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245)+番外
如今朝中最关心的当属蝗灾之事。
嬴政首先问询的也是此事:“今日灾情如何?”
治粟内使上前道:“王上,我大秦路途遥远,各地灾情汇总尚需时日。臣所收到的灾情情报,是距离咸阳较近的上党郡、北地郡、汉中郡、河内郡四群的情况。”
嬴政道:“此四郡情况如何?”
治粟内使朝赵瑶君笑了笑,才道:“今岁天大旱、大蝗,形势严峻。幸好我大秦有神使相助,此四郡传来消息,都说虽有部分大豆被蝗虫啃食了叶片,但黔首小心养着,有些也能救活。”
治粟内使拿出三本小册:“此四郡灾情问题不大,这一季的大豆算是暂时保全了。这是四位郡守让治下县尉呈上,监郡已经查验过的灾情文书,请王上、殿下一览。”
嬴政和百官的脸色都好了许多,他轻轻点头:“呈上来。”
李成将四册文书呈上,放在嬴政案上。
嬴政当场打开文书,一册一册的浏览。
众臣静立在下,并无言语。
大秦灾情文书一贯记录得详细,一般从乡的单位开始记载,比如某乡何时何地遭何灾情,共减粮多少。
同样的记录,乡之后就到县、郡记载。
乡中的情况,里正会找文书记载,三老、啬父要查验数据的真实性。县中由县丞记录,县尉查验无误才上报到郡中。
郡中由郡守汇集各县情况,上报咸阳。
监郡则核实查阅数据的真实性。
这一系列下来,数据造假的话,牵扯极大,危害极重。
嬴政看完册子,手指轻轻点了点桌面。
李成意会,将四本册子又呈送到赵瑶君桌面。
赵瑶君翻开册子,一册一册的看,从乡、县、郡的受灾数据看下来。她发现各地情况都差不多,今年的大豆也确实保住了。
这结果,其实同她一路从外地飞驰回咸阳时,亲眼所见的情景一般无误。
赵瑶君合上册子,唇边露出淡笑。
她心里这会儿才松了口气。
虽然赵瑶君对灾情有所猜测,一路走来,也看过一些乡郡的情况,但这是局部的。
她总要听到确切消息,看到各地大量的文书记录的数据,才能彻底放下心来,才能真的确定,那些防灾、防虫的措施,真的起了效果!
离咸阳遥远的那些郡县,只要他们照着官府颁布的政令,将防护措施做到位,今年大豆,大多应该都会保住的。
嬴政扬眉:“若过一两日,再有他郡郡守的受灾文书。治粟内使即刻入宫,呈送至章台宫中。”
治粟内使:“诺。”
嬴政又看向群臣,淡声询问:“那各地旱灾情况如何?”
少府章邯上前,脸色却不大好:“回王上,如今旱灾越发严重,天气越来越热。陇西郡已经出现树木草丛大范围枯死的情况。天气太热,陇西岷县中共有三人外出劳作热死,家畜也有热死的情况。”
嬴政脸色沉了下来。
章邯近日以来脸色越发不好,他一个正值壮年,九卿之一的官员,本来就少的头发,如今快要愁的掉光。
“岷县之地最热,此地河流已经快要干涸了。岷县县尉上书,言只怕最多再维持两个月,那河流便要干涸枯竭。”
赵瑶君心悬了起来。
嬴政想了想:“此地人口多少?”
章邯:“黔首一万五千人左右。”
一万五千人,是个大县。
嬴政闭上眼睛,一瞬又睁开来,他语气不变道:“如今天热,百姓劳作尽量夜间进行,白日最好不要出门了。”
章邯道:“是。”
嬴政想起女儿时常道,天气一热,牲畜容易生病,打扫不干净的话,一些病菌会牲畜传牲畜,人传人的现象,导致疫病爆发。
他冷声下令:“令黔首宰杀牲畜,尤其陇西等过于燥热的郡县。除了鸭子留到秋末后再杀,其余牲畜该杀的尽量杀了晒干,不要再耗费水粮饲养养。宰杀之时,不要的废弃之物,需要处理焚烧干净,不得胡乱丢弃。”
章邯道:“诺。”
这种天灾,其实做君主的也是无奈。有时候人定胜天,可在大天灾面前,人力往往微弱得不值得一提。
不过可能也有意外。
嬴政看向赵瑶君,几乎不报什么希望的问:“陇西郡之事,瑶君可有什么办法?”
众臣也将期待的目光看向赵瑶君。
赵瑶君想了想:“儿臣也不知此法可有效果。这说法,是我从一些杂书上看来的。”
“书上说,像陇西这些地方,最容易干燥缺水。因为它树木稀疏,土质与别的地方不同。”
章邯听着,不觉点了点头:“殿下所言确实,陇西等地的土壤,确实不似旁的地方湿润。陇西土质干燥粗粝,风大,风沙也多。往年一下雨,那雨水就裹挟着松散干燥的土壤,变成泥水到处流走陷落,所以田里也不好蓄水,种植时黔首时常不要浇水。”
赵瑶君眉间一松,心里有了一点不确切的想法:“所以我们能不能利用那些陷落于土壤之下的地下水呢?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打一打深井。”
她看向沉思的章邯:“章少府也说了,下雨时那雨水裹挟着土壤,变成泥水到处流走陷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在水流最后流向的低洼之处不断深挖,打一口深井,或许可能寻到地下的水源。”
嬴政和众人一听,都觉得赵瑶君此话合理,但也不确定地下是否真的还有水,是否真的能出水。
嬴政看向水利郎官:“公主此言,你觉得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