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214)
因此,贩子们更偏于是警方将那个平平无奇的学生当吉祥物,实际是用她和算命大师联系,这次交易的地点是算命大师算出来的。
至于这个普通学生,她目前所有的出行都和古墓有关,怀疑可能是相关方目前的调查方向,保险起见还是安排了人跟踪盯着,还能作为一个避开的风向。
“……”吕思彤缺德地舒了口气,很好,冤大头帮她背锅了!看在她和他义母都是洛阳令吴郡巴郡太守冀州牧的份上,就当是他尽孝心了吧。
那个算命的怎么看都比自己要有背景,那群歹人应该更不会轻举妄动才是。而且有个吸引火力的,她才能安心的去找华佗和更多的鬼,这样他的腿才有救。
双赢,没问题吧。
把两部手机里的内容看得差不多的时候,最后一段路的车程也结束了。
这边远离市区,大片的山丘树林,气温要更低些许。
早上的时候在市区天气还是晴天,绕了四个小时到这边的时候,天气逐渐转阴,预报倒是没有雨,只是阴沉沉地令人心情有些受影响。
也因没有高楼建筑的阻挡,风也更大一些,吹在脸上有些刺痛。
下车走了没多远,就来到了景区建筑前。
拾阶而上,一个仿汉魏风格的大门,刷了红漆的门匾上是烫金的字:首阳山森林公园。
魏文帝曹丕的墓只记载葬于首阳山,并没有明确的位置。曹丕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因其文人气质而格外悲观,登基没多久就开始想着自己的身后事。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所以身为一国皇帝,他要求:【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
而陵墓盗窃者,皆为求财,又下令自己薄葬,金银玉器不得随葬,只以土陶瓦器随葬。
担心大臣们为了皇帝的面子而违背命令厚葬,曹丕还特意强调:
【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
【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
关于这一点,作为曹丕笔友的孙权倒也是一样,选址蒋陵后实行薄葬,且不记载具体位置,这样自己国家的后人几世之内都能祭奠缅怀,但遥远未来的外人歹人想偷窃,则没有明确目标。
但是,曹植在这呢!
他可是参加过曹丕葬礼的人,理论上应该是亲眼看着曹丕埋在哪里的。
曹植此时已经沉默,他站在景区大门口仰头望着门匾情绪低落。曹昂和曹冲看上去要好很多,作为老熟鬼的他们已经很适应现在的状态,更多的是对重聚的喜悦。
诸葛亮对见曹丕的第一面毫无兴趣,问小吕取了一对护腕穿戴上,随意去找游人闲聊,有关曹丕的后世风评。
只是没想到啊没想到,曹丕这等篡逆贼人,后世竟也圈地保护,竟也有好些特意前来祭奠之人。
孙权则是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看上去和曹植差不多的心情,又紧张又兴奋。
“还得劳烦曹子建带路了。”孙权笑着说,竟表现出几分友好。
“我……”曹植心中伤感,越有才华的人心思越是细腻,他怕哥哥,哦不先帝……先帝醒来第一眼见到的是自己会不高兴,当然,如果是孙权和诸葛亮肯定更不高兴。
除非是他左手生擒诸葛亮,右手生活捉孙权,或许才能博先帝一笑。但先帝很快就又会收敛起喜色笑意,转而忌惮他有如此本事。
这一会儿诸葛亮已经脱离队伍去找后世游客们闲聊,曹植犹豫再三向孙权发出请求。
“此事着实羞愧,本不该如此令阁下屈尊。”曹植先说了很多客气话,又说,“可否,假装……被我活捉?”
“?”孙权鄙夷一笑,说,“你知道我是哪国人,说什么语吗?”
“阁下乃吴王,自然是吴语。”
“对,我无语。”孙权摆摆手,干脆先一步走进了景区大门。
曹植见状,不再犹豫,先帝第一个见到自己总比见到孙权要好吧。
吕思彤和曹昂曹冲也跟在后面,曹昂已经能坦然面对当年宛城的分别,说其实丕弟很小的时候就被安排和自己一起培养,丕弟十多岁就已经跟着父亲和自己随军作战了。
自己的这个弟弟,和自己比起来确实文人气十足,但其实骑射技艺也很擅长,他总是默默地想要做得更好,又怕主动邀功求夸而被父亲轻视,觉得他不安分。
“小的时候,丕弟和植弟关系很好。孔融因让梨而得了贤孝之名,我们那时的孩子便多有模仿,植弟让梨给彰弟、彰弟让梨给丕弟,丕弟又让给我,父亲让我想个周全的办法,我便把所有梨都切了,不分大小。”
吕思彤忍俊不禁,好家伙,原来你们东汉末年的小孩就已经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了。算起来孔融比曹操也大不到哪去,曹阿瞒小时候那调皮的性格,没准动不动就被说:你看看人家孔融怎么怎么,你怎么怎么怎么……
如此一来,曹操对孔融看不顺眼的理由好像又多了一条。
曹昂继续回忆着,说:“丕弟自小就喜甜食,梨子清甜,植弟就把自己的份额外分给丕弟一些。植弟很小的时候就想着骑马,马儿太危险自然不可,丕弟就让他骑在背上,说是梨子的事情如此扯平了。”
“……”光想想都是一幅兄友弟恭的可爱画面,小孩子少不更事没有勾心斗角,一个梨子就能骑到魏文帝的背上,长大后却三拜九叩表忠心也得不到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