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94)
“啪嗒。”
就像折骨头似的。
不知为何,岑嫣竟喜欢上折这种草药的感觉。
自第一次发现草珊瑚的植株开始,她专门盯着路边的林荫处,寻找红色果实的踪影。
小黄跟着到处找那草珊瑚,他已经记住草珊瑚的味道了。
而前面的吴文兰也跟几人介绍起草珊瑚来:“这便是我上次跟你们说的那九节茶,也叫草珊瑚,在这山中稍微潮湿些的林木下方就容易长这东西。”
被吴文兰这么一提醒,三人立马就想起刚到这里来时,在吴文兰家中吃油茶的事情。
当时他们就觉得吴文兰家中的油茶格外香些,原来竟是这东西。
“拿一根枝条给我闻闻?”董伯年看着这东西,感觉似乎格外熟悉,他好像时常在山里看到这东西。
因为这东西长得跟其他东西格外不一样些,这东西红果子格外显眼,所以他才会对这东西有印象。
岑嫣直接分了一把给董伯年拿着,道:“你看了之后直接放篓子里吧,省得拿着不方便。”
接过那枝叶,董伯年闻了闻,又扯下一片叶子在口中尝了尝,发现这叶子果然带着一股子很特别浓郁的清香,而放在口中咀嚼,竟然还会回甘。
吴文兰也注意到身后两人的互动,她继续道:“今日采的这些九节茶植株带回去放到河里洗一遍,晚上就能直接用滚烫的开水泡上便是九节茶了。对了,枝叶也不必放太多,泡出来的茶就已经很香了,而且全株都可拿来泡。”
“行,等晚上我们就去试试。”岑嫣瞧了附近林木一眼,淡淡点了点头,想着晚些时候快些试试。
看着远处的蓝天上的太阳落得更低了,董伯年心里有些担忧,不由得催促:“你们走快些,咱们得赶紧赶回去,要不然天该黑了。”
正在寻找茶叶的几人这时才注意到天色确实有些晚了,也顾不得左右搜寻草珊瑚的踪迹,急急忙忙地往山下走。
来到之前发现野猪山洞的附近,众人等得已经有些焦急,见到四人回来,忙赶着牲口,运送着今日在山上的收获下山。
众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来山上一趟,不仅有了猪肉、小猪崽,还有柴火和各种野果野菜和香料,秋日是收获的季节,没有百姓不喜欢秋天,毕竟秋天能够收获许多东西把肚子填饱。
不知是因为下山的路不好走,还是带的东西多了,几人的步伐明显慢了许多。
路上的红色泥巴似乎都格外滑了些,走到某些石头多的地方,众人先是让牲口先过。
大黄牛背上结结实实地用绳子绑着那头老母猪,两头驴驮着柴禾和一些处好的竹子。
从山道上下,众人脚上都沾了许多泥巴,步伐又变得沉重许多。
岑嫣觉得脚上不大舒服,怕待会因着脚上的泥而摔了,在路上停了一下,用脚蹭了蹭旁边的杂草和石头,将泥巴蹭掉一部分,才觉得脚上舒服许多。
来到山脚下河岸和田野交界的田埂上,众人继续走着,河岸旁边的许多田地似乎都已经收成了,田里的稻穗没了,只扎着许多稻草立在田里。
见着这情形,董承志心里有些怀念,又有些难过,在花溪村的那些田地若是现在还种着,也不知现在会如何?
许是也能有许多收成。
其实,他最享受的就是打谷子带回家,晚上看着那些谷子堆满屋子的感觉,今年定然是没这机会了。
就在此时,他看着河里有一道不同寻常的身影在水中涤荡。
小黄也走上前,对着河里吠叫。
“汪,汪,汪。”
他的声音似乎惊扰到河边林子暗处待着的小孩,他们急忙呼喊。
“救人,有人落水了!”
几人说的是洞语,董家人听不懂,但他们这行人中,吴文兰却是听得懂的。
“有人溺水了,他们在求救!”她神色有些紧张,想要跳下河去,但她水性却并不算太好,她有些踌躇。
第51章 救人“思华、寒蝉、石磊,好你们几个……
“我下去吧!”
说着,董伯年就脱了外面穿着的衣裤,看了看了河里的情形,动作停滞了一会儿,思考了一会儿,便知如何救助那水里的人。
刚落水的人不能直接救,得再等会,等那人挣扎没有多少力气再救。若是立马跳下去的话,许是会被那溺水的人死命地束缚住,从而两人皆命丧水中。
若是没有万全的把握,必定不能随意跳下水去救人。
见水中的人渐渐疲软,董伯年才跳下水去捞人。他轻巧的绕到那人背后,用一边手勾住那人的胸口,随后反向河岸边游。
岸上的众人心中都有些焦急,董承志虽知道自家儿子水性好,却还是忍不住解开衣襟,随时准备着到时候跳下河去帮忙。
“哎呀,这些孩子真是不知道怕,这水看着这么深,都看不清底,他们竟也敢下河去玩水。”许慧忍不住在岸上跺脚,同时也忧心河里的儿子。
循着许慧的话,岑嫣盯着那河看了一会儿,这河水其实看着还算干净清澈,河底隐隐约约有暗绿色的水草飘动,约莫是水深的缘故,水底有些暗,叫人看不清水底的情况。
“大哥一定没事的。”董繁枝暗暗祈祷。
几人之中,唯有董仲清对兄长的水性信任无比。他也会泅水,他的水性就是兄长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