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重生红楼之富贵闲人(196)

作者: Merrio 阅读记录

时间一日日过去,大周在与茜香国展开拉锯战的同时,也没有耽误一些事情的发生。贾赦并没有在南疆停留很久,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墨涵阁强大的化妆易容之术的加持下,成为司徒晴身边的一名微不足道的差使。

说来也是巧合,司徒晴虽然看着这群突然出现在南疆的大周人不顺眼,尤其对其中贾赦扮演的翻译看不上眼,觉得他看上去,就莫名地与之气场不合。

但是贾赦却是合他胃口,当然不是那个胃口。贾赦爱好金石古玩,这么多年来的鬼魂经历,眼力劲儿也锻炼出来了,自然爱趁着没事就去集市上逛,而司徒晴最大的爱好便与贾赦一样,同样爱好古玩字画,只是当初为了演好自己颓废的循王角色,整日在府里饮酒度日,消磨帝王疑心,私底下自然有手下来给他“孝敬”。

只是这种“孝敬”哪里能比得上自己亲手从众多赝品器皿中找到珍奇的那种快感和成就感?而来到南疆后,虽然不能随意出府,但是土司也前前后后奉上了不少南疆本土的珍奇陶器,只是终究比不得大周古玩的精致。

而贾赦,身后有财大气粗的墨涵阁背书,为了投司徒晴所好,自然暗地里寻来了不少大周的珍品古玩,只是不能明目张胆地送上门去,只能由贾赦引路,墨涵阁众人摆摊,转手通过土司的手送到了司徒晴手里,这样一来二去,司徒晴又不是傻子,自然对贾赦尤其是对其背后的“古玩”来历产生了兴趣,墨涵阁不留首尾,滑不留手。

贾赦作为是明面上的转手人,自然被司徒晴疑心,司徒晴便以需要翻译的理由把贾赦唤进府里,一方面方便监视,一方面贾赦人虽然不被司徒晴看顺眼,但送过来的古玩别有趣味,有时他也能借着这方面与贾赦这个行家交谈几句,缓解了没有知音的痛苦。

贾赦在应付司徒晴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得心应手。三言两语之下,虽然不至于让司徒晴放下戒心,但也为墨涵阁打开了方便之门。

墨涵阁的目标是在于引得司徒晴上钩,又有了贾赦不着痕迹地牵线下,司徒晴果然被那传说中的宝藏惹得心动了,财帛固然动人心弦,但吸引他的主要是那宝藏中的龙脉下落,龙脉象征着国运,他甘愿龟缩在这偏远之地隐姓埋名的筹谋,不就是为了能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只是这筹谋需要很久,司徒晴每天都在按捺自己的欲望,如果有一份天大的机遇摆在他面前,他定然心动。当然他还是很谨慎,贾赦的消息传递得不留痕迹,就算司徒晴派人去查,以墨涵阁的本事,也没有让他找到马脚,另外,贾赦这边放出的消息半真半假,里面却有当初贾赦他们探查的山脉有关。

之前,司徒晴正是跟踪他们知道了那座神山有蹊跷,眼下与前朝秘藏联系在一起,他也动心了,加上始终找不到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他像一个想要赌一把的狂徒,想要去试试。前朝秘藏如果能入他囊中,他就有更多起事的资本,也不用整日拘泥于这小小的南疆,说不定能收罗到一些能人异士为他所用。

当然,他也留下了后手,他手里心腹不多,目前南疆土司算是他用得最顺手的一个,如果这个消息有误,他会传讯给南疆土司,让他率领卫兵来救援。

贾赦不管司徒晴如何盘算,他现在只是墨涵阁阁主手里的一枚小棋子,为了在到达最终目的地前保全自己的小命,他还是指哪打哪,绝不提异议为好。

因为手里的人少,司徒晴盲目地认为自己现在的身份没有人知道,他自信能够瞒天过海,就是他这点轻视,让他进了墨涵阁的圈套。

人一旦出了土司府,剩下的,也就任由他们摆布了。司徒晴在那座南疆的神山上发现了神秘藏宝图的一部分线索,尝到了一点甜头儿的司徒晴像是即将咬钩的鱼一样,自然而然地被牵引出了南疆。

作为墨涵阁的筹码,司徒晴当然也被保护得好好的。就贾赦的角度来看,墨涵阁的这位阁主行事让他捉摸不定,他知道的那些事情桩桩件件都不太像表面那么简单。

另一边,大周皇宫内,愈发老态龙钟的老皇帝放下奏折,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戴权啊,西宫那边怎么样了?”

戴权这段时间也老了不少,本来还有点黑色的鬓角已经全白了。他拱了拱身子,“陛下,西宫那边最近动作很大,和瑞阳公主搭上线之后,瑞阳公主频频找到三皇子那里,只是三皇子一直没有答应。”

“老三还是知道分寸的。”老皇帝咽了口茶水,“瑞阳那边不用管,不过挑拨几句,就点燃了她痴心妄想的野心,也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他狠狠拍了拍桌子,手边的奏折直接被扫到了地上。

司徒玺的话让戴权大气都不敢喘,这句话他也就是听听,要是敢接话,那就是十个脑袋也不够搬家的。

司徒玺发泄了一通之后,窥见戴权脸上噤若寒蝉的表情,突然有点意兴阑珊起来,也许他当年不该那样——

虽然他对太子的死耿耿于怀多年,但现在想来,太子的死也让他多年的布局毁于一旦,一想到这里,他对贺家和西宫里的前朝余孽更加痛恨了。

“让人动手,这次铁围山围猎之前,我要听到西宫里的那位没了的消息。”忍了这么多年,无非就是所谓的前朝秘藏的消息,毕竟大秦传世数百年,开国皇帝攻入大秦帝都的时候,却没有在皇宫中找到一丝一毫的财宝,除了搜捕多年找到的一位所谓的前朝公主,没有一点前朝的皇室中人留下,就好像是大秦末帝提前知道自己家族的命运,做好了安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