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389)
好想就这样当枕头呀,斯哈斯哈……
太史慈眉头一皱,觉得胸口突然有温热之感,他低头看见衣襟上沾湿些许水渍,以为是后辈哭了,不禁惶恐。老祖先醒来还没做什么有建树的事情呢,就先把小辈惹哭了实在是不应该。
“哎呀,你为何哭泣呀,是因子敬和我都没有回礼吗?”说着还是有些犹豫,但既然论到辈分了,她相当于是自己曾曾曾曾曾N孙女的辈分,如此计较避嫌,反而像是自己有什么不伦的想法。
念及此,太史慈还是回礼了,宽大的胸怀,结实的胳膊,这就是来源于神箭手猛将的安全感。
但是为什么……她好像哭得更厉害了?虽然听不到哭声,衣襟潮湿的面积显然更大了,而且能听到吸气的声音。
“呜呜我没事。”小吕抬手摸了摸嘴角的眼泪,说,“只是突然想念子脩和文长,如今不能立刻相见,心中悲痛伤感,故而落泪。”
“子脩?文长?”太史慈一下子没能对应上说的是谁,边上的鲁肃也略有困惑,只要是没往江东以外的鬼去想。
孙策点点头说:“正是曹操长子,曹昂曹子脩。以及刘备曲部,魏延魏文长。”
两个新鬼都是一愣,完全没想到还会有敌人也在,而且……看孙策和周瑜的态度,好像已经和曹刘那边打好了关系。
“我与他们有何相似,何故见了我就想起他们?”太史慈不喜欢被和曹贼那边的人相提并论,尤其曹昂早就死了,哪有和死人……呃,好吧,他现在也是死人。
小吕没说话,松开手擦干净嘴角的眼泪,说:“哎呀,先不说这些了,等到家里去亲自见见有哪些敌友,也更好了解如今的情况。”
两个新鬼点头,这个观点还是认同的。
沿着台阶走下去原路返回,孙策拉着太史慈已经和开始边走边叙旧,鲁肃泪汪汪地拉着周瑜说了很多在他死后江东的事情,不过周瑜读了史书,,知道的后事比鲁肃还多。
“唉……”鲁肃听到三家归晋的结局长叹一声,谁能料想汉臣们分裂争斗一辈子各自为帝王,最后谁也没有成为继大汉之后的统一王朝,原本最强大最有优势的曹魏,竟被司马家摘了胜利果实。
他好奇地问:“司马昭当街杀天子,他子即使得了天下,又如何长久?”
“是如此。”周瑜应下,但没再说后面的发展,只说后世书籍不止记载了晋朝还有后面的诸多朝代,兴盛衰败,如此轮回,直至那一日再也没有了皇帝。
走到入园时的岔路口,孙策驻足在导览图前,犹豫说:“你们在此等候,我去祭江亭看看。”
太史慈和鲁肃略有疑惑,而周瑜明白孙策的想法,即使祭江亭并非郡主陵墓所在,望千年前就经过这里的江水,回忆当年,回忆那自己死去时尚未长大的幺妹。
周瑜对于出主意让孙权嫁妹一事是很纠结的,他何尝不是看着孙尚香长大,又何尝不知晓孙尚香的脾气和择偶标准,但最后要她作为一个巩固联盟的工具,嫁给一个父亲辈的人。
“啊?一起去不就行了。”吕思彤觉得无所谓,反正那亭子大概率是后来朝代建的,孙尚香不可能殉情。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殉情在这边,哎呀来都来了,顺手的事情。
而且,哥哥弟弟都在后院,多个妹妹怎么了?
拜托!那可是孙尚香诶!!
今后带着一起出门,就能做到24小时贴心保护,比武将们有时需要避嫌更方便,更安全!
于是,一个江东人和四个江东鬼就往甘露寺的方向走去。几个鬼都没有要去甘露寺绕一趟的意思,途径几个碑文和祠堂的时候他们也没多给半点目光,只有小吕胆战心惊怕又醒了谁。
孙策对甘露寺不感兴趣,是因为在苏博打工的时候和仲谋去了很多趟北寺塔,北寺塔又名报恩寺,是孙权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而修建的,当事人亲口认证的,甘露寺则不曾听闻。
延着台阶一直向上,在城墙边缘的一个角落位置,有一小片平台,上面坐落着一个小亭子。真的就是一个很小的亭子,只能避避雨的地步。
四根石柱看上去年代久远,上面刻的字都有些模糊,字面的漆也不知道抹了又脱落了多少回。亭子的顶则看上去较新,应该是常有维护,像是破损严重重新铺的顶。
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眺望到江对面的建筑,江面宽阔而江水看似并不汹涌,或许因是长江分支的缘故,却不知底下暗流的可怕。
亭子边上有一块石碑。
上面写着:北固天下第一亭,相传孙尚香得知刘备病史白帝城后曾在此投江故称祭江亭。
第二行:辛弃疾曾在此写下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绝唱?”新鬼们很是好奇这个辛弃疾是谁,如何的文章能被称为千古绝唱?
吕思彤清了清嗓子,给众鬼背诵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可谓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只是有点典故他们能听懂,有的典故他们听不懂。
周瑜读书较多,便与新鬼们解释说这个辛弃疾是后来朝代的人,本身也是个武将,曾经立下战功却不受重用。有过带500打5000获胜,和带50杀入营帐生擒恶贼的战绩。