换血了,他是皇帝,自然不能容忍臣子是太上皇的人。

贾敏忍不住说道:“母亲还是多约束约束大哥二哥他们。”

贾母却有些颓然的说道:“敏儿,我老了,如今不过是靠一个孝字才有了老祖宗的这个名头,可是又能做什么呢?不过是要些吃穿而已,用度比旁人好些而已。旁的事,又有谁能真听我的呢?就比如迎春的亲事,再之前大房和二房因为一点子药材吵闹的事,一个比一个有主意。”

“我如今不过是待在院子里,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孙子、孙女儿玩笑一回就完了。”

贾敏听了五味陈杂,贾母在府里确实是威望一日不如一日,但是也没有贾母说得那么不堪,贾母只是不愿意操心而已。

贾敏不明白,贾母明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她为什么就不愿意出手管一管呢,放任贾赦和贾政。就如同大房和二房,贾敏不信贾母看不出来,两房之间就因为贾母的偏心而矛盾很深,为什么还要偏心二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