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287)+番外

作者: 蘅皋向晚 阅读记录

“永平郡主及笄的时候,太后娘娘特意赏了一支多宝岁寒三友簪。京里人觉得极其雅致,就流行起来了。”黛玉和杜氏解释着。

杜氏还有些不解,黛玉又补充一句,“永平郡主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太后很是疼爱。”委婉解释了簪子的贵重,也解释了为何京里有人效仿。

杜氏对黛玉更谨慎几分,黛玉言辞透露出在她京里交际很广,和宗室女也有联系。

“林妹妹手上的镯子是京里的吧?”又有人问道。

黛玉腕间戴着一支赤金缠丝手镯,她笑着摇头:“这是在扬州买的,我家里在江南居住多年,更喜欢江南的样式。”

杜氏笑着说道:“听说京里也有几家银楼是江浙人开的?”

黛玉有些意外杜氏知晓如此情况,微微颔首,“是有几家。”

“阿杜最近在给闺女置办嫁妆,自然把这些都打听清楚了。”有人笑着给黛玉解惑。

黛玉忙向杜氏道喜,又问许的哪户人家,杜氏也没遮掩,“是我娘家侄子。”

提起女儿亲事,杜氏满脸喜意,和众人说道:“你们若是有需要的东西,就告诉我,我一并采买了。”

杜氏的性子很是爽利,黛玉很喜欢和这样的人说话,和杜氏笑着说道:“我娘给我置办嫁妆的时候,觉得有几家店东西不错,改日我列个单子给您。”

杜氏能感受到黛玉的善意,忙谢了黛玉。

除了杜氏,黛玉游刃有余和其他贵妇说话,来之前,她已经打听清楚这些人什么出身,家里孩子,有那些姻亲等。

时辰差不多的时候,赵彬的夫人便携着另一位董参将夫人过来了。宣府,赵彬是巡抚兼任总兵,无副总兵,再往下就是两位参将,一位是董参将,另一位就是姜璟了。

黛玉和董夫人地位该是一样,但黛玉年轻,该礼让这位董夫人。

可赵夫人却单独招待董夫人,而让自己儿媳招待黛玉,并把黛玉放在了花厅,可见是看低了黛玉。

众人心思各异,若黛玉是普通出身,也算不上太失礼,可黛玉是阁老之女,长伴安平大长公主身边。赵家这是赤裸裸的打脸。

赵夫人身后还跟着赵三姑娘,这位赵三姑娘就是当初想嫁给姜璟的那位,见了黛玉,眼中闪过一丝嫉恨。

黛玉神色如常拜见了赵夫人,心里想着赵夫人竟然如此上不得台面,不过转念一想,若赵夫人待她亲热,她该头疼如何防范了,如今这样大大咧咧的,行事粗鲁的,她倒可以略微松口气。

董参将虽然是赵彬的得力助手,但董参将同样不想得罪姜璟。他已经年过五十,如今不过是想着安稳度日,对姜璟的态度很是圆滑。

董夫人自然夫唱妇随,她知道自己和赵夫人单独一处不妥,但无法推辞,见了黛玉面上带了些歉意,和黛玉打招呼。

黛玉无意让董夫人下不了台,和她寒暄几句。

赵夫人便招呼众人去戏楼那边听戏,黛玉默默走在赵夫人和董夫人后面,和杜氏并肩而行。

杜氏是耕读之家出来的,自然喜欢读书人,且她的夫君又是正儿八经科考出来的文官,而黛玉父亲当年是探花,如今又是阁老,杜氏天然觉得黛玉亲近,而且黛玉自身又知书达理,温柔可亲。

“院子里梅花开得真好。”杜氏赞叹一句。

黛玉看了一眼抿嘴笑着说道:“花倒是不错。”杜氏听出黛玉话里有话,看向了黛玉。

黛玉小时候可是跟着安平公主打理园子,自然懂得治园之术,一眼就看出院子里的梅花种得很是随意。

戏楼里摆着炭盆,虽然房间一侧对着戏台,但并不觉得冷。

赵夫人说了几句话之后,说起戏班子,她语气里带了一丝炫耀,笑着说道:“是进过宫的。”

旁边有人补充说着:“听说在京里很是难请,阁老们请都请不到,都得排着号。”

黛玉强忍着才没笑出来,这是当她不存在吗?还是忘记了她是从京里出来的。

安平公主喜欢听戏,她对京里有名望的戏班子也如数家珍,今日赵家请的戏班子是进过宫,但宫里有喜欢的戏班子,内务府怕宫里主子换了口味,也为了防止宫外窥探宫里喜好,一向多请几家戏班子入宫候着,以备不时之需。至于说阁老都请不到,更是无稽之谈了,据黛玉了解,其他几位阁老家里都养着戏班子。他们家是因为贾敏不喜欢,一般都是去外头请戏班子,或者请安平公主府上的戏班子。至于需要排号,哼,京里大概还没有人敢抢林阁老府上定的戏班子。

黛玉为了掩饰异样,低头研究戏单。

董夫人笑着说道:“不如唱《玉簪记》吧,这是他们压轴的东西。”

众人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黛玉对这些不感兴趣,耐着性子听了几句,便找个理由出去透口气。

杜氏也跟着出来了,指着园子里的梅花问黛玉:“妹妹若是不给我解惑,我今晚要睡不着了。”

黛玉很是无奈,和杜氏说了其中的门道。

杜氏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她没想到黛玉竟然博览群书,对治园也了解,她心中动了动,和黛玉说道:“我亲家年后大概要回京里,女儿日后要随着婆家在京里居住,但她从未到过京里,许多事情还不懂,我想请妹妹指点一二。”

黛玉自然不会推辞,和杜氏说道:“杜姐姐不嫌弃我资历浅薄就好。”

杜氏忙否认和黛玉敲定时间:“不知后日如何?”

黛玉委婉说道:“我自打来了宣府后就在府里养病,各位夫人姐姐都疼惜我,送了厚礼过来,我想着在年前办场宴会,请大家过来,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