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65)
他刚才似乎听到二人嬉笑的声音,猜测两人手中应当是拿着什么吃食。
“是牛奶泡儿!是嫂嫂在咱们地边发现的,我之前竟然没发现。”
“牛奶泡儿?我也要尝尝!”
董仲清直接丢下锄头,兴冲冲地跑到两人身边拿了一把。
岑嫣给每人都分了一把牛奶泡儿,她手中捧着的果子也就没了。
牛奶泡儿里头有白浆似的‘奶’,但当捻开那果子,露出其中的果肉,就能看见里头黄色而柔软的果肉,果肉之间还零星地掺着籽儿。但当她真正地将那果子放到口中品味的时候,那籽儿却异常地软,仿佛不曾存在似的。
“你俩运气倒是不错,不过就是叫你们去摘瓜,倒跑去摘果子了。”许慧虽是嗔两人,但那语气十分温柔,并没有责怪之意。
可董繁枝还是有些不服气,她忙道:“我和嫂嫂摘了十多个南瓜呢,才没有偷懒!”
当然,大部分的瓜都是嫂嫂摘的,她人小力气小,干活儿慢点也正常。
提起这事,董繁枝虽然有些心虚,但说完了话之后,她又自信了几分。
似乎是知道他们在吃果子,小黄不知道从哪冲出来,蹦到岑嫣和董繁枝旁边。
恰在此时,岑嫣手里的果子还没吃完,她给小黄喂了两粒,小黄乐呵呵咀嚼。
见到这情状,董伯年就笑:“咱们家的小黄眼神真好,刚才还不知道去哪溜达呢,现在就跑回来了。”
“鬼精鬼精的,平时都看不着他的影子。”吃完果子的许慧摸了摸小黄的狗头。
小黄也不介意人家说他,仰头眯眼地笑着嚼果子,带着一丝谄媚。
“咱们家的小黄聪明,那可比一般人都能干。”说起这个,董承志就忍不住有些得意,只要他带着小黄来外头逛,十次有八次都能叼着一个蛋回家。
似乎是知道董承志在夸他,小黄凑到董承志身边去蹭了一圈。
小黄的身子软软的,蹭在董承志的身上舒服极了,他当即拍板道:“待会儿回家,给小黄煎个鸡蛋!”
*
忙乎了两日,地里的油菜种子就洒下,接下来就要将家里的粪肥运到地里去,有时董承志还会在田地附近割杂草到地旁烧,烧出来的草木灰直接就能浇到地里。
自从进入九月,就是阴冷潮湿的天气,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竟难得出了个大太阳。
可之前降下来的温度哪里是那么好升上去的,岑嫣仍然穿上一件薄薄的小袄子,以抵御黔州的山里的湿冷。
“都说九月重阳端火进娘房,咱们在这山里也算是能够体会到了。从前在花溪村的时候,可没这么湿冷。”许慧站在太阳底下,试图获取更多的温暖。
岑嫣递了一块糕给许慧道:“重阳节自古就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娘,咱们今日也去林子里逛逛?捡些吃食回家存着?”
原先苍翠的山林,此刻已然变了些许颜色,幽幽的山林也扁的空空荡荡的,她能望见的山林也变得更加辽阔。
她早就和吴文兰约着一起去山里捡果子吃,如今约着许慧不过是临时起意。
若许慧要一起去,她就再带些吃食。
收拾妥帖的董繁枝此刻走出门,她刚好听到嫂嫂刚才说的话,她也跟着道:“娘,你就跟我们一起去山里呗,山里的板栗、核桃、菌子不少呢,还有各种果子,咱们多摘些,存给冬天吃。”
看着远处的青山,许慧道:“行,我也去走走,正好能热热身子。”
在家待着可不暖和,干些活计也好。
既然许慧也要一起去山里,那么要带到山上的吃食也就多些。岑嫣又收拾了一些今早做的糕点,包到袋子里头。
几人便出发去山里,穿过泠泠的溪流,踏上高山,当众人登高的那一刻,整个天空都变得空旷许多,再也不似从前那般狭窄。
“不知道为何,我总觉得九月的天格外清爽些,站在这里,竟觉得十分心旷神怡。”
岑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后呼出,身子似乎也变得格外轻松。
“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高了!站在高处,看什么都是小的。”吴文兰嘿嘿地笑,她摘着山沟下长着的野菊。
远看这菊花黄灿灿的一大片,听说这菊花叫做千里光,能带回家泡水喝或是蒸敷眼睛,能够名目。吴文兰家里的奶奶这两日眼睛不舒服,她就想着来山里,顺便摘些野菊花回家。
“嗯,还是出来好,能在山顶上看看风景。”岑嫣扬唇一笑,也跟着下去摘野菊。
似是觉得有些无聊,吴文兰这时候开始八卦:“你还记得上次放火的那事吗?我跟你说,思华是吴夫子的孙子,因为思华放火这事,吴夫子被气病了。”
“病了?”
“嗯,听说病的有些严重,这两日思华又挨了一顿打,嘿嘿。幸好寒蝉自从落水之后就没和他俩玩了,要不然他现在也要跟着挨打。”
最近石磊也不怎么敢出门捣蛋,就是怕再弄出什么事情来。再说了,他的小伙伴不出门,他自己也玩不起来。
“严重?”那吴夫子可是教山里孩子启蒙的,听说年纪还挺大了,若是真有什么,那山里的孩子可怎么......
“是啊,山寨里的人都在传,说吴夫子身体不行了,若是真有个什么不好,山里的孩子可还是要学习汉话的,得找人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