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370)+番外
明熙公主贾探春,自此在南齐读书人中,成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意义深远。
夫妻俩,一个平民阶层,一个书生阶层,却因为一“扶不起”,一个只是个“女子“,并没有被其他王子放在心上,反而有大王子这个,用他们夫妻俩给自己薄命的大哥在前,其他兄弟有样学样,将他们夫妻二人,打造成了南齐的“吉祥物”,这可真是——好事啊!
尤其夫妻俩时常关系南齐王的身体,养生的技巧,药膳,更是一股脑的安排上,感觉自己身体更好了的南齐王,对这对小夫妻更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
“中原的公主就是贤德,不仅给我们南齐带来了珍贵的典籍,更是给我南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的珍宝啊!”
当然,南齐王更想说的是,他与中原交好这一招太妙了,中原的公主真是实诚啊,宫中养生的方法都给带来了,更是让老四可以钻研得更深了。
但是仅仅是说出来的那一句,就足以让明熙公主夫妻俩,腰杆更直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南齐王有了精力,不仅王室的子嗣多了,在朝政上的时间也多了,对于其他想要权力的王子们而言,就不是好事了。
南齐王开始打压王子们了。
历史是一个轮回,什么都能从史书中找到借鉴的地方,历史,是一个好老师啊,要不说,以史为鉴呢。
由奢入俭难,权力被收回,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足以让南齐王的儿子们紧迫起来,一场硝烟在南齐点燃。
在探春三十六岁的生辰,她成了南齐王后,在天耀帝登基后,在大燕国力强盛后,在南齐的朝堂多出不少寒门书生后,四王子众望所归,成了南齐的新王。
而南齐的勋贵们,也并未拒绝这个新王,哪怕这个新王,没有怎么展示过他的治国理政能力,但是这重要吗?当然重要,毕竟这样他们能发挥的地方就更多了,尤其是王后还是大燕的公主,王后的姐妹还来过南齐,那可是大燕皇帝姐夫的姐姐,这可是大靠山啊!这些年南齐与中原合作,赚到的钱,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利益动人心,他们当然支持素有贤明的四王子夫妇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信任南齐王,直接就和王后一起上朝了!
这如何使得?!
王后却言笑晏晏,道出她有意向大燕请旨,南齐能够参与大燕的科举,能够向大燕举荐人才,同样也希望大燕能派遣大儒来南齐传授更多的知识。
南齐的勋贵急红了眼,他们终于反应反应过来了,这是在掘他们的根啊!
但是朝堂的官员,却大部分都眼睛一亮,齐齐对王后表示衷心。
王后上朝?这当然使得!这大大的使得!
除了王室勋贵,南齐大部分人,还是很希望能回归故土的!这些个寒门出来的官员,哪怕看出了王后心向大燕,也不会觉得哪里不对,因为他们同样想去更大的舞台。
更何况,王后心向大燕,却也已经是南齐王后,不可能全然不顾南齐,没看到这些年南齐是真真得了好处吗?
再有就是,他们已经忍受南齐这些个勋贵很久了,他们寒门,太难出头了。
王后含笑抚了抚鬓边的步摇,十六年啊,培养出这么多寒门士子,还得多亏了陛下的支持,也多亏了,如今大燕实力强盛,她才能这样名正言顺的摊牌。
十六年,不长,对于布局一个国家而言,真的不长,甚至有些短。
可谁让南齐本就不大,谁让南齐,本就是汉人遗民,本就渴望汉家中原的接纳呢?
对于他们而言,相比南齐臣民,他们更愿意做大燕一个省的居民,尤其是在大燕足够强盛的时候。
勋贵们,以及在王子争夺储位中,侥幸活下来的,比例已经不多的“世袭”的大臣们,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南齐王身上。
南齐王平静地和他们对视上了,而后……更为平静的收回了视线。
反正他日子过得挺好的,影响不了他,毕竟他再怎么也是大燕女婿,再说了,南齐就算真的被大燕收拢了,他的儿女也都是王后生的,王后还能亏待自己儿女不成?他抱大腿不香吗?你们是没看到王后手中的私兵吗?还有在海上的那些大燕“游船”?
南齐王后执政,逐渐成型,对于上层阶级而言,是一个不得不屈服的现实。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根本没有影响,他们只看到了新的南齐王和王后,重视他们这些普通人。
又十年,南齐王自请退位,向大燕递交国书,请封王后为南齐王。
此时,探春早已实际掌控整个南齐。
探春虽是为了大燕,但南齐的诸多百姓,也同样是她的子民,她不会全然不顾。
在这南齐的二十六年,执政的十年,足够让她给南齐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
南齐作为一个海上的岛屿,不同于中原的气候与地形,让南齐相比中原,总有一些新奇的作物和水果,好好发展经济作物,又有大燕这座靠山,南齐,注定会是一个富裕的小岛。
而多年以来的贸易往来,探春执政后的多项举措,户籍等的类似措施,戏剧,话本,话剧等文娱的浸染,南齐民众,早就是大燕臣民了。
探春虽是为了大燕名正言顺将南齐划归大燕领土,她也做到了。
但终其一生,她也在兢兢业业的发展南齐,原本南齐的王室勋贵是什么心情,并不重要,但南齐的百姓,商人,书生学子,却都发自心底的尊敬她。
他们夫妻二人,从大王王后,到大王王夫,但一个致力于南齐发展,一个致力于转眼医术,治病救人,他们都活在了百姓的心中,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