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183)

作者: 鱿不右 阅读记录

“今天这么多专家在,我也不想闹得大家不愉快,你既然坚持和我的赏瓶是一对,就让专家们鉴定一下。”李老头故作让步,还很是诚恳地说,“如果你的也是真的,我向你道歉,我把我这个送给你。如果你的是假的,今后咱们就不必联络了。”

宾客连忙道:“哎哟老李,你说这话可实在是伤人心,就让专家鉴定嘛,要是假的,我当场砸了。”

“这两人一唱一和,还挺有意思。”袁绍笑着嘀咕了句,他们这些朝堂中心待久了的人,岂会看不出其中阴谋。

鬼魂们纷纷看向小朱,这东西是他的专供御用之物,现在被后世商人用来当做设计陷害小吕的赝品,当真是有辱先人!如此卑鄙下作的手段,指真为假,什么赵高行为!

朱元璋穿过舞台背景走到台子上,近距离将两个瓷瓶都仔细观察,微微挑眉若有所思,眼神里带着些许怒气和无奈。

此时宴会厅内的灯光已经再次打开,各位专家收藏家依次上台去鉴赏两件釉里红瓷器。李老头也一副很信任小吕的态度,让她站在边上静候结果。

苏馆长将瓷器拿起来仔细端详,瓷器鉴定通常是从底部开始,所谓“胎为骨,釉为衣”,大多数瓷器底部并不施釉,可以从胎土淘炼的纯净度和烧结的缜密程度来判断不同的时代,明以前的瓷器胎土中金属含量和杂质较高,越近代越为纯净。

其次是瓷瓶足底,不同年代的技艺变革也导致烧制出来的足底各有不同,宋朝官窑足底较为老气自然,南宋的足底有旋纹,元朝在旋纹的基础上有鸡心点,而明朝足底以拱形足和掌纹为主。

“看着倒都很符合明朝瓷器的特点。”几位专家眉头紧皱,这两个瓷瓶无论是质地工艺还是底部的印章都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纹路和造型都是其次,这两个东西要伪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专家们互相交换了一下意见,都认为这两个瓷瓶是同一个窑出品。

李老头故作退让,问:“虽然古代以单数为尊,但也有贡品是一对的情况吧。”

专家们将两个瓷瓶重新放回到台子上,并且将正面的月季纹路展示在同样的位置。苏馆长有些担忧地看了眼吕思彤,但仍旧实话实说,道:“如果是一对瓷瓶,上面的图案通常是对称的,两个瓶的花枝花朵不可能存在都往左边的情况。”

完完全全复制黏贴的瓷瓶,绝对不会是一对,那就否决了这两个瓶子是朱元璋贡品的可能。

给皇帝的御用之物,要么就是单品,一对烧制出这样的低级错误是绝对不会呈现到皇帝面前的。

一群收藏家和专家叽叽喳喳争论起来,关于这两个瓶子到底是明代就造的赝品,还是现代还原古法的高仿赝品。

而无论是哪种可能,价格都要砍掉一个零,不说是千万级别难到,百万级别都算是天价了。

李老头缓缓移过来目光,故作失望道:“那我岂不是损失了一千万,买了一个赝品?小吕啊,这可怎么办?”

话音落地,所有人的视线也都从瓷器上又移到了这个可怜的女学生身上。

吕思彤看向朱元璋,朱元璋十分确信地点头。

有了底气,吕思彤说:“我确定这个是真品,而且就是上贡给朱元璋的宫廷用品。”

那么多专家和搞收藏的都下了结论,她还能有什么反驳的论证吗?苏馆长小声劝说,其实从鉴定年份上来说还是偏向于明朝的,整体方向并没有错,只要认下有所疏忽,也不一定能追究她全责。

苏馆长的好意心领了,但就事论事,老朱都说是了,当然要据理力争。

这时荀攸在边上和老朱说了些什么话,老朱点头表示认可。朱元璋对吕思彤说:“我一句你一句太费时间,我自己说。”

吕思彤应下后,朱元璋附身成为朱思彤。

李老头还在故作好心,安慰道:“小吕,我自然是相信你的……但这么多专家都说是赝品了,唉,我也体量你是个学生不容易,你给我好好道个歉,就不必全责,对半也行。”

朱思彤笑了笑,眼神带着几分凌厉,突如其来的气势让人有一种畏惧感。

朱思彤笑呵呵地问:“你们刚才说,如果是赝品就砸掉?可若是误被鉴定为赝品,其损失又该如何呢?我无辜被冤枉,又该如何翻案呢?”

李老头叹息一声,说:“这,也不是我冤枉你,大家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的。”

朱思彤故作挫败,说:“我可以被冤枉,但不要把瓷瓶砸了,洪武皇帝特供的瓷器绝对不会有错。”

李老头当然不会答应,瓶子完好无损的话她还能去找拍卖行扯皮,而拍卖行那边虽是对外匿名,认真查还是能查到是他提供的,自产自销左右手倒换,可不算小事。

他瞧瞧给送礼的宾客使了个眼色,对方很是配合,说:“好,既然只是个高仿,就不能让赝品继续流通。”对方举起瓶子,摔在地上怦然破碎。

几名专家想要阻止还是晚了一步,就算不是宫廷贡品,那也还是有研究价值的呀!

朱思彤皱眉故作为难,劝解道:“别摔了,肯定是真品!”

李老头不为所动,说:“我们这些珍视古董的人,不能成为假货贩子的帮凶,我也愿意销毁赝品。”

“砰”地一声,这一个瓷器也落地破碎。

朱元璋分离结束附身,把装x的机会留给小吕。

吕思彤目瞪口呆,老朱在搞什么啊!!激将他们把自己的瓷器摔了是什么操作,这可都是珍贵的历史瑰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