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110)+番外
当今并未起身,只答道,“林家子与小小兴趣爱好相投,且林家又有三十无子尚可纳妾的规矩,小小不喜束缚,林家的环境对她最好。”
太上皇对于他没有否认这一点冷哼一声,“林家几代列侯,你还打算让林如海进内阁吧?他家继承人再尚公主,帝王的权衡我看你是一点没学会。”
当今垂头听训,心想:要权衡也要人多才能权衡,你倒是给我人啊。
“父皇,林家重声誉,几代皆是清流,且族中人丁稀薄,便是权力大一些,也无不妥。”难得父皇愿意教一点东西,那他就不客气了,“林如海若非被刺激,也不会选择儿臣。”
“林家还没有兵权,更不用担心,你还有这样想,朕没说错吧。”太上皇闭上眼,唠家常一样随口道。
没听到当今的回答,太上皇也就知道他说得没错,“糊涂东西。”
林如海都还藏着儿子呢,你还在这儿沾沾自喜!
“朕用的是什么人?纵使他们位高权重,可哪一个家里没点阴私,林家那样的人家,代代清贵,这样的臣子,可重用,但现在的你,却万不可让其独大!”
“你倒好,逮住他一个使劲用,生怕他功劳少了权势低了低了压不住人?”
当今一时无言,他也没几个人可放心用啊。
“朝堂那么多人,这么多年了,你才收服多少?”
太上皇目光有些放空:“朕在想,朕是不是错了。”
若是太子不死,哪儿有这么多糟心事,哪里会让他担心新皇驾驭不了一匹狼崽子?
当今吓得直接抬头,他家老头子吃错什么药了?
太上皇不想看这个丢人现眼的玩意儿,却也没办法,“老九,你真的能稳住这个江山吗?”
当今嘴唇微动,却无法开口,当初不就是看他身后无有势力才选的他?
太上皇叹气,当初是他冲动了,哪怕太子的子嗣留下一个……
“朕不管你当初是如何想的,暄和和林家子的婚事……”
当今一个咯噔,别吧,皇后和淑妃这两个跟丈母娘看女婿一样,这几年看着筠哥儿送来的东西,对筠哥儿是越来越满意,这要是筠哥儿跑别人家了,他还怎么交代?
太上皇见不得当今这个样子,可太上皇一路顺风顺水,哪里能明白做他的儿子有多难?
“朕老了,你和皇后赶紧生个嫡子出来,现在,两个皇子都不适合为君,朕会时不时让筠哥儿进宫来,到时候再让暄和过来便是。”
这桩婚事,算是这孽子阴差阳错,意外走出的一步好棋了,趁着狼崽子还小,他来教一段时间,应该能撑到下代继承人成长起来,并延续他的意志。
林家几乎代代单传,家风又尚礼,想来不会成为汉代的霍家。
当今一喜,“儿臣遵旨!”
“滚吧,朕也懒得管你了。”
当今走出大明宫后仍然便处于怀疑人生状态,他家老爷子说什么,不管他了,是不给他找麻烦的意思了?
他不会天真的相信专权了一辈子的太上皇会突然放权,但既然太上皇能说出这句话,至少这段时间内他会轻松很多。
作者有话要说:
太上皇:可惜,可惜,还是可惜……
第55章 贾敏夺命三连问
陛下为方三娘在户部新开一司,并且太上皇支持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同时传出来的,还有方三娘之子,也是林家子的林筠孝心可嘉的名声。
一时间,林家和方三娘,风头无两。
要问有没有人跳出来反对?两个巨头都表态了,他们又不是傻。
当然,更深一点的原因是,皇帝看起来是为方三娘一个女子新设了一个职位,但实则并非头脑一热。
农耕本就是国本,每个朝代都重视农耕,只是随着朝代的发展,儒学的逐渐变质,科举的纯儒学考试变化,种种原因,这才让朝堂中实干型人才愈发稀少,到现在,并非没有,只是难以出头,也不像秦汉等时期有专门的部门。
现当今重设清农司,本就有例可循,加上方三娘的功绩,以及这个职位和新司都是为了百姓,更是给技术型农业人才提供了入仕的机会,这就不是方三娘一个女子的事情了,朝堂官员便是反对方三娘,也不好反对清农司。
当今这一举动,更是一举收割了不少百姓和底层书生的民心。
自古以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寒门逐渐走上了朝堂,到了如今,就是农家子,也有了读书科举的机会。
但农家子出身的书生毕竟没有其他寒门或者高门的学子有更多的机会和见识,中举的概率总是更低的。
可农家子,总有几个是真正会下田赶回,懂农事,能看懂农书并进行知识性,系统性农业研究的。在农业领域中,他们天然比其他的纯书生,更占优势。
而纯读书的书生,即便不愿意下地干活指导农事,但他们对于农业增产这种有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尚有一腔热忱。
因此,这件事最终便成了方三娘为民请命,陛下唯才是举,百姓称赞,学子诗歌而合,上下一心,实为民心所向。
不过总是有人高兴不起来的。
比如工部的某位从五品员外郎贾政,听闻妹夫的妾室都成了五品郎中,而他这么多年了,还只是一个员外郎,心情难免有几分抑郁不得志。
贾家的姑娘们,加上一个王夫人的亲戚薛宝钗母女,都在荣庆堂陪着老太太打发时间,也就一齐听到了这个消息。
薛宝钗眼里闪过一丝艳羡和佩服,方夫人已经在朝堂有了立足之地,而她呢?哥哥已经入狱收押,家族产业却依旧没有考虑过她,她哪里就比哥哥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