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黛玉有个童养夫(120)
黛玉却没纠结能不能出门的事,而是认真道:“姨妈,安哥儿省心的。”
苏梅一愣,笑道:“知道你们姐弟好,这是咱们的秘密,不许告诉他呀,不然他要闹我了。”
黛玉歪了歪头,狡黠地笑道:“姨妈想要我保密,得给我些好处啊。”
“哎哟哟,你还要一些好处,小丫头,胃口这么大呀?”苏梅轻轻揉揉她的脸蛋,笑道,“行,给你好处,你想要什么好处?”
“嗯……”黛玉做思考状,过了会儿,她道,“一时想不起来,咱们先记着,姨妈,等我想起来再说,你可不能赖账呀。”
“不赖不赖。”苏梅怜爱地捏捏她的小鼻子,笑道,“走,姨妈送你回去。”
两个人手牵着手慢悠悠走了回去,黛玉还向苏梅说了一路她在游记中读到的美景,待回屋后,苏梅吩咐丫鬟多给她两杯水,才出门往贾敏屋里去了。
贾敏正让丫鬟捶腿,见她进来,笑道:“那丫头不缠着妹妹了?”
苏梅并未笑,她正色道:“我来给姐姐诊一诊脉,你若是累了,千万要实话实说,别硬撑着。”
贾敏微怔,旋即苦笑一声,道:“到底是妹妹,瞒不过你去,我身上不累,心里确实有些累了。”
苏梅垂眸诊脉,片刻后道:“明儿歇着,咱们不出门了,姐姐,病由心生,你得暂且歇一歇你的心才好。”
贾敏面带愁容,道:“这哪里是我能做主的?”
苏梅问道:“是姐姐今日在贾府受了委屈了?”她瞧着贾母对贾敏是有母女情深的,这才见了两面,能有什么事?难道是因为贾宝玉?
“不是委屈,是……我有些担心。”贾敏低眉道。
苏梅不解,追问道:“担心什么?”并非她刻意追根究底,而是心事积压久了,终成病根,贾敏已有前车之鉴,她不得不问。
贾敏叹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荣国公府要到这个坎了,我怕他们后继无人,将来……”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十分明白了,症结便在此处,她在担心娘家的前程。
苏梅劝慰道:“两位贾大人如今都在袭爵做官,老太太孙辈又多,谁家都有一两个不成器的孩子,只要那些成器的承担起家业就好,姐姐实在不必过于担忧。”
贾敏长叹一声,道:“在母亲那里,我也这样想过,可回来的路上细细一想,老太太是贾家最大的长辈,她偏心太甚,终究不好,我怕酿成祸患,引得家宅不宁。”
苏梅却笑了,她道:“姐姐,你可真是杞人忧天。”
贾敏纳闷:“什么?”
“我当有了什么要紧事,你才这样忧心,原来是什么事都没有,只姐姐自己在杞人忧天罢了。”苏梅摇头笑笑。
贾敏迷茫道:“我……杞人忧天?”
苏梅道:“我并非说老太太不好,可姐姐,老太太终究是内宅女眷,即便她是一品夫人,儿孙们读书举业都有前头的爷们管着,爵位承袭有朝廷法度管着,老太太不过偏疼一个孙儿罢了,能有什么祸事?说到底,支撑家业的都是男人,姐姐别怪我说话难听,即便将来贾家不行了,那也是男人们的错,关老太太一个女眷什么事?”
贾敏呆愣片刻,喃喃道:“是啊,老太太连门都不出几次,能如何呢?”她一把握住苏梅的手,“妹妹一番话,让我好似醍醐灌顶……”
苏梅笑道:“旁观者清罢了。”
贾母能管什么?她再疼贾宝玉,也不能让他承袭爵位,除了她的私库,旁的贾母再不能多给贾宝玉。
至于前头关于朝廷关于仕途经济的事,贾敏连林如海都干涉不了,就别提贾家她的哥哥侄儿们了。
贾敏想,孩子们小,慢慢教着,将来总有可成材的。方才她思虑的,可不是杞人忧天了么?
贾敏放下了心,贾家的确无须担忧,只除了贾宝玉。
因为贾宝玉冒犯黛玉的事,贾敏对他的印象实在不好,但既然老太太喜欢,宠着便宠着吧,只还得提防他再凑近黛玉就是了。
第72章
到程家上学的第七天,乔安很幸运地遇到了程家三爷程启,他当时正蹲在地上皱眉头,刚想起身活动活动筋骨,抬头就见一个不认识的男孩儿迎面走来。
乔安听程家小厮说他是三爷,便上前行礼道:“程大人。”
小厮也同程启说了乔安的身份,他颇觉尴尬,毕竟家里人知道他是什么德行,怎么都无所谓,让外头孩子瞧见了,就有些丢脸。
程启胡乱点点头,敷衍地嗯了一声,抬脚就要走。
乔安却看着他蹲下时面对的那一堆沙子,道:“程大人在想治水的事吗?”
程启这才看了他一眼,他儿子回去说过几句乔安,这孩子比程祥还小一岁,学问却比程祥好了不只一倍,他儿子前头还蹦跶着说自己终于不是最小的了,却没想到自己不过年纪压住了人家,学问却是结结实实被人压制了。
“你还懂治水?”难不成他爹真收了个天赋异禀的神童?
乔安摇头,道:“我不懂。”
程启倒不失望,又问道:“那你为什么认为我在琢磨治水的事?”
乔安答道:“上京时,姨父提过两句治河之事,我见那沙子上有水,胡乱猜的,请程大人勿怪。”
程启摆摆手,顺口道:“有什么可怪的,时辰不早了,你去学里吧,老爷子脾气可不好,迟了要打你手板的。”
今日能与程启搭上话,乔安已经喜出望外了,他没有得寸进尺的打算,听他如此说,行过礼就要走,忽然程启又叫住他:“好生读书,将来及第了,你也到工部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