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冠六宫(清穿)(373)

作者: 春风序 阅读记录

宁欢喝了一口汤,才道:“嗯,那儿到底是你的后殿,我还没想那般招摇。”

皇帝略显遗憾:“什么叫招摇,明明是名正言顺的事儿,看见又如何。”

他还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呢,可惜他家姑娘从来不算大肆张扬的人,明明早就得了他独一无二的爱意和纵宠,却很少因此而招摇。

皇帝为此也是怜爱不已,恨不得更多地宠爱她几分,将她宠得再娇纵肆意些,作为君王珍爱之人,她有这个资格,也该这样,皇帝想。

宁欢不知他的想法,若是知道大抵也是哭笑不得。

此刻她只是睨了皇帝一眼:“后殿不是从来都只有皇帝一人独居么,怎么着也说不上名正言顺吧,又不是东耳房。”

皇帝不以为意:“我说名正言顺便是名正言顺,你是我的妻子,同夫君住在一处为何不是名正言顺?”他还有些理直气壮。

宁欢看得直好笑,心中却是无尽的柔软,她嗔道:“我还不是呢。”

宁欢还没什么想法,只是随口一说,皇帝却是顿了一下。

但他掩饰得很好,只握着宁欢的手温柔道:“在我心中早就是了,日后,所有人也都会知道。”他的语气认真而笃定。

宁欢笑起来,她微微偏头看着他,狡黠道:“名正言顺啊,那你努力。”

皇帝哑然失笑:“好,夫君努力。”

他又不着痕迹地看了宁欢的小腹一眼,心中有些遗憾,若是有个皇儿再加上宝儿的功绩,阻碍定然会小得多,实在有些可惜。但这种想法在宁欢面前他连一分一毫都不敢泄露,生怕惹宁欢伤心。

还是便宜照春和他他拉氏了,皇帝敛下眸去,眸中划过一丝冷厉。

……

紫禁城又飘起了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很快便将恢宏富丽的红墙金瓦覆上一层雪白,寒风吹过,碎琼乱舞。

若是从前这个时候,宁欢必定最是兴致勃勃要出去看雪,可是如今皇帝尚在病中,除了每日陪着皇帝,宁欢还要……帮他分忧。

“……大金川土司吉各里阿和诱夺小金川土司泽旺印信,臣奏请皇上旨意。”宁欢读完一本奏折,顺便暗暗琢磨了一番,这样子看来大小金川收复在即啊,她看向皇帝。

皇帝蹙眉思索片刻,而后道:“谕玉保饬修守御,毋轻举动,注意保安地方。”

闻言,宁欢便依照皇帝的意思一字不改地在奏折上提笔书写。

若是此刻有人在养心殿中看到宁欢笔下逐渐成句的朱批,必定是大惊失色,而后痛心疾首于皇上的放任,惊怒于令妃的牝鸡司晨,再极力劝谏皇帝问罪令妃。

可惜现在西暖阁中就只剩宁欢和皇帝两人,连李玉和玉棠等人都不在,自然更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收到的奏折上的“御笔朱批”或许还是后宫那位盛宠六宫的令妃娘娘所批。

宁欢写好批复,看着奏折上行云流水的朱批字迹,她微微走了一会儿神。

百年后,若是这些奏折还有机会再度被翻出来收藏,那时候怕是更不会有人知道这些奏折上的批复并非皇帝本人所写,而是他的令妃所写罢。

想到这儿,宁欢微微翘起唇角,带着几分恶作剧般的狡黠笑意。

她的“朱批”或许会在百年后重见天日,那她是不是也以另一种方式回了那个时代呢,宁欢有片刻的失神。

皇帝看着她脸上狡黠之色,面上也不禁带上笑。

果然有他的姑娘陪着这处理政事的节奏也轻松加快不少。

他又低眉去看手中的奏折了,可不能太得意,一会儿这娇气的姑娘见了又要撂挑子不干了。

宁欢很快回神,她在紫禁城的日子实在过得太美好,已经许久不会为过去而伤神了。

她将批好的奏折放在一边,又顺手再拿起一本奏折。

看了一眼对面同样在批阅奏折的皇帝,宁欢心中还是忍不住悲愤地叹气。

若是可以,她才不愿做什么干政的后妃呢。

皇帝还病着,但太医说了皇上许久未病,这一次的风寒便是来势汹汹,需要好好休养一段时日。皇帝嘴上答应,却还是放不下他手上的政事,宁欢看得焦急担忧,却还劝不动他。

皇帝一面放不下政务,一面也不忍看宁欢如此为他忧心,便干脆折了个中,让宁欢为他念诵奏折,然后照着他的想法批复。

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宁欢如今的字迹与他相比几可以假乱真——她的书法是他亲手教的,也是他一笔一画带着写的,所以经年累月下来,宁欢的字迹也与他愈发相似。皇帝相信,宁欢就算是在奏折上落下朱批也不会教臣子看出端倪来,是以,他才有此提议。

宁欢一开始自然是不愿的,倒不是惶恐什么后宫不能干政,或是所谓牝鸡司晨,只是单纯的懒怠罢了,这么多奏折,她看着也很头大的。况且她心中也对自己的字迹没那么自信,生怕写得不好让人瞧出什么。

但是皇帝又哄又劝的,还特意给宁欢看了几本奏折。

好嘛,这一看宁欢才发现,这些奏折和她曾经想的极其重要的军国大事是毫不相干,多是一些琐事和向皇帝问安的折子,对于这一大类的折子,皇帝向来是简短批阅“朕躬安”或是“朕已阅”便好。

如此宁欢倒是放下心来,她本也担心皇帝的身体,于是便真被他哄得妥协了。

从一开始的念诵,再到后来皇帝全权交予她,小事和问安折子不必再念给他听,宁欢自己批复便好,也不过是一日的功夫。

宁欢原本还很自然地答应,念折子也很废口舌的。但直到后来的奏折逐渐变成了正经事,宁欢才回过神来,她又被皇帝哄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