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57)+番外

作者: 云间刀 阅读记录

“爹……”甄彦辰想不通,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人让舀干了井底的水来查看井底井壁,明明藏得那么隐蔽。

更不明白,就算被发现了,有老太妃和北静王妃周旋,为什么会一点用也没有。

如今重新站在祖宅内又如何?奴籍啊,世世代代为奴啊!

“颓丧什么!”甄应嘉弯了腰,可看不得下一代就如此认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唇亡之寒,他们不会不出手。”

“陛下敢抄家,却不敢要老夫的命,这就说明,我们还能翻盘。”

“既然已经回了家,那就继续读书,官府的奴籍又如何?一样能消,你是我甄家的子孙,做什么颓废模样?!”

当今都不敢让林如海回京,他还怕什么?甄应嘉再度挺直脊背,走向正厅,他依旧是甄家家主,甄家,太上皇不倒,四王八公不倒,他甄家就不会彻底倒!

只是甄应嘉有太多人保,其他人就没有了,该抄家的抄家,该下狱的下狱,该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

反倒是扬州的庞宇,因为一直没打入内部被忽悠,只是被贬为庶人,家产没收,三代内不得考取科举,却也算是保了命。

而单韫虎,念在被动卷入,又认罪状态良好,提供线索,同样只是举家被贬为庶人。

而单丹,差点打死了人,更是主观意义上的动手,又和高家杜家的人牵扯太深,最终被判入狱一年。

“爹,我错了……”

单丹浑身脏兮兮的呆在牢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以后都听你的,再也不乱来了!”

单韫虎这时候反倒没有骂儿子,“好在是保住了命,经此一遭,你懂事了,比什么都强。”

“爹……”

“你娘没骂错我,是我自己不够坚定,若当时就狠下心,我们家也不至于这样。”

“你娘打算做些生意,我们都在外面等你出来,好好照顾自己,控制住脾气,牢里不比其他……”

算一下日子,他的信,也应该寄到英儿手上了?

甄应嘉等的判决下来,各方反应皆不相同,其中最为松了口气的,便是金陵剩下的官员,庆幸躲过了一劫,而后开始想着,该如何与林如海打好关系,如今的林如海,可不是一年前局势未明的林如海。

金陵因着大清洗,尚且安分,京城的局势却紧张了起来。原先处于退避状态的新皇一党,竟有了与太上皇短暂平分秋色的势力,至少在甄应嘉一案上。

荣国府史老太君听着最新的消息,静静摸索着手杖,神色晦暗,“林姑爷,做得太过了。”

林如海娶走了她最疼的女儿,十多年未见,担当重任后她还专门写信让甄家照顾,可到头来,林姑爷倒是把甄家给“照顾”得家财尽散!

林如海这是丝毫不顾及他岳家的处境!现在四王八公,谁不知道甄家倒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盐课御史林如海,她贾府的姑爷?

林如海这是在政治立场上,彻底与他们站在了对面,并且丝毫不留情面。

照现在这样的局势走下去,她贾家想要转型,在文官方面有所助力,怕是一点也靠不上林如海了,除非……

想到之前的年礼,贾敏的态度,老太太再度思考了起来。

老太太却浑然不知,因筠哥儿的渡劫一说,林如海虽然依旧想不通,但是对于荣国府,加上这些年老太太的一些行为,林如海是必不可能如老太太所愿了的。

第32章 单家英娘拒和离

“母亲,其实这样也未必不好,陛下此举,显然是将妹夫划入了心腹行列,妹妹毕竟姓贾,就算将来有个万一,我贾家也有退路。”

贾政的思考方向与贾母不同,在他看来,当今毕竟年轻,太上皇已老,他贾家有妹夫做纽带,未尝不是好事。

贾母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却语重心长,“老二,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我今天说的话,你要记住了。”

“政治立场上,可以一条路走到黑,可以改换门庭,却不能蛇鼠两端,做个墙头草,我们贾家没有第二个选择,”贾母人老,心不老,“现在四王八公,太上皇都看着呢!”

贾政拜服,“儿谨记。”现在,还不是时候,未尝正常亲戚走动即可。

“现如今家里就你一个人还在朝中有官职,你大哥已经不中用,贾家只能靠你了,万不可行将就错。”

贾母作为荣国府的定海神针,跟随荣国公走过了大半生,自然有足够的底气教导名义上的当家的儿子。

而作为荣国府如今的当家太太,王夫人却不同于贾母与贾政的凝重,反而是有些欣喜的意味在里面。

王夫人在佛堂拜佛,佛堂内只有她一人,王夫人恭敬的上香祷告,祈求上苍能听到她的祈愿。

“佛祖在上,如今甄家落魄,甄老太妃在宫内更需要有人辅佐,还望佛祖保佑,我儿元春能在老太妃的推荐下得到圣眷,光耀门楣。”

甄家已经没落了,这时候不推荐元春,甄家难不成真不想翻身吗?

元春呐,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了!

且不提王夫人在做着什么样的美梦,单韫虎的信和单家的消息一同传到了鸿胪寺右少卿谭亚禅的谭家。

谭家虽然拿着单英刷名声,却也做不出偷看别人信的无耻之举,只让人把信给二奶奶送过去。

“却原来,是这个原因。”

谭家太太听到消息就明白当初单家为何早早送女儿远嫁了,她还以为是单英哪儿有问题,到头来,居然是一向正派的单韫虎有问题。

单英听到消息后,却没有旁人想象中的伤心,只是怔愣了片刻,浅浅笑了笑,看得心腹丫鬟一阵担忧,“小姐怎么不忧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