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304)
寨子里骤然出去了那么多人,也没有以往那般热闹,平时在田间地头干活的人也少了许多。
董伯年有时候还会感慨:“倒是有了几分凄凉,今年过节吃稻花鱼都不似以往热闹。”
“是啊,往年你们出去的时候,我和娘她们在家里时,可不就是这样?”
岑嫣倚靠在床铺上,轻轻抚摸隆起的腹部,眼眶微红。
“娘子......”董伯年察觉到妻子的委屈,轻轻地将她搂在怀中。
“不过也没事,等到孩儿出世,我也就不用想着这些事了。娘说,孩子从出生到三岁这段时间,是最磨炼母亲的,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想别的。”
每每想到此,她就会恐惧,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好好地当一个母亲。
“除去每年下山的时间,我都陪着你和孩子。你摸摸我身上的腱子肉,举起你和孩子都没问题,何况是带咱们的孩子?”他的笑容有些暧昧。
看着对方的眼神,岑嫣就想起之前自己被对方单手举起的情形,不由地脸红心跳起来,她伸出一只脚踹了过去。
“你说什么呢!”
“说什么?”
董伯年倾身而下,凑近岑嫣的脸庞,轻轻地印上一个吻。
随后动情地道:“说我的娘子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子。”
磅礴的热气喷洒在她的脸上、耳朵上。
自腹中怀了孩子,她的身子本就敏感,被这么一勾搭,她心里又羞又气,直接对着面前的脸咬了一口。
“啊!”
董伯年没料到自家娘子竟然这么不禁逗,脸上立马就感觉到一阵刺痛。
“待会儿我还要给学生们授课呢,你这!”
“谁叫你招惹我?哼!”
岑嫣有些得意,掀开薄被就往肚子上盖,侧身睡觉,而董伯年则着急忙慌地找了镜子照了照,发现那道牙印很浅显。才放下心来。
次日就是董家放田的日子,董伯年的脸上只留下一道很浅的印记,泛着淡淡的红色。
有人瞧见他脸上的痕迹,他也不等对方询问,只道:“今年的蚊子太过猖獗,叮到他的脸上来了。”
那时常被蚊子叮咬的人自然跟着附和,谴责蚊子的恶劣行径。
因着董伯年带着山寨里的小孩儿学汉话、读书、算账......所以他教过的学生们也跟着过来帮忙,几个稻田里都围着好些孩子。
山里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抓鱼,他们比赛抓鱼,看谁抓的又多又大,抓的少的要赶着多抓些,抓的大的害怕被人反超,努力地寻找水田里鱼儿的踪迹。
董伯年看乐了,嘱咐道:“你们都小心些。”
“夫子,我们知道的!”
哪知,其中一个孩子刚说完这句话,稻田里就有一个孩子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泥巴上,溅起点点的灰色泥水,脸上还沾了好几滴。
董伯年有些哭笑不得,赶忙询问:“吴思华,没事吧?”
“董夫子,我没事!”
他赶忙爬起身,继续在田里的泥沟里抓鱼。
等到天上的太阳渐渐升起,空气也灼热了几分,鱼儿都已经抓光,众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沾了些泥渍。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抬着今日收获的鱼儿往董家走,等走到董家坎子下的河边时,便将装满鱼的笼子放在河中,再用大青石压在鱼笼上方,防止鱼笼倒下。
董伯年等人则站在河水里清洗双腿上沾着的泥巴,泥巴冲散流入河中,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清澈的河水瞬间就变得浑浊起来。
河岸边上摆满鱼笼,岑嫣站在河岸边笑眯眯地看着今日的收获。
清洗好身上灰色的泥巴后,董伯年便对着学生道:“你们快些回家去换衣裳,换好衣裳就来吃鱼。”
“哎,我们马上就回去换衣裳。”
几个孩子们走上岸边,将湿漉漉的裤脚拧了拧,才结伴往寨子里走。
等到那些孩子们都走光,岑嫣才开口:“今日收回来的鱼可真多。”
“是啊,幸好有这些孩子帮忙,要不然我们现在还在山上抓鱼呢。”
“那待会儿可得让他们多吃些鱼!”
其实山寨里的孩子只是喜欢抓鱼,把抓鱼当做游戏,他们不见得有多爱吃鱼。
果然,等到吃鱼时,董家在家里烤了几个炉子,炉子上烤满了鱼,来董家吃饭的孩子们只是乐呵呵地帮忙烤鱼,聊天,吃的鱼并不多。
等到田边的太阳渐渐落下,那些孩子们又在董家楼前的空地上生了一堆火,在火堆旁边轮着唱歌、吃鱼、游戏,天气越暗,场面上玩闹的声音就愈发热闹。
若不是岑嫣有了身子,吴文兰还想拉着她一起玩。
不过,哪怕没有参与进去,岑嫣坐在吊脚楼的围栏上瞧热闹也是一样的,就跟看戏文似的,被台下欢乐的氛围感染,她也跟着笑个不停。
将田里的水和鱼给放了之后,稻田里的谷子也渐渐地由青转黄,起初那些青色的稻穗还略微朝天,等到稻穗渐渐饱满泛黄之后,那些下山的人们也都带着东西回家了。
杨胜自然给董家带回了一些柔软的棉布和花布料。
“怎么还有花布料?”
董家几个女人的眼睛闪闪发光。
“这些布料是从外地运来的,听说山下的妇人们都喜欢拿这些布料来做衣裳,我便顺手买了一些。”
这时,董伯年也跟着解释道:“杨胜下山之前,我就让他帮忙带的。总不能孩子有新衣裳,咱们大人没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