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229)

作者: 鱿不右 阅读记录

杜甫几度张嘴,似乎并不想提起那件事。

吕思彤叹一声说:“公孙大娘是死于安史之乱?”她向曹植解释,创造了盛唐的那个皇帝是个很厉害的英明君王,但是他老了,他要享受自己创造的盛世国度,甚至不顾人伦。

这个皇帝前期用人很有一手,制衡之道也玩得不错,但后期他任用一个叫李林甫的奸人做宰相,此人排除异己培养党羽。杜甫几次科考不中,主考官正都是李林甫。

“科举是何意?”曹植疑惑打断,有些东西听不懂。

杜甫便将科举大概给曹植讲述,这让曹植很是惊讶,反问:“如此一来,岂不是天下寒门都有入仕途的机会?也不必举孝廉,名士品评推荐了?也无需定品中正?”

吕思彤点头,说:“是啊,科举制度的影响对后世还是很大的,我们目前的学习制度就是在科举制上改革来的。”

解答了科举制的疑惑继续说回公孙大娘和安史之乱,大唐的子民们对大唐非常有感情,唐和汉有些相似,都是从一个暴政的王朝手里接位,且在自身灭亡之后都陷入了新的混乱。

正因为对大唐有感情,民间也有不少自发抵抗叛军的力量,修仙问道的道人、参禅悟佛的僧人、以及公孙大娘这样的舞乐人,都想要挽救摇摇欲坠的大唐。

张春华也听得入神,追问:“后来呢?救成功了吗?”

后来皇帝把责任甩到了一位贵妃的身上,用她的死换将士们还愿意为他拼命,大唐是救回来了,但盛唐也就此一去不回。

而杜甫的一生,也和盛唐一样,从此每况愈下,茅屋也为秋风所破。

年迈的他困苦潦倒,甚至差点饿死,一心北归,却死在途中的小舟上。

“今闻杜子美之遭遇,植情难自抑,天下才子文人为何都如此呢?好一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曹植泪涕连连,拉着杜甫的手不放,要不是身后站着哥哥弟弟们,真想和杜子美结拜为难兄难弟。

曹丕对这位后辈杜甫的遭遇和才华也是认可的,见被曹植捷足先登,心里头又有些不悦。

杜甫和曹植抱头痛哭了一会儿,杜甫擦掉眼泪,客套道:“说起来家母和尊夫人也算有些渊源。”

“此话怎讲?”

曹植的夫人是清河崔氏。

杜甫的母亲也是清河崔氏。

如此一来,曹植更觉得这后辈杜子美很是亲切,只是提及自己的崔夫人,心里隐隐有些伤感。崔氏生得貌美,十分喜爱华美服饰,某次去铜雀台宴饮被父亲瞧见,父亲向来要求家人朴素,以此为由赐死了崔氏。

杜甫哭着帮曹植擦眼泪,两个鬼的关系突飞猛进,从同是宦游人的惺惺相惜到五百年前真是一家。

走在后面的曹丕哪怕是左哥右弟,都还是满脸不悦,天底下的士人怎么能只和曹植亲近而不和他这个皇帝亲近?就算撇开皇帝身份,难道论文采,差距很大吗?不至于到被小辈瞧不上的地步吧?

小吕很是记仇,虽然刚才嘴上阿谀奉承了一堆水果,但还是记着先前拿剑指着自己,以及他的亲亲老臣司马懿绑架自己一事。

于是,提议道:“陛下也不是没有共同话题。”

曹丕因刚才的水果画饼对她有些好感,问:“什么话题,你且说来。”

吕思彤说:“老杜的那个皇帝早年英明,后来沉迷享乐。你儿子也是呀,早年英明,后来沉迷享乐。”

“放肆!”曹丕大怒,抬手指着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骂,此无耻小辈已经狂妄到一定地步了!!

绕路一趟又回到首阳山森林公园。

在曹丕的亲自带路下去了他自己正儿八经的首阳陵,从坟头拔了一棵小草。

司马懿的坟头草原本不想去拔,但见张春华面色寻常地说:“没关系的。”就觉得莫名一寒,还是再绕上去一趟。

脆皮学生走得气喘吁吁,今日步数已经4万5,等再次离开公园的时候想到还要绕开坟墓再一次次转车转步行,恨不得两眼一翻就地死在这得了。

经过一大圈的绕路折腾,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又累又饿,就近打包了份饭回屋吃。

曹丕还想着父亲交代的以尽地主之谊,说:“朕见洛阳城灯火通明,等你吃好了晚饭,朕带你们夜游古都。”

吕思彤疯狂扒饭,说:“不去,困,累,想回家。”

吃完晚饭就把鬼魂们赶出房间,让他们自己找地方休息去,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她这脆皮一天走了这么多的路,是真的快要死了。考虑到杜甫是唐朝鬼,在询问他的去留意向后,给了他一对护腕,如果要离开较远就戴上护腕保持形态。

杜甫毫不犹豫说:“我自然要留下!!我都没和诸葛丞相说上一句话呢!!”

鬼魂们去夜游古都了,杜甫还被街头对诗的人给拽住玩挑战,挑战背诵“李杜”诗仙诗圣的诗句,热门诗1元一首,冷门诗5元一首,上不封顶,背多少给多少,但背错一个字就失败清零。

杜甫自己写的诗只能背几首年老时期写了没多久的,印象还算深刻,早年写的那些他又不是夸耀的性格,都记不太清了,所以只背了20多首自己的。

李白的诗,他就格外熟悉了,声情并茂地小背300首。余下的700首不是他背不出,是背了300首后天色实在太晚,对方改为只说诗名也行。

曹丕曹植听到这么多唐代的诗句,纷纷夸奖,两兄弟再次难得有统一意见的时候。

冬季的夜晚随着夜深越来越冷,即使是寒假游客多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结束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