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8)+番外
又道:“再者,其实简单来说,也只是口头上不叫母亲罢了,实则荣耀依旧相连,若你以后科举入仕,为你生母请封,那是被世人称赞的孝顺。可若是你只顾嫡母而嫌弃生母,也依旧是不孝,礼节是为了大环境的秩序,而现实,大家看的是你的所作所为。但同样,若是过了界,越过嫡母,你就会被抨击,会被弹劾,因为你触碰了礼法宗制。”
“你可明白了?”
半晌后,林筠猛地点头,“明白了!”
“一个是不能看别人说什么叫什么,要看做什么。”
林如海满意点头,很好,不愧是他的儿子,然后一下瞬,只听筠哥儿继续,“另一个嘛,就是说世人眼中的孝顺,不一定是我的孝顺,我也不需要他们眼里的孝顺,因为那是为仕途服务,黑与白皆可颠倒,全看是否触碰了他人利益。”
“所以我要努力读书,早日科举入仕,强大自己,让别人不敢乱来弹劾!”
林筠一骨碌站起来,眼里是熊熊战火,“爹!我这就去读书了!”
言罢,林筠两只小手握住林如海一只大手,“爹,母亲的诰命交给您了,您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拿到一二品的诰命!不过这不是真正的孝顺!”
“母亲喜欢您陪她,姨娘喜欢农事,看书也看的《齐民要术》,所以,我得早日接您的班,让您早日退休!”
然后,父亲陪着母亲琴瑟和鸣,再让父亲写一封放妾书,自己找些小奶狗陪着姨娘下地种田!
他!堂堂潇湘竹!就是第一次做人,也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世人崇尚的孝顺,他也绝不含糊!保管做个第一孝顺儿子,让两位母亲都高高兴兴!
看着浑身散发着无限动力的儿子,林如海沉默了,他不知道该如何作态,也不知道筠哥儿的思路为何跑得如此之快,理解了一些过于超前的东西,他只是想埋个引子以后慢慢教导筠哥儿官场之道,但筠哥儿思维,也不知奔向了权臣还是……佞臣,什么叫别人不敢乱弹劾?
还有,是不是真正的孝顺,应该是筠哥儿考虑的吧。
不过,回想着筠哥儿要努力读书开科举的豪言壮语,这——也算是好结果吧?
是夜,贾敏卸下珠钗,轻笑,“夫君今儿怎么了,一会儿皱眉一会开心的?”
“家有麒麟子,如何能不开怀?只是……”林如海一边理着自己的文人须,一边稍稍有所迟疑,却还是将筠哥儿的问答告诉了妻子,末尾又道,“这小子,就想着孝顺你们两个母亲,可是一点没想着我这个当爹的。”听起来酸得很,可林如海还是不自觉笑了出来。
注意到贾敏的瞬间失神,林如海揽着妻子坐到床沿,推心置腹道:“我知道这些年苦了你了,对筠哥儿,对三娘,对整个林家,没人能做得再比你好。筠哥儿还小,虽念着生母,可这是人之常情,何况稚子无邪,他同样想着你这个嫡母,在他心里,你就是他的母亲。”
贾敏摇摇头,“说什么呢,要是筠哥儿真对三娘不管不顾,我何必如此疼他?”她哪里是为着这些小事儿不平衡,只是听到筠哥儿小小年纪,竟能知她所想,这孩子,没白疼,就是林如海这个夫君,也没有筠哥儿贴心。
“三娘生了个好孩子。”贾敏真心实意感慨。
林如海不能更赞同了,情不自禁点头,不过缓过来后却道,“却也有一点。”
林如海严肃道:“这孩子聪慧,想法却过于大胆,他才多大?可你看他提出的问题,却站得太高,太远。”也树敌太多。
“这是好事,可也是坏事。”此时的林如海,不单单是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更是一个宗族的族长,是一个——臣子。
“都说三岁看老,若是任由筠哥儿这样,以后怕是会搅得朝堂天翻地覆。”
这孩子,太过无畏了一点,一来就挑战延续千年的宗法礼教,挑战“规矩”,妄图动摇大部分人的利益,偏偏自己还一无所知。
若是这孩子有圣心有能力还好,一但二者缺其一,性子还是不改……
“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到了江南那边,该考虑给筠哥儿找个夫子了。”
“夫君有何想法?”
“先找个基础水平过关的父夫子,能启蒙就好。”
贾敏给林如海褪去长衫的手一顿,“仅此?”
林如海缓缓嗯了一声,“林家一直走的路如此,却不代表筠哥儿以后也只能走这条路,一切都得看筠哥儿本身,不过现在嘛,还是先压一压,让他多读几年书。”再不压一压,长大得翻天。
儿女都是债啊,林如海睡着前,脑袋迷迷糊糊的想着,蠢了败家,太聪明也不安全!
作者有话要说: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ps:林父给筠哥儿找夫子,没有第一时间说让黛玉一起,并非不重视黛玉,而是林父生活的大环境造就的(但其实林父挺开明的)。
红楼中林父给黛玉的启蒙老师是进士出身的贾雨村,先不说贾雨村人品如何,这样的启蒙规格,仅仅是个一个幼女,还是在古代,要知道荣国府宝贝蛋贾宝玉也没这规格。
原文是“……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因为儿子没了,所以把情感都寄托在了黛玉身上,才会有这么高的规格,似乎还是“重男轻女”,可是话说回来,再膝下荒凉,见过别人会这么干吗?既不是过继一个孩子(原文没甚亲支嫡派,却是有几门堂族的),也不收养一个学生(天地亲君师),而是教导独女,所以作者大胆认为,林海其实并不是特别迂腐的一个人,相反其实挺开明的,只是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要求他罢了。就像是他或许知道贾敏不容易,但不会觉得有哪里不对,也不能真切明白是哪里不容易,或许会给黛玉良好的教学环境,但在有继承人的情况下,他第一个考虑的,只会是林家的宗祧后继有人(且在他看来,筠哥儿的性子注定了启蒙老师并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