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97)
其中一人看到她过来,就跑上前询问:“这东西是不是比亮布还好卖?”
说话之人正是石秋香,去年她让吴潭带下山的亮布直接就卖出去了,倒是比普通的布料卖的快,价钱也高。这次董家说要造纸给山里的孩子用,她便联想到去年的亮布。
都说读书人的东西金贵,若是眼前的这些东西能卖上好价钱...
想到这事,她就忍不住心动。
岑嫣无奈:“这事儿啊,还得做出来才知道呢。”
被她这么一堵,石秋香仿佛没听到似的,继续追问造纸的事。
“纸是不是卖得很贵?那应该很值钱吧?”
岑嫣没再搭她,只视作不见。
*
三月底,董家也开始将一个田给收拾出来,将家中暖房内催发芽的芽苗播撒到田里培育秧苗。
进入四月,天空中的蓝似乎加深了几分,几乎每日都是大晴天,夜里还会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青蛙和蟋蟀的叫声。
山里的河水似乎也没有冬日那般灰败,水里的水草复绿,一群群的鸭子们争先恐后地往水里赶。
走在河边,就能瞧见洼地上长着各色的小花,粉的、黄的、白的,熙熙攘攘地往上生长,似乎要盖过底下的一片绿色。
岑嫣看到哗啦啦的水不断地拍打着一株碧绿的水蕨菜,她大声喊道:“呀,河边的水蕨菜可真多,前几日我刚摘了一把,没想到这里又长了一大片。”
“正好了,待会儿咱们割完油菜回家,就能直接来这里摘一大把蕨菜回家去炒着、煮着吃,反正这菜也没有什么苦涩的味道。”
“还有油菜地里的鹅耳肠,我上次跟着到地里时,就瞧见一大片鹅耳肠长在地里,咱们也摘些回去炒辣椒吃。”董繁枝笑眯眯的,大多数野菜都会带着一些难以下咽的苦涩味,鹅耳肠却没有,味道十分清新,切碎炒着吃就跟荠菜一样。
“哎呀,还是到田间地头里走走好,咱们干些活计劳动劳动身子,浑身都舒服了。”董伯年牵着牛,将牛儿赶到一片浅滩上的草地上放。
一家人来到田里,直接就开始用镰刀割油菜。
割油菜也没有多复杂,因着茎秆较为粗壮,割起来格外费力。
岑嫣暗暗叹了口气,相较于割油菜,她觉得割油菜更费力些。
但割稻谷的时节确实很热,稍不注意就会弄得满头大汗,不像现在,哪怕是在太阳底下晒着,她依旧觉得清爽舒适。
不过割油菜的活计倒是没有耗费多少功夫,众人很快就割出来一大片,割出来的油菜堆放到一处,之后便到田埂边上找葛根藤蔓拴住,再用绳子串联捆紧,最后绑到牛和驴的背上,由董伯年等人赶着回家。
岑嫣等人继续在田里忙乎,将田里剩下的一部分油菜给割完,才歇下摘野菜。
油菜地里长的杂草不少,不仅有鹅耳肠,还有荠菜和野茼蒿。
岑嫣等人摘了一大把野菜,用葛根藤绑成一大把,等到董伯年等人赶着牛和驴儿再次回来搬运油菜时,便让几人顺便带回家去。
一家人收了一日,田地里的油菜直接全部收割完毕,最后一次搬运油菜时,天上的星星忽闪忽闪的,似乎是在对着几人眨巴着眼睛。
晚归的燕子从几人头顶上飞速略过,田野里的青蛙也热闹极了。
大抵是最后一趟搬运,董仲清的手上空着,他听到附近传出的蛙叫声似乎格外地近,他慢慢地停下脚步,探过身去观察,果然瞧见一只青蛙在鼓弄着嘴巴,腮帮子两旁鼓鼓的,忽大忽小地变化。
“呱呱,呱,呱呱。”
他蹲下身子,岑嫣看着他的模样,也停下脚步观察。
就在董仲清正预备扑上去抓住那只青蛙时,就瞧见一道暗黄色的身影比他还快。
“咕咕,咕咕。”
蛙叫声也变得十分沉闷。
小黄献宝似地转身,将头颅扬起,董仲清则从小黄的嘴里捞出那只青蛙。
“呜呜。”
小黄哼唧了两声,似乎在邀功。
“小黄真厉害!”
董繁枝十分惊喜地跑过来,一眼看董仲清手里的大肥青蛙,一眼看摇着尾巴的小黄。
“这青蛙可真肥,咱们若是把这些青蛙带回家去炸,必定喷香喷香的!”
这时,她的哈喇子似乎要落到地上。
岑嫣看了看董仲清手里的青蛙,又抬头看了一眼淡墨色的天空,催促道:“今日咱们干活多,也有些累了,海色早些回家去吧。这青蛙,等咱们休息好,得空了再来抓。”
之前她就在寨子里吃过辣椒和花椒炒制的青蛙肉,特别鲜香柔嫩。
青蛙肉跟鱼肉一般软嫩,但却比鱼肉更劲道些,再加上青蛙本身就没有什么腥味,做出来的味道格外好吃。
“好,咱们听嫂嫂的。”
回到家中,几盏油灯已经点上,董承志和许慧正在炒菜,饭锅里正冒着热气。
“爹娘,我抓了一只大青蛙回来,咱们晚上能加餐了!”
许慧闷笑道:“一只青蛙哪里够,等明日再去抓些回来,多做些才够。”
“娘,那青蛙是小黄抓的!才不是二哥抓到的。”董繁枝嫌弃地看了自家二哥一眼,这人怎么能跟小黄抢功劳呢?也不害臊。
“汪汪!汪!”
小黄适时表示赞同。
“是我早就看到的,要不是小黄,我早就抓到了!”董仲清辩解,但他的声音渐渐地弱了几分,似乎是有些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