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241)+番外
甄家被抄家,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被处斩,十五岁以下男子被流放,女眷遣回祖籍。
司徒渊知道还是有人给昭宁帝求情了,倒不是别人而是首辅,因为甄家的事还牵扯到江南盐政,而江南盐政事关江南的官场的安稳。所以冯首辅去开口替甄家求情了。
司徒渊心中暗叹,虽然冯首辅的做法没有错,但未必合昭宁帝的心意。
甄家的事了了之后,便快要过年,今年的年虽然因太上皇驾崩排场不大,但昭宁帝心情却很好。
但很快一个消息打破了他的好心情,是宣府镇,宣府巡抚被参了,而那边鞑靼趁宣府内讧,大举进攻。
第104章 有惊无险
“要开始打仗了。”林海从衙门里回来之后,对贾敏说道。
贾敏惊讶说道:“这么快。”一边捧来了热帕子递给林海,林海将帕子盖在脸上,觉得身上的疲倦消失了一些。
边关的将领多是太上皇提拔的,如今太上皇驾崩,昭宁帝掌权,自然有些人想把太上皇的人拉下来,只是在林海看来,甭管是谁提拔的,只要一心为国就好。
“宣府巡抚的一个庶出儿子娶了甄应嘉兄长的岳家的女儿。”林海把这关系和贾敏说了。
贾敏有些无语:“这么远的关系,别说是娶了姻亲家的女儿,就是娶了甄应嘉亲女儿,甄应嘉的做的事也不该随便牵扯到宣府巡抚呀。”
“宣府巡抚总揽宣府镇的军政,是个紧要位置。”林海意味不明说了这么一句。
贾敏知道是朝中有人争名夺利,“也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置。”
“陛下是个大度的人。”林海给了个结论。
朝中也有人想着借甄家的事打压异己,而也有人想借甄家将太上皇的人都弄下去,但昭宁帝却不同意,正如林海所想的那样,只要有才干、品行佳、为国尽忠,那就可以用,而不是看这个官员是什么出身是谁提拔的。
所以,昭宁帝在知道宣府巡抚被弹劾的时候才那么生气,尤其是鞑靼进攻的时候。
昭宁帝在朝堂上只说道:“御史是该风闻奏事,但也不是让你们随意捏造事实,诬陷臣子的。”甭管宣府巡抚清白与否,这个时候得稳住他,这样才能稳住九边。
但就在昭宁帝的话还没有传到宣府的时候,宣府总兵就称找到了宣府巡抚通敌的证据,一面将人关押起来,一面将证据送往京城。
巡抚和总兵是同级,两者的权力分割全看个人,比如这一任巡抚和总兵,宣府巡抚很是强势,除了握有安抚军民、管理粮饷、参谋军事、赞理军务能权力,发展到了提督军务,发号施令等。
想来宣府总兵早已不满了,毕竟隔壁的辽东总兵可是把地盘拿捏得死死的。
但最要紧的事还是抵御鞑靼。
昭宁帝下旨一边派出臣子前去查明真相,一边下旨让宣府总兵全力抵御鞑靼。
姜璟得了姜辽的提点,很是谨慎,得知宣府巡抚被总兵关押起来之后,心中暗道糟了。
宣府总兵关押巡抚还不够,还让手下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指挥使等联名上书,这是想把他们拉到一条船上的意思。
询问到姜璟的时候,姜璟拒绝了,说道:“下官只会打仗,不会审案,自然不知道巡抚是否有罪,不敢随意写这个名字。”
前来询问的人很是恼怒,但姜璟向来都是独来独往,油盐不进的性子,便不再纠缠,回去之后便在总兵面狠狠上了眼药。
因此,在独石卫被围的时候,姜璟这边没有任何援军。姜璟心里苦笑,若不是自己早有准备,怕是早就死在鞑靼手里、死在同僚倾轧之中了。
但很快他发现了问题,围攻独石卫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每天只是固定骚扰一番,好似并不想真得攻打独石卫。
姜璟思索了良久,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姜璟想让姜辽帮着疏通辽东总兵的关系,派兵增援,守住独石卫,他自己则带兵西行,若是他猜得不错,鞑靼这是声东击西。
信很快就到姜辽的手里,这件事姜辽做不了主,他立即去找了姜迢,姜迢看了书信,沉默了许久,才说道:“这事我做不了主。”他们姜家与辽东起家,姜家子弟也多在辽东,但是也正因如此,才不能插手辽东。
“而且,辽东也是重镇,这时候调配兵力,鞑靼又攻打辽东,又该如何呢?辽东不能动。”姜迢声音缓缓,带着一股无力感。他何尝不想救姜璟,只是形势不能让他救。
“哥,怀光是你的骨肉。”姜辽明白姜迢的意思,忍不住喊道。
“我何尝愿意这样。”姜迢看向窗外,眼睛有些涩,“只是我必须要确保边关稳固,那边关是咱们祖宗用血和泪守住的,我不能因为怀光一人,便将边关至于危难之中。”
“而且怀光擅离职守造成独石卫无人把守是他的过错。”姜迢起身,“我去宫里一躺,替他弥补一二,万望一切如他所愿。”只要姜璟判断正确,他便立下大功,反之…
昭宁帝听了姜迢的话,有些头疼,他没想到姜璟如此大胆,他就没想过,万一是鞑靼的诡计,独石卫又该如何呢。
“父皇,儿臣愿意相信怀光一次。”司徒渊语气很是坚定,“他不是莽撞之人。”
“可辽东不能动。”姜迢沉声说道。
“我知道姜国公担心辽东安全,只是怀光说了,不需要大支兵士,只要一小股有备无患而已。”司徒渊指了指信,笑着说道,“莫非国公不相信怀光?”
昭宁帝已经答应了辽东派一小队人,但司徒渊担忧的是姜璟预估的正确,那么宣府便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