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反派,你老婆又掉马了(424)

作者: 靖然长轩 阅读记录

宋海盛赶过来,发现来的人竟是宋晗,狂喜之余又带上了一丝激动。

只是许久不曾与宋晗相见,二人关系又早就恶化,宋海盛一时间手足无措,也不知该如何对待宋晗。

倒是宋晗,见到自己的父亲,依旧神情淡淡。

他疏离道:“我奉陛下之命,特押送粮草过来。陛下让我给宋将军捎句话,宋将军连胜两场大仗,辛苦了。”

“哪里,这都是本将军应尽的本分。”

宋海盛下意识地回道。

宋晗便不再说话。

宋海盛心里懊恼,嘴上却笨拙不知该如何开口。

只好转向身后,吩咐兵士派人来接收粮草物资。

然后,宋海盛忐忑地对着青年道:“宋大人一路辛苦了,先随本将军去军营休息吧。”

“有劳宋将军。”

父子俩骑着马,一前一后地往军营前去。

一路上,沉默无话。

宋海盛是在思考自己能和宋晗说些什么。

要祝贺他新婚?

可距离宋晗大婚,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现在祝贺是不是太迟了?

那,问问他新婚妻子是何方人士?

……也不妥,宋晗十有八九不会搭理他。

思来想去,宋海盛都找不到一个能与宋晗交谈的好话题。

不知不觉就到了军营。

“将军,不好了!”

一位副将见到宋将军回营,立马匆匆忙忙地迎上来。

宋海盛表情沉稳,颇具威严:“何事如此惊慌?”

“秦副将没有收到将军的传话,已经带着部下出发前往梁国军营……”

那名副将焦急地道。

宋将军的脸色顿时一沉。

“秦副将竟敢私自行动?!”

这在行军打仗的队伍内,是最忌讳的事情。

“也怪不得秦副将,军中军粮紧缺,秦副将也是为了将士们着想,因此才会如此冲动行事。”

“何况,将军走的太过匆忙,也没说清何时回来,秦副将觉得良机不可错失,这才……”

第394章 首辅的农门悍妻45

那个秦副将,正是侯爵夫人安插来的人。

宋海盛说要去敌营偷袭军粮,他已经将这个消息传到了敌营,谁知这个时候宋海盛突然叫停了行动。

可就在几日前,秦副将收到了从皇城来的传书,侯爵夫人让他务必找到机会,除去宋海盛。

因为宋晗已经押送粮草到边疆,如果让他们父子俩相见,只怕会破坏侯爵夫人的多边谋划。

毕竟亲父子血浓于水,又是在如此危急关头,宋晗送来了救命的粮食。

侯爵夫人猜到宋海盛会因此与宋晗冰释前嫌,对于宋晗的话,宋海盛也不会像几年前那样怀疑不信。

于是侯爵夫人着急了。

这才催着秦副将赶紧找机会下手。

为此,两日前,秦副将故意挑衅梁国大军。

秦副将认为,曌国将士饿了几日,肯定很累没有力气,打起仗来自然赢不了。

谁知,在宋海盛身先士卒的激励下,曌国将士宛如打了鸡血,十分的勇猛,那气势生生把梁国大军给吓倒了。

那场大仗,曌国又赢了。

到了今晚,好不容易等来宋海盛下令要偷袭敌营,秦副将认为这是除去宋海盛的好时机。

可没想到,宋晗这么及时地赶到。

秦副将最后决定以身犯险,用自己去引宋海盛带军前来梁国军营援救自己。

以他对宋海盛的了解,宋海盛绝对不会弃他不顾。

因为,宋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威名,靠的便是宋家父子对手下惜命的态度。

每一个将士,在宋家父子眼里都是不能放弃的生命。

事实也确实如秦副将所料。

在听说秦副将率兵出发后,宋海盛就立刻下令召集人马,他要亲自去阻拦秦副将。

当宋海盛准备出发时,却被宋晗叫住了。

“宋将军,身为一军主帅,你此时应该留守军营,而不是为了一名副将和十几个兵士,就亲自去敌营犯险。”

虽说宋海盛不太懂得要如何对待宋晗。

但是,在战场上,宋海盛就是说一不二的主帅。

即便是宋晗,宋海盛也丝毫不会让步。

“本将军领军打仗,靠的就是珍惜每一位将士的性命,才能换来那么多将士的忠诚,如今秦副将因本将军的指令涉险,本将军必须去将他带回来。”

宋海盛坚决地道。

他正要下令出发,宋晗忽然挡在了他身前。

宋晗冷笑:“宋将军,我看你是老糊涂了,一军主帅与一名副将,孰轻孰重,你都分不清楚了。”

此话一出,宋晗当场惹得众怒。

“你是什么人,竟敢对我们将军指手画脚!将军爱惜将才,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你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还敢来指挥我们将军?知不知道我们将军在战场上,可是能让敌军闻风丧胆的煞神!”

“小子,你……”

“别说了!”

宋海盛皱眉喝止他们继续埋汰宋晗。

“这位是朝中的首辅大人宋晗,你们说话小心点。”

首辅大人?姓宋?!

有猫腻!

一众将士立即噤声。

宋晗的情绪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冷然道:“来之前,陛下特地叮嘱过我,说宋将军素有爱惜手下之心,但今时不同往日,曌国如今就靠宋将军独力支撑,宋将军不能再出半点差错。”

“况且,宋将军也一把年纪了,莫非还要像年轻时候一样莽撞吗?陛下就吩咐我,来了边疆要看好宋将军,不可让宋将军再以身犯险。”

“今夜之事,明明是秦副将忤逆军令,擅自行动,宋将军理应责罚才是。若宋将军还坚持亲自去将人带回来,且不说届时自己会不会遇到危险,就算没有危险,那秦副将是不是可以认为,自己忤逆军令无错,反而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