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26)
堂屋内的人有些多,屋内的人都聊着天,热闹非凡,岑嫣和吴文兰在里头聊了一会儿天,后头董繁枝叫她一起去河边割草,她才从堂屋退到门口。
“现在外头的露水估计被太阳晒干了,娘说让咱们去割草药回来煮着洗草药浴。”
端午的习俗就是要采集百草来煮上一大锅水来洗百草浴,这一日的人们会去山上割各种各样的草药,例如杠板归、海金沙、花椒、车前草、鱼腥草、金银花藤、柚子叶、益母草、艾草、菖蒲......
总之,能看到的各种草都可以割了带回家洗干净放锅里煮水。
在这一日洗过百草浴可以祛除百病、除寒祛湿、驱虫止痒、去除一切灾病。
与其说是让几人出门去采药草,不如说是让几人一起去玩,正值五月初,河岸边的各种野花都已经绽放,走过都会闻到一股子清香。
这个季节的金银花也开始绽放,割了一些结果的紫色蓝色绿色的杠板归之后,几人边在河边遇上了一大株金银花藤蔓。
那株金银花开的极好,藤蔓跟毯子似的铺了一小片,上头挂满了绿色、黄色的花骨朵,零星的几串金银花开的正好,暖风一吹,一股子清香就钻入几人的鼻腔。
“这花可真香!”岑嫣一脸陶醉地闭上眼。
“咱们快来多摘些,到时候拿去家里放着,估计都能让整个屋子变香。”
说着,董繁枝伸手就折了正在开放的金银花,那枝条上的花朵黄白相间,还带着丝丝缕缕的细小容貌,看着就跟布料似的。
“这时候真好啊,金银花也开,风景也好,今日天气配着眼前的景色,倒是跟画儿似的。”
阳光下苍翠的青山大地连绵不绝,几人站在这片绿色之间,旁边还点缀着花儿。
“汪!”
听到叫声,岑嫣回头,立马就瞧见小黄和一条白色的狗正站在不远处。
最近小黄时常出门,家里人都不知道小黄去干啥,起初以为他是去打猎了,因为小黄以前都不会空着嘴回家,可最近小黄回家却没怎么带东西回来。
如今瞧见这景象,岑嫣心中就有了几分猜测,这小黄是一条小公狗,莫不是最近他跟山里的狗有了什么?
她微眯着眼瞧着不远处的两条狗,那头的小黄正踢踏着脚走在田埂上,隐隐约约还往三人的这边瞧了几眼。
不同于以往见到她或是董家人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如今的小黄似乎不认识几人一般,跟着那条小白狗往别处走,身影也很快就消失不见。
“这小黄。”吴文兰失笑,她忍不住继续道,“我前些日子就瞧见他跟咱们寨子里的大白在一起,看样子应当是想要大白做媳妇呢。”
大白是山里吴铁匠家养的狗,是吴铁匠媳妇专门从山下带来的狗,约莫是山里能说汉话的妇人并不算多,所以吴铁匠便给妻子从山下带回来一条小白狗,给她取名叫大白。
听了吴文兰的话,岑嫣觉得有些好笑。
“哼!怪不得小黄不过来,原来是在追媳妇呢。”
“最近我都没怎么看到小黄的影子,二哥还跟我说这事儿哩,等会儿我回家去就要告诉二哥这事。”
几人又摘了许多金银花,才挎着一大箩筐的草药回家。
吴文兰这边也摘了一大把,见董家这边没什么事,便告辞回家。
临走时,她还对着两人道:“下午你们可要过来找我玩儿,记得穿上新衣裳,咱们一起去鼓楼里跳舞去,听说寨子里的人还要唱洞戏。”
自去年三十开始,寨子里头开始唱洞戏,又有岑嫣和吴文兰的准许和授意,寨子里的人便开始在节日唱洞戏,许多人也对洞戏熟能生巧,几乎每人都能来上几句。
听说有热闹瞧,董繁枝抚掌叫好:“行,到时候我叫上爹娘和大哥他们,咱们一块儿去听戏跳舞,热闹热闹。”
岑嫣也点头道:“行,到时候我一定去,咱们一块热闹。”
“嗯,你记得穿上洞衣,还有我送你们的印花袋子,到时候你们直接把布包着系在腿上,还能防止蚊虫叮咬。我娘说今年夏季的蚊子似乎格外多些,拿布包着小腿倒是能避免许多蚊子叮咬。”
告别之后,岑嫣和董繁枝回到家时,董家已经由早些时候的热闹变得安静许多。
看到二人回家,董伯年笑着迎上前来帮忙接住箩筐。
看着箩筐内的药草,他忍不住夸道:“你们姑嫂俩今日带回来的药草可真多,都够咱们家煮上两大锅沐浴的药汤了。”
“哪里的话?我还觉得我今儿带回来的药草刚刚好哩,咱们家那么多人,你们几个大男人,自然得多用些才是。若是你觉得我今日割的多,那下次你自己割吧。”
“说的倒是。”董伯年点点头。
药草上头还沾着一些水渍,这是岑嫣和董繁枝刚才在下头的河里洗过的,他如今倒是可以直接将眼前的这些药草下锅去煮。
岑嫣手上轻松,脑中又想起前些日家里养的蚱蜢,她便直接去专门养蚱蜢的小棚瞧。
前些日子董承志和董伯年在吊脚楼后的斜坡收拾出了一块地方,便将养蚱蜢的小棚给建起来了。
约莫是之前就养过一段时间,所以在小棚建立好之后,蚱蜢一放到棚内养着,数量便开始飞速增长。
养到如今,小棚内的蚱蜢已经有很多了,每次进去丢草和菜叶子,那些蚱蜢都能飞速地吃光,看着也乌漆嘛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