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196)+番外

作者: 云间刀 阅读记录

筠哥儿却蹲下身,仔细看起了这个小地摊,这上面的几乎都是有点残次或者痕迹的西洋物件,便是书本,也有翻阅过得痕迹,当然,上面的内容被保存得很好。

“这玻璃小马和这些书怎么卖?”

筠哥儿认真询问,不像是消遣人的样子。

陈大不可置信的看着筠哥儿,“您要买?”

这两个的小孩儿的贵气,不像是能被这些吸引的样子啊?

凌小小有些疑惑地看着手里的小马,不过也没表示有意见,反正也用不了多少钱。

筠哥儿肯定点头,“包起来吧,我都买了。”

又随口问道,“我倒是很少在外面看到这些番邦书籍,这倒不像是新的?”

陈大呼吸有些重,竟然卖出去了,能赔一大笔钱了!

陈大脸虽然看着黑,却很认真回答,“这些都是祖上留下来的,但是您可以放心,都保存得很好,字迹也都能看清的,不信您可以查验的。”

却原来,陈大祖上就是做海贸生意的,只是自从海禁后,他们家没有门路,便没落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没落了,但家里把造船的手艺,还有外邦语言文字的知识都给传了下来。

到了如今,陈家虽然已经比不上从前,却也能在内海捕鱼混口饭吃。

至于陈大生疏的卖货手艺,那也是在这之前陈大在读书科举,别看陈大现在在这儿摆地摊,其实已经是个秀才了。

只是,大海无情,他们出海的一群人遇到了台风,再没能回来。

如今家里也只有了陈大一个顶梁柱,虽然他父亲也没有了,但作为领头的,陈家也是有信义的人家,还得补偿其他一起出海的人家里,他也只能停下读书出来赚钱。

于是他在商铺里做账房,休息的那一天就到码头来碰运气,看能不能碰到一个“冤大头”。

而刘二,是曾经陈父从小一起长大的隔壁的兄弟,祖上也是兄弟,陈大还得叫他一声叔,这也是刘大比陈大还急的原因。

而他们这种人家,一般都是喊排行,陈家就一个陈海盛,独苗苗,刘二自然就叫他陈大了。

如今筠哥儿买下了这些东西,可谓了解了陈大的燃眉之急。

筠哥儿似乎对海贸和番邦很感兴趣,陈大说得很平,但因为筠哥儿买了东西,刘二便说书一样抑扬顿挫的给筠哥儿讲他们记忆里的海外,满足大金主的好奇心。

又看筠哥儿对船只感兴趣,计上心来,还答应筠哥儿下次来摆摊,给筠哥儿带个船只模型来。

筠哥儿和他们二人高高兴兴的挥手告别。

秦师父扛着一袋子的书,黑着脸看着他这个惹不起的逆徒。

筠哥儿心虚笑了笑,“师父,这个月给您多发奖金。”

秦师父阴转多云,多云转晴,“一袋子书而已,谈钱多伤感情。”

到了家,两人都歇了下来,但两人都是精力旺盛的,到了下午又去街上,各个铺子里逛了一下午。

凌小小撑着下巴仔细琢磨了一下,“筠哥儿,你对那些舶来品的关注似乎有些多了,而且你今天时不时就走神。”

筠哥儿叹气,他没想到凌小小这么敏锐,“我就是有点不安。”

“不安?”

筠哥儿沉默点头,也不知道说什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中原大地一直固守文明礼仪,从不侵略他人,但,前提也应该是了解在外的实情,而不是盲目自大。

筠哥儿拿出那只玻璃小马,玻璃这玩意儿,便是华夏地区,也早就有人烧制,只是成本太高,玻璃,翡翠,琉璃,是同样等级的珍品。

但是他看到了不到一个拳头大小的玻璃小马,哪怕是残次品,那也是玻璃所制。

这是外邦的玻璃品,已经能做成小马这样的小玩意儿了,他问过陈大,这裂痕,是他翻出来的时候磕碰到了的。

“也就是说,在几十年前,外邦就能够将玻璃拿来做这样的小玩意儿了,管中窥豹,外邦的工艺,真的不堪一击吗?”

这还只是这短短半天,发现的冰山一角。

外邦的武器呢?他们真的不会有一天突然对中原大地发难吗?

便是海上作乱的倭寇,他们的工艺水平又到了哪一个地步?

被动的海禁防守,真的就万事大吉了吗?

凌小小不像筠哥儿那样接受了更多的朝堂教育,但她直觉和敏锐度向来不差,“我二舅舅在广东的市舶司里混日子,筠哥儿可要去拜访一下?”

筠哥儿脸上神情一愣,又从意思欣喜,到疑惑,到深思,到沉默。

在凌小小不解的视线中,筠哥儿一声叹息千回百转,看凌小小的眼神也带了一点幽怨,“小小,原来我们不是来玩儿的,是来打工的。”

他就说,陛下怎么会放心让小小一个公主跟着他在外面胡闹,合着是挖好了坑等着他兴高采烈往里跳啊!

也是,金陵离广东不远,他都到了姑苏,没道理不会去广东看亲娘。

去了广东,论新鲜玩意儿,哪里有海外商品新鲜?

这一好奇,可不得发现问题?

几家海商的独大,市舶司的抽成,海外的未知……

受太上皇和南书房的教育熏陶那么久,他怎么可能一点没有危机感?

所以陛下到底想干什么?

这考题是陛下一个人出的,还是太上皇也参与了?

如果他没有发现来广东,没有发现问题呢?那陛下会怎么做,或者说,两位陛下对他的规划又会如何改变?

筠哥儿心累望天,让你贪玩儿,玩儿出麻烦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