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重生红楼之富贵闲人(154)

作者: Merrio 阅读记录

薛宝钗和王熙凤进来行礼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既为自己差点闯下大祸而担心,又为即将会受到什么责罚而担忧。

只是薛城一丝一毫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现在对宝钗的很满意,连忙让两个孩子坐在一旁。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他都不会把气出到这两个女孩子身上。薛蟠来的时候,还对自己父亲的怒火丝毫没有察觉,在他看来,不过是帮表兄做了一件成人之美的好事,丝毫没往自己心里去。

“跪下!”薛城沉着脸怒喝一声,薛蟠这些日子跟在父亲身边学习,也没见父亲发过这么大的火,腿一软,就跪了下去。“宝钗,你和凤丫头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给你母亲和兄长听。”

薛王氏本来还想求情,但见宝钗和凤丫头都惨白着脸色,一副吓得不轻的样子,便住了嘴,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她能插话的时候。

听着宝钗的诉说,薛王氏这才明白过来,自家夫君为什么会突然发了这么大的火,她恨铁不成钢地点了点薛蟠的额头,“平日里,也不见得你和你表兄多么亲近,怎么这次他只一说,你就过来帮忙了?”

“儿子,儿子这不是想着成人之美吗?”薛蟠起先没细想,见王仁求到他这里,再加上这几年薛家和贾家关系不错,他就想着亲上加亲,帮表兄一把,反正也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儿子万万没想到,王仁会动歪脑筋到妹妹头上,险些坏了妹妹的名声!”薛蟠是有点憨气,但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确实是护着的,这也是薛城从小一直让他养成的理念,保护自己的亲人。

所以,如果他知道王仁不怀好意,还想着利用宝钗,他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这王仁心思不在正道上,总在这薛家和金陵待着,不光对薛家,对蟠儿和宝钗不利,对凤丫头也是名声有损。”

“今日,我做主,给他一笔钱,赶他出金陵,夫人,你觉得如何?”薛城定了主意,薛王氏哪还有反对的意思,到底这事情出在自己的血亲身上,如果真的闹大,估计蟠儿将来都不好在薛家主事,所以也只得点头,备一笔钱财打发了王仁算了,也算破财消灾。

王仁被薛家的人从铺子里捆了来,连主事的人都没见,就直接送出城去,然后被扔了个行李,被警告不准再进金陵,不准提薛家的名头。

他恨恨地起身,朝地上吐了口唾沫,但薛家的人跟在他身后,看样子是一定要“送”他离金陵远远的才罢休,他一边暗恨自己棋差一招,慢了一步,不然把事情一宣扬,那薛家姑父怎么也得替他摆平了这件事,到最后那酒楼还是他的。

王仁这事情一缓,薛宝钗也不太有心思在贾家女学上学了,一来她险些着了道,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实在抹不开面子,二来,经过这件事,薛城发现自己儿子确实有些可能会致命的“毛病”。

只是薛王氏手里的那些手段,也没办法让宝钗帮她兄长撑起一片天来,她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尽快成长,他不想他一倒下,这薛家的一切,他辛苦打拼的所有都便宜了旁系子弟,那个和甄家勾结的薛龙还在虎视眈眈地叫嚣着,马虎不得。

至于王熙凤,到底心思不坏,不像她那个兄长王仁,所以,薛城交给了薛王氏,请了专门的先生学习,也有些名门世家的样子了,等到合适的时候,便找个合适的人家,也算让这孩子有个安稳富裕的生活。

另一边,接到北戎使臣的贾赦等人也正式踏上了回京之路,只是贾赦顶着一个和北戎使臣交流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就要和帕恩王子多多交流。

这位帕恩王子是个聪明人,之前早早远离了北戎混乱的王室内政,自请来大周学习。当然他也是真心向往大周的文化,热爱学习。一路上,总喜欢叫贾赦到他的车架上,用蹩脚的大周话和贾赦聊天,聊两国的风土人情,聊大周的文化、美食。

贾赦不讨厌这样简单的人,出于好心,毕竟是他暗地里和拖穆联合坑了这个帕恩王子一把,他教了帕恩一些在大周生活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这位王子能早早回去自己的故乡。

从北境向京城,一路上的景色由荒凉到热闹逐渐演变,因为不涉及机密,走的是官道,帕恩王子也时常掀开帘子来看大周境内的山山水水,眼里满是羡慕。

帕恩王子比乌恩大不了几岁,也就是刚刚二十岁,在北戎也就是刚成年,在贾赦看来,总免不了拿看后辈的心态来对待这位帕恩王子。

两人这一路相处也很是融洽,当然这也省了其他人不少的事情,毕竟对北戎的观念一时间难以改变,突然有个这么友好的北戎人,他们也拿捏不好对待这位北戎贵客的分寸。

有贾赦出马,其他人也就能松口气,生怕自己和帕恩王子相处时,一件事处理不好,就给大周丢脸了。

眼看着京城越来越近,久久没有回家的人们也终于松了口气,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抑制不住地喷涌而出,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家里和家人们团聚。

而京城的正阳门外,正列队站着一行人,便是早早得到消息的司徒玺派来迎接使臣的人,为首的便是司徒晟。

第96章 温馨日常

为了避嫌,司徒晟和贾赦只是对了对眼神,贾赦在护卫队里,按照流程,终于将北戎的使团送到了大周的皇城中,不管将来他们有多少流程要走,是否有宫宴要开,都没有贾赦需要掺和的事情了。

所以等到宣布解散的命令一下,贾赦便带着乌恩等人离了队伍,径直回了自己的府邸,在外奔波多日,他也想着家中的妻儿多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