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229)+番外
赵瑶君点头,这确实与楚国暗桩禀报的一丝不差。
此时,刘邦已经和乡中寡妇曹氏有了长子刘肥,儿子都五岁了。他因为仰慕信陵君,刚巧信陵君门客张耳当县令,他一听就去了。
嬴政道:“这张耳寡人亦有耳闻,听闻是魏国名士。”
赵瑶君浅笑:“阿父可想要此人?我记得名单中好似将他遗落了。”
嬴政:“既然他县令做得好,便暂时让他做着便是。等日后魏国撑不住了,顺道将国破了,一道收人便是。”
等到大灾之年,各国都困难得很,小小魏国,更是难以支撑,到时候取它可谓是解救其于水火之中。
嬴政看向萧何,道:“萧君才德兼备,有统筹之能,不知可愿意留在咸阳,寡人欲与侍御史之位聘君。”
秦国御史大夫之下,御史共有四十五人,秩六百石,他们都有弹劾官员、监察百官、记录史事、编纂图书等职能。
这其中有十五人,衣着颜色为玄衣赤带,官职名叫侍御史,他们多了一样职责,就是要在宫中行走,“殿中”办公。
殿中区域,便是兰台。其中图籍秘书众多,御史中丞在其中带领十五个侍御史,平日里接受公卿奏事文书,监督百官,举劾查案。
卷宗书册多,正适合极爱读书的萧何学习积累。御史的职责,萧何处理也是信手拈来的,很适合现阶段的他。
更何况,嬴政笑道:“萧君远道而来,在异乡之地,实属不容易。寡人还可赏赐君一主宅,令君有落脚之处,不知萧君意下如何?”
萧何被这一些列好事砸得恍然一瞬,他立即起身朝嬴政大拜:“多谢王上,萧何愿意留在咸阳,为王上尽力做事。”
自沛县一路走来,秦国和楚国的差距他看得清清楚楚,两国的局势,他心中也早就有了计较。
楚国乃是他的生身之国,故土难离,故国难舍,萧何同样有这种情绪。可是见到了秦国的强大,他也知道,楚国早晚都是秦国的囊中之物。
萧何一路上从土地种植、秦国黔首面貌、路途的建设、神使的传闻,他轻而易举便能窥见秦国的形式。
秦国无人可敌。
统一六国的天命无人可违。
既然秦统一天下的必然的结果,那为何不在秦未曾统一天下之时,便顺势为秦效力,博得自己的前程?若等秦已经统一天下之时才入仕,那之后哪里还有他的位置?
萧何应下之后,也被几个小内侍带着出了风荷榭。
打头小内侍边走边热情的说:“既然都在宫中,那不如小人现代大人去兰台中一观?之后,再带大人出宫,去王上所赐的宅子看上一眼......”
还在风荷榭外,质子群中等候的韩信依旧埋头,不言不语。
陈平则是不着痕迹,大着胆子,快速看了一眼萧何远去的背影。
打头小内侍的讨好殷切,口称这沛县来的萧何为大人,还说秦王赐下宅子。跟在萧何后面的几个内侍,还有人捧着托盘。
陈平心里有些激动。
因为他看清楚了,里面竟然有一对金饼、若干半两钱!
所以,秦王和秦国四公主宣他们来,多半是好事吧!
脑海中一下子出现大人此词,一下子映入之前吕雉的模样,一下子又想到小内侍的讨好殷切,以及他们捧着的金子......
陈平想着,心情竟越发激动起来。
他抬头,见到那位九卿之一的典客大人,又亲自走出来。
方才吕雉、萧何出来的场景,众人都已经听见,所以留在等候的众人,都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他。
陈平更是期待。
典客却看向同样抬头看他的韩信,见他小脸消瘦,眼神冷静,不由笑意温和道:“韩小郎君,请随本官一道去拜见王上、四公主殿下。”
韩信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竟然是他第三个去!
陈平抿抿唇,低下头去,脸上有些不是滋味。
第一个吕雉,好歹人家知书达理,第二个萧何,看上去确实有本事,可这第三个竟然是这个呆愣愣的,年岁同他差不多的韩信!
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他还比不得韩信?
第113章
这场见面,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
等见完所有质子群的人,其中除了燕丹等一些各国公子是真来做质子的,其余的人都被嬴政、赵瑶君考察之后,安排了官职。
年岁最小的吕雉、韩信、陈平三人,都成了赵瑶君的伴读。
这三人中,韩信并不识字,陈平识得几个字,故而吕雉还担负了他们日常的识字工作。
因韩信在军法上天赋独绝,故而又在赵瑶君的推荐下,拜了王贲为师。
王贲见自己儿子王离,日日的顽劣,而自己新收的便宜弟子,却无比勤勉。
两相对比之下,韩信他越看越顺眼,他学兵法更是如同天授,天赋奇高。自己儿子王离,掏鸟蛋、追鸡撵狗的,他越看越生气,只觉得扎眼得很。
实在难以忍受之下,王贲进宫请求嬴政,让自己儿子王离一道伴随四公主读书。
不过是个小请求,嬴政很快便准许了。
赵瑶君多了四个年岁相仿,大小差不多,却脾性各异的伴读,她的生活便日益有趣起来。
吕雉知书达理,温柔大方。
韩信沉默寡言,认真稳重。
陈平活泼灵动,情商极高。
王贲正直豪爽,旷达无比。
几人相处了月余,关系越发和谐融洽,连日日叫着不去王宫学习的王离,为了小伙伴都忍了自己不爱看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